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保护让小康更“全面”

2021-01-05韩璐

快乐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全面村落小康

文/韩璐

“突破不易,传承更难。”这是对“2018 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获得者之一的杜晓帆的颁奖词。回首三十多年来走过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杜晓帆确实很不容易。

杜晓帆是内蒙古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博物馆学系,后来获得了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甘肃省博物馆,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现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应该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前几十年并没有获得如今这么多人的关注,杜教授他们却不图名利,默默地做着这份工作,并四处呼吁合理利用和发展文化资源,探索让乡村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文化方式。

要保护文化遗产,首先得清楚哪里有文化遗产,深入乡村调研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杜教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深耕于乡村,几十年来坐过从飞机到驴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也没少翻山越岭,就是为了到最偏僻的乡村去发现、记录可以保护和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杜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的乡村遗产有很多很多,目前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传统村落名录便达四千个,仅贵州省黎平一县就有近百个传统村落。杜教授有自己的资料库,由他的团队调研并记录的内容,远比已经公布的数据多得多。他已经走遍全国所有省市,关注和参与了许多乡村的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

2018 年8 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受国家住建部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村落和乡村遗产的调查,第一期在安徽、浙江、福建、贵州、山西五省展开。杜晓帆身体力行,深入田间地头、山林僻野,参与了一线调研工作。经过走访,杜教授发现,这些传统村落虽然古朴、秀丽,但在经济发展上明显滞后。文化保护与发展经济问题,令他陷入了思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不能因为保护掣肘了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冲破保护的底线。他认为:“传统村落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但不管是对其价值的判断、保护利用方式的探索,还是对乡村振兴的回应,仍需要还原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进一步理解。”在全面小康的当下,“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提升,而是全方位的复苏。尽管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农耕生活遭遇了现代化的巨大冲击,物质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但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未消耗殆尽,它固有的美好仍然吸引着人们前去耕耘”。

早在任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间,杜晓帆就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想法。他在国际社会呼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话语体系,始终致力于扩大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影响力。他以国际视野聚焦中华大地,发现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探寻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路径。他的脚步与思考,在传递着一种自信——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是让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个当下时兴的、被市场快速消费掉的IP,而是要承认文化遗产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一种精神的需求,而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杜晓帆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是,我国于2006 年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一事件,标志着文化遗产保护不再只是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工作,而是全民性的工作,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去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申遗”的火爆和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让杜晓帆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接过金色的奖杯时,杜晓帆说,能够获得这份荣誉,与改革开放40 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不无关系,“文化遗产同样能够为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应该有的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遗产给予了我们滋润道德的力量,这样的全面小康才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的小康”。

猜你喜欢

全面村落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