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视察调研这项工作 究竟有何深意?
——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纪实
2021-01-05
“秦淮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发祥地,遗产多、宝贝多,有313 处文物点,古民居建筑就达240 处之多,可谓是资源禀赋独特,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全区保护与利用工作……”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主任会议上,区文旅局局长姜勇美报告了全区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这段时间,“古民居保护与利用”也成了高频热词,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高频调研 找准症结
今年虽受疫情冲击,集中调研活动相对减少,但视察调研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从未中断。
从3月开始,在近6个月时间里,成立了以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相关专家为组员,特邀有关专家为顾问嘉宾的课题组,采取“3+3+1+1”方式,开展了8次集中视察调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车明军指出:如此频频视察调研,就是要保持人大的监督刚性、韧性、精准性,久久为功,持续跟踪监督,贡献人大智慧,推动工作落实。
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卫新教授说:“近两年,国家和省市对秦淮关注度不断聚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创即成,要将文化元素、旅游体验、商业模式有机嵌入古民居利用总体布局,实现‘故事线’‘旅游线’‘文化线’‘消费线’多线融合,建成秦淮文化时尚消费新IP。”
为了一项工作如此高频次、饱和式地开展视察调研在秦淮人大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显示了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对监督和支持推动全区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视,力求摸清底数,破解难题。
直面问题 迎难而上
在多数人看来,秦淮手握“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标志区”“特而精、最南京”的响亮城市名片,古民居保护能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秦淮区古民居有240 处之多,由于缺乏整体布局运作,多以碎片式、偶发式保护修缮,从拆建到整体搬迁再到自愿渐进,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这其中有资金短缺、毁坏严重的情况,有协同不畅、合力不足的问题,甚至还有法律空白、政策缺位的问题。随着视察调研的不断深入,困难与问题呼之欲出。
为解决问题,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要加快布局‘秦淮河畔’小剧场群,把‘秦淮·戏院里’打造为沉浸式体验项目标杆,打响‘夜享秦淮’系列品牌全国知名度,完善文商旅产业链,赋能古民居新价值”等23条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归纳整理了这些困难、问题和建议,第一时间向区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反馈。
同向发力 秦淮可期
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主任会议上,区政府作了关于古民居保护和利用工作专项报告,坦诚汇报问题与困难,同时表示将采取制度先行、分类指导、统筹业态、疏散人口、保护原真、有机更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早日破题。
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政府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秦淮文物保护建筑多而散的实际情况,统筹科学安排,多元保护并重,合理修复使用;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立足区情和古民居保护存在的法律、政策、资金、思想观念等困难,坚持由易到难,先行先试,逐步推进……
“人大集中力量强力监督,人大代表紧盯问题持续发力,相关专家分析问题一针见血,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同时我们也有信心与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做好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工作。”会后,区文旅局局长姜勇美感言道。
有人大监督支持,又有政府担当作为,再叠加秦淮资源禀赋,一个有气质、有温度、有魅力、有内涵的美丽秦淮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