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始县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05王留涛李恩发胡安昌徐大刚曾文俊
王留涛,李恩发,胡安昌,徐大刚,曾文俊
(固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固始 465200)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粪污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笔者从固始县粪污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更好地解决养殖场粪污治理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健康、绿色发展。
1 固始县粪污处理现状
1.1 养殖优势
固始县是传统养殖大县,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拥有固始鸡、固始鹅、淮南猪、豫南黑猪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地方优良品种。全县规模养殖场865 家,生猪年饲养量110余万头,家禽饲养量3 420万只,肉类产量15.3万吨,蛋产量11.4万吨,畜牧业产值40.3亿元。
1.2 粪污处理方式
2018年以来,固始县以实现“零污染”为目标,坚持“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种养循环为主,有机肥利用为辅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县主要采取以上三种方式:一是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 头生猪以上或10 000 羽鸡以上规模场)推广“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干清粪+粪便堆沤发酵+污水沉淀池厌氧发酵就近就地还田”畜禽粪污处理模式,配套了堆粪棚和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就近消纳;二是实施太阳能沼气池或虹膜沼气池配套项目(能繁母猪60头以上或畜禽舍1 500 m2以上规模场),将沼液作为底肥进行还田(主要为稻田),将沼渣运送肥周边菜农、果农等,该项目财政配套60%,养殖场自付40%,现已全部完成配套并通过验收;三是将分散收集的粪便转运到有机肥生产加工场,转化成有机肥进行还田(主要为菜园和果园等种植基地)。
1.3 粪污治理效果
县政府增加财政资金1 187.226万元,对境内在“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登记备案的686 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进行配套,建设、改造储粪棚5.1万平方米、沉淀池12.9万立方米、雨污分流管网6.5万米,配置固液分离机384 台。目前我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17%,在全省率先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5%以上的约束性指标。2020 年固始县畜禽粪污产生量约为221.0277 万吨,通过资源化利用量约为205.923 4万吨,其中固始县建立的四个大型有机肥生产加工中心,按照“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方式,规模养殖场粪污污染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2 存在问题
2.1 存在政府依赖现象
当前部分规模养殖场硬件设施起步不高,存在依赖政府配套、吃“财政饭”的现象。其粪污处理设施仅是达到环保的最低标准,匹配度不高,后期的运行、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的难度较大,加上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分布较散、养殖人员素质不高、使用粗糙,也会给粪污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压力。
2.2 种养结合模式执行不到位
一是粪污的收集、转化、利用体系尚不完善,田间储粪池配套不足。二是在引进粪污处理设施时,未考虑不同畜种粪便的差异,猪的粪便水分含量高,加上很多猪场采取的水泡粪的传统处理方式,给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带来不便。鸡的粪便水分含量高,同时粪便中可能夹杂有石粉、鸡毛等杂物,在进行粪污处理时石粉和鸡毛可能影响机械正常运转,甚至造成机械损坏,影响养殖场户的使用积极性,导致粪污处理设施利用率不高。三是堆粪棚未能充分合理利用。由于堆粪发酵的周期长达60 d,这就需要很大的场地面积,给堆粪场所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一些农户急于使用粪肥,导致一些粪便堆积发酵不足60 d便被用于还田,不仅效果受到影响,还会造成了二次污染。
2.3 粪污处理市场不成熟
缺乏专业化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畜禽养殖场粪污的处理多由养殖场自身和个体户负责,规模小、数量少、粪污处理也还停留在收集、转运和初级处理阶段,专业化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很少,畜禽粪污的收集、储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没有形成产业链。
2.4 宣传、培训力度不足
畜禽粪污治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行政部门的力量。一些小型养殖户文化程度不高,粪污处理的意识和技术不强,过分重视成本,环保意识淡薄,尚未深刻意识到畜禽粪污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需要全社会的监督与支持。
3 对策
3.1 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
在探索推广养殖场户“种养结合”、“零售消纳”两种粪污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利用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治污。根据全县养殖布局,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按照“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方式,坚持体制完善、成本节约、持续发展原则,依托已建的四处第三方粪污处理中心,辐射周边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第三方粪污处理中心以定期为主与不定期为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用运输车辆将养殖场户暂存粪污运送到集中处理中心,制成有机肥,实现粪污利用资源化和粪污治理常态化。
3.2 建立部门联动、依法治污的长效机制
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养殖企业粪污治理主体责任,在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围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大型规模养殖场建立粪污利用管理台账,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网上登记备案,按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对污染物排放许可进行网上备案,持续有效地促进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引导全县畜牧业生态走向深绿。
3.3 建立紧密的种养结合体系
鼓励、引导养殖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种植场三方签订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消纳协议,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推进养殖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种植场紧密连接、良性循环的种养结合体系。将水稻、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作为粪肥还田利用的试点示范,推广固体粪肥堆沤肥、液肥、商品有机肥还田三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从养殖起点到种植终端的闭环,逐步实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运行。
3.4 加大粪污处理设施的研发力度
开发操作简单、质量耐用、维护方便的粪污处理设施,提升养殖场主使用粪污处理设施的积极性,消除机器易损、维护难等后顾之忧。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等媒体宣传粪污治理对生态保护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多方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和治理,使养殖粪污处理充分暴露在阳光下,促进粪污处理的广度,提升粪污治理效果。
通过培育市场、加强研发、种养结合、部门联动和群众监督等,采用可持续、可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提升全县养殖粪污治理效果,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