APP下载

女童小阴唇粘连研究进展

2021-01-05刘卫青潘宇琛马红芳

护理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小阴唇阴唇分离法

刘卫青,潘宇琛*,马红芳,柳 静

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近年来,因对儿童保健事业日益重视,女童小阴唇粘连在健康体检中检出率较高。上海市长风街道2019 年儿保门诊≤36 个月儿童小阴唇粘连检出率为1.27%[1];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2 年1 月—2012 年12月体检的1~36 月龄女童小阴唇粘连的检出率为3.33%[2]。加拿大某医院随访研究,女童小阴唇粘连发病率为3.3%[3];韩国2010 年—2014 年女童小阴唇粘连发病率为每年0.055%[4]。本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得到恰当治疗,会诱发其他相关的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等,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因此,总结临床诊治特点,加强对家长健康宣教,指导家长进行护理,可以更好地防治女童小阴唇粘连,提高女童生活质量。

1 概述

健康体检发现而就诊的小阴唇粘连患儿临床多无明显症状,由家长发现的小阴唇粘连主诉为排尿异常,包括尿液变细、分叉以及尿线方向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排尿不畅等,其次是看不到或不能完全看到阴道口,被误认为先天性阴道闭锁。医生根据查体发现小阴唇之间一层透明膜状粘连,遮挡部分或者全部尿道口和/或阴道口,即可做出诊断。小阴唇粘连通常单独发生,不合并其他生殖道疾病,因为新生儿期无发病,所以虽然发病年龄小,亦可以除外是先天性疾病[3]。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尿液酸碱度、尿布的合理使用、会阴是否有规律清洗及是否早期使用封挡裤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5⁃7]。除此之外,一些疾病如外阴阴道炎症、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外阴硬化性苔藓、移植物抗宿主病、白塞病、女性割礼等容易导致类似的粘连形成[8]。

2 治疗

研究表明,小阴唇粘连患儿完全粘连和部分粘连尿路感染率分别为84.0%和28.6%,粘连较厚和较薄患儿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44.1%,表明粘连完全和粘连较厚的患儿比部分粘连和薄粘连的患儿尿路感染发生率更高[9]。因此,应将小阴唇粘连治疗细化,根据粘连程度进行分型治疗。

2.1 保守观察 是否需要治疗小阴唇粘连是目前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小阴唇粘连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很重要,只要发现阴唇粘连,无论有无并发症均应立即治疗[10]。Norris 等[11]研究认为,由于青春期小阴唇粘连绝大部分人可以自行分开,而药物与手法、手术治疗均有不良反应或痛苦,也有一定的复发率,所以保守观察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儿按照常规泌尿系感染治疗即可。但是此研究病例较少且观察脱落患儿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及长期观察以证实。不经干预的观察仅限对于无尿潴留或感染的无症状小阴唇粘连患儿。我国将小阴唇粘连分为轻度和重度,对于轻度粘连且无症状者建议临床观察,但前提是同时应做好局部清洁护理,积极治疗局部炎症[12],目前对于保守观察合适的年龄段、观察时间的长度尚没有统一结论。

2.2 药物治疗

2.2.1 雌激素软膏治疗 雌激素治疗在小阴唇粘连药物治疗中为一线药物,将雌激素软膏外涂至粘连中缝处,每日1 次或2 次,疗程一般2~6 周[13⁃15],有效率为26%~100%[13,16⁃17]。疗效的差异一方面考虑与粘连的轻重度有关,另一方面涂药后将两侧阴唇轻轻向外向下牵引可能提高粘连分离率。目前首选应用雌激素、疗程合适时间仍在探索阶段。文献报道雌激素治疗有少数病人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阴唇色素沉着、轻微乳房发育及阴道出血,偶见假性早熟,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发 生 率 约 为2.1%[18⁃19]。

2.2.2 类固醇激素软膏治疗 类固醇激素软膏相对雌激素治疗不良反应更小,0.05%倍他米松涂抹于中缝 粘 连 处,每 日2 次,4~6 周 后 有 效 率 为68%[8]。Huseynov 等[20]研究应用0.1%戊酸倍他米松治疗小阴唇粘连,每日2 次,同时手指由局部粘连位置向外侧牵拉,疗程不超过6 周,其中Ⅰ型(轻薄粘连)、Ⅱ型(粘连较厚,但粘连在正中缝)有效率为80%~100%,但Ⅲ型、Ⅳ型无效。倍他米松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红斑、瘙痒、毛囊炎、皮肤萎缩或细毛生长[8],联合雌激素与类固醇激素治疗与单一疗法效果相当[21]。

2.3 手术治疗

2.3.1 手法钝性分离 国内一般选择手法钝性分离作为一线治疗方式[22⁃25]。患儿取膀胱截石位,局部消毒,2% 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外涂粘连表面麻醉10 min 左右,然后用棉签行分离术。因为两小阴唇间可能粘连,两小阴唇与大阴唇间亦可以粘连,所以注意要将小阴唇内外两面均游离分离,使之成为一个门户样可关可开,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26]。Bussen 等[16]研究显示,首次治疗徒手分离较雌激素更有效;Soyer[27]研究在分离后9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手法分离最终成功率(85.7%)比雌激素成功率(55.5%)高,与Wejde 等[28]研究结果相似。

2.3.2 器械分离 包括圆头探针分离法[29]、大头针分离法[30]、血管钳分离法[31⁃33]、手术刀分离法[34]、电极刀头冷刀分离法[35]等,为重症粘连、徒手分离困难患儿提供治疗思路。

3 预防

本病治疗后复发率为7%~65%[4,8,12],研究表明,雌激素软膏外涂可预防复发[8,27];雌激素软膏加地塞米松在分离后外涂每日2 次,疗程7~10 d,随访半年发现复发率降为2.9%[36];手法分离后继续使用清鱼肝油及红霉素乳膏调和物涂抹外阴1 周,术后随访未发现再粘连[37]。

4 护理

4.1 健康宣教 错误的外阴清洁方式容易导致小阴唇粘连,很多家长还有部分医护人员担心女婴外阴护理会使其感觉疼痛、破坏局部酸碱度导致容易感染、可能损伤处女膜等顾虑而未正确清理外阴[38⁃39]。婴儿进行护理操作前要洗手,小阴唇外侧白色皮脂腺分泌物如果明显增多,可予凡士林软膏外涂清洁;每日应分开大阴唇用清水温柔冲洗1 次;勤换尿不湿,不穿开裆裤,内裤选纯棉质地,便后需清洁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大便及细菌人为带到阴道口及尿道口引起相关炎症[40]。产科和儿科应加大合作,产后护士护理婴儿时教会家长科学、正确的会阴护理方法,对新生儿监护人进行出院前外阴护理健康教育,并赠送相关健康教育手册,以便指导应用;女婴出院后每次健康体检时外阴检查应作为必查项目[2];借助视频、简易科教读物等多种渠道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加强基层医院儿童健康体检意识[41]。

4.2 治疗前护理 首先向家长解释本病为后天获得性疾病,与处女膜闭锁不是一类疾病,与雌激素水平低等个人体质有关,解除家长疑虑和自责心理。对于轻度患儿建议家长每日局部涂抹凡士林软膏,同时双手向下向外轻轻牵拉阴唇,在家护理观察,如果粘连逐渐加重来院就诊。手术分离前与家长沟通,局部外涂麻醉药以减轻患儿疼痛感,术中有少量出血,让家长安心配合治疗。

4.3 分离术中护理 协助患儿保持膀胱截石位,播放轻柔儿歌或者动画片帮助患儿放松,对于3 岁以上患儿进行语言安慰,使患儿不因对未知事物恐惧而抗拒治疗[42]。

4.4 分离术后护理 安慰家长和患儿,术后基本不会再明显出血,不要紧张;术后1~3 d 排尿会有疼痛,建议多饮温水,促进尿液排出,使尿液稀释[23]。术后应用抗炎药膏外涂伤口处每天2 次,疗程1 周,涂抹时注意分离后小阴唇内外侧伤口处均需用药。1 周后需来院随诊,查看伤口有无再次粘连,同时再次进行外阴护理知识宣教[43];正确清洗护理外阴,清洗时应分开大阴唇,避免炎症刺激,从而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小阴唇粘连需要细化分型治疗,对增强疗效、减轻患儿痛苦、减少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同时重视全程护理,改善家长与患儿就诊体验。

猜你喜欢

小阴唇阴唇分离法
下楔形切除术治疗小阴唇肥大整形术
阴唇不对称,小心这些病
小阴唇肥大需要治疗吗
跨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循环优化的循环分离法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阴道缩紧并大阴唇自体脂肪填充术治疗阴道松弛症的护理体会
核酸吸附快速分离法与国外同类试剂盒及传统方法的比较与评估
小阴唇肥大矫正23例临床体会
西班牙用《分离法》遏制家暴
莫忽视幼女小阴唇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