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江苏名镇志的理念与实践
——《东山镇志》《新坝镇志》试点报告*
2021-01-05江苏名镇志项目组
◎ 江苏名镇志项目组
提 要: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实施的全媒体名镇志编纂工程,在抢救保存传统的镇村文化的同时,改变以文字记述为主的传统方式,把音视频、图片与文字等量齐观,以全媒体传播理念宣传推介名镇名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使之成为有声书、立体书、动态书,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一崭新的编纂实践开创了全国方志编纂改革的先河,引领了全国全媒体志书编纂出版的新潮流。
2016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方案》,省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江苏省志办)在全省启动首批列入规划的35部江苏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2020年初,省志办调整编纂思路,改变原有的编纂方案,提出要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吸收时尚图书的做法,按照最美图书的标准,打造全媒体名镇名村志。2020年9月,两部按照全媒体理念打造的江苏名镇志试点志书《东山镇志》和《新坝镇志》率先出版。全媒体志书的理念与实践在探索新方志发挥“致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媒体志书编纂理念的提出
对于地方志的功能,通常的说法都是“资政、教化、存史”,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部综合性的镇村志,少则几十万字多到上百万字;一部综合性的市县区志更是少则一百余万字,多则数百万字,重达数斤,甚至十余斤,一套志书价格几百元,甚至千元以上。这种综合性志书作为资料性文献,全面系统、厚重翔实,但同时不具拓展性,不便于传播使用,其实际功能更多的是侧重于存史和收藏。志书编出来后,用者寥寥,最后通常是束之高阁。除赠送外,单位购买量很少,寻常百姓自费购买的难见踪影,在县级以下党政组织中资政作用有限,教化作用也不易发挥,弊端显而易见,社会功能难以很好发挥。此外,综合性的传统志书编修周期长,耗费人力、财力大,也让乡镇村基层领导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从致用的角度来看,志书的编纂迫切需要改变志书体量臃肿的状况,解决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迫切需要改变志书面孔陈旧的状况,解决读者不喜欢的问题;迫切需要改变志书远离社会的状况,解决时代性不强的问题。[1]
太湖明珠 日出东山
中国新坝
东山镇岱心湾大桥(笑笑 摄)
近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呈现席卷之势,融媒体、全媒体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潮流,全媒体阅读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阅读习惯。新时代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传统的修志都有本质的区别,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创新的举措,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名镇名村志的编纂不仅在内涵上要着眼于抢救保存传统村镇文化,在传播和表现技术手段上,也需要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大胆吸收时尚图书的有益做法,摒弃贪大求全,把宣传推介村镇文化、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志书的重要使命。而全媒体江苏名镇志的目标定位,正是按照最美图书的标准,创新版面设计,追求名特内涵,让名镇名村志成为推介名镇名村的名片、展示名镇名村的窗口、了解名镇名村的渠道。
所谓全媒体志书,就是改变以文字记述为主的传统方式,把音视频、图片与文字等量齐观,形成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三条独立的记述线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读者在有限的版面获取更大的信息量,使名镇名村志从无声变成有声,从平面成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有限文字向书外延伸拓展,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保留传统镇村志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全媒体名镇志名村志赋予了更多风物志的内容,切实增加名镇名村志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以吸引读者。和传统的综合性镇村志不同,全媒体的江苏名镇名村志不是定位于以存史为目的的资料性文献,而是定位于具有广泛传播效应、重在宣传的普及性出版物,其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在突出重点、特点、亮点,体量轻薄,表现形式上图文并茂、二维码加载音频视频。按照江苏省志办的总体策划要求,全媒体名镇名村志的体量实行总体控制,按小16开本设计,出版后的名村志成书在200页左右,名镇志在250—300页左右,其中纯文字村志10万字左右,镇志12万字左右,图片100幅左右,音视频30条左右,每条不超过5分钟。[2]已经出版的全媒体《东山镇志》和《新坝镇志》实际版面分别为222页和218页,虽然版面篇幅均为24.8万字,但实际文字均控制在10万字以内。总体来说,全媒体的名镇志特点是体量不大、影像入志、装帧精美。
二、全媒体名镇志试点的实施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编纂乡镇村志有着较好的基础,尤其是苏州地区第二轮乡镇志编纂普遍开展,积累了若干乡镇基础资料,拥有丰富的乡镇志编纂经验;江苏又是最早参与“中国名镇志”编纂的省份,昆山市《周庄镇志》是“中国名镇志”最早的三部试点志书之一,苏州市已经编纂出版的“中国名镇志”占全国“中国名镇志”总数的1/4多,江苏在理解名镇志“名、特”思维方面比其他省份更早地进行了编纂理念的转换;江苏同时又是将名镇志由全国版向江苏版普及推开的省份,是全国第一个用全媒体理念用于志书编纂的省份。如果说,编纂传统的综合性乡镇村志是1.0版,编纂体现名特的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是2.0版的话,那么用全媒体的理念编纂江苏名镇志、名村志则是乡镇村志的3.0版。这种转型升级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东山镇志》《新坝镇志》的试点实践来看,具体表现在全媒体三要素的文字、图片、视频处理上。
(一)聚焦“名特”,精简文字
传统的乡镇志实际文字一般都有几十到上百万字,中国名镇志的实际文字在二三十万字,在首批列入规划的江苏名镇志中,一些按照2016年确定的编纂方案已通过验收的镇志稿纯文字一般也是二三十万字,如《东山镇志》纯文字初审稿为36万字,2019年通过验收时为16万字;《新坝镇志》纯文字初审稿30万字,2019年6月通过验收时为18万字。由于全媒体的江苏名镇志目标是主打精品,如何将纯文字由原先几十万字的志稿控制到要求的10万字左右呢?删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哪些该删,哪些该保留,加减法的原则是什么?
要控制文字体量,首先要改变传统志书的框架设计,对框架结构进行革新,删繁就简,改面面俱到为突出重点,以“名特”亮点为编纂导向,以宣传为主,存史为辅。
以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为例,该镇已经先后出版了两部传统镇志,一部中国名镇志,该写的内容在这三部书里已经全都包括了,为区别于前面几部志书,江苏名镇志版的《东山镇志》首先在结构上大刀阔斧作调整,强调将可读性、可视性而不是资料性作为这部书定位的第一要求,直接从块面入手,把资料性强但可读性不强的内容,整体移除。如“镇村建设”“古镇保护”,两个类目内容主要是基础建设和古建修复的资料积累;“影视小镇”体现的是东山各个著名景点被选中作为影视的取景地;“精神文明”对于东山镇来讲,也基本属于传统常规工作;“姓氏宗族”则考虑通过具体人物来体现,将这5个块面上的内容移除之后,整体文字篇幅很快压缩下来,特色更加突出。[3]原来设立的13个类目中削减了上述5个类目后,最后形成新的8个类目,即镇情概览、文物古迹、旅游开发、洞庭碧螺春、物产美食、乡土文化、风土风情、名人名镇。
扬中长江一桥(扬中市史办志 提供)
扬中市新坝镇作为乡镇企业崛起壮大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江苏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催生了中国工程电气产业集群的发展,其市场份额占全国22%。该镇的主要特色主要凸显在“电气产业智能化、科技创新、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方面。[4]该志在内容的取舍上,一方面瞄准“名特”加以深挖,全面展示;另一方面,大刀阔斧、舍得割舍。全国性统一部署的运动和活动,各地大同小异,如果没有特色,一律舍弃。全书设镇情概览、镇村建设、电气名镇、特色产业、科技强镇、文旅新坝、特产美食、乡土风情、名镇名人9个类目。在强化特色方面,如将原稿 “思想教育”和“文明创建”合并为“精神文明”,略写思想教育,删除文明建设的细节,记述创建目标和成果,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千四万精神”和“新坝精神”两目,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内涵。针对新坝是“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特色,在第二个类目“镇村建设”中增设“全国环境优美镇”一目。再如“雷公岛”,编纂者原来仅在“特色旅游”类目中记述,为了弥补缺少建设过程的缺憾,在第二个类目“镇村建设”中增加“雷公岛建设”一目。新坝的专利申请和获批数量领跑全省乡镇,在“科技创新”类目设“专利申请与导航”专节记述。第七类目“特产美食”中原无“百姓家常菜”内容,但编纂者感到新坝百姓的家常菜既有传统特色,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又显示出时代特征,于是增设“百姓家常菜”一目。而在文字篇幅控制方面,则删除共性工作介绍,精简过程记述,重目标和结果记载。如“镇情概览”类目中“行政村(社区)”介绍文字较多,编纂者抓住村社要素记述,撤销建制的村社以表格形式记载,大幅度压缩篇幅。同时精选大事记。[5]
在对名镇志控制篇幅方面的指导中,江苏省志办要求要从文字、图片、视频整体内容来考量文字容量,能够用图片、视频说清楚的内容,就不用过多文字描述,更多笔墨用于突出村镇特色和亮点。
除了在内容上体现“名特”外,全媒体名镇志也改变传统志书的语言表述,强调语言上可读性。省志办统一设计了名镇志腰封,要求腰封正面的文字,用一句话反映当地特色和内涵。腰封背面,用平实的文字简要介绍当地的区位等情况。《东山镇志》的腰封正面文字将东山的特色内涵概括为“天堂中的天堂”,《新坝镇志》的腰封正面则是“长江中的鱼米之乡 自主创新的智慧电气名镇”。《新坝镇志》重视提炼标题,以凝练的标题和诗意般的卷首语,增加了书稿的文学性。如概述“江中明珠 电气名镇”下面的二级标题原是“引言”“绿色发展 生态自然”“工业重镇 电气智能”“智慧创新 科技强镇”“幸福新坝 魅力新城”5个,全媒体稿将二级标题分别改为“一幅生态自然的美丽画卷”“一座名闻遐迩的工业重镇”“一方科技创新的智创高地”“一个幸福安康的特色小镇”4个,更直接形象地反映特色。新坝因经济发达而成为名镇,直接反映经济的类目有5个。其他类目貌似独立于经济之外,其实它们是经济的内涵和另外表现形式。例如,全媒体稿“特产 美食”和“文旅新坝”类目,编者改变语言表述角度,将纯粹介绍性语言,改变为联系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记叙,“名镇名人”类目,编纂者注重反映名人为新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此来突出科技强镇特色。
(二)专业打造图片,创新排版版式
传统志书以文字为主,图片辅之。图片有着文字记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新闻、史料和审美价值。打开志书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照片,精美的照片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人入胜。全媒体“江苏名镇志”借鉴了“中国名镇志”图文并茂的做法,同时借鉴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丛书版面设计理念,短文,大图,小切口,在控制全书文字篇幅的同时,大幅度增加图照在全媒体志书中的体量,形成图片独立讲述历史的叙述方式。江苏省志办要求围绕志书的章节内容,精心构思、精心拍摄高质量图片,用摄影语言讲好名镇名村的故事。突出图片的美学意义,增加自然、人文、社会、物产等方面的精美图片,真正把村镇的历史(老照片)、现状,以更加具有冲击力的图片形式展现出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感染力,具有冲击力。
按照江苏名镇志的总体要求,每部名镇志中的图片数量应有100幅左右。如何解决图片问题?
东山镇在图片方面兜底挖掘,通过层层发动和定点征集,搜集整理到大批精美照片。东山镇的业余摄影协会会员不少,他们手里有许许多多照片资料。该镇有200多家“农家乐”,他们的美食民宿被采访和报道的也不少,这些都是很丰富的资料。东山镇莫厘峰雄峙,太湖水浩渺,历史名胜众多,古建筑群落恢宏,这些是东山的特色,也是优于别的乡镇的强项。镇志办召开了镇宣传办、旅游办负责人和12个行政村的宣传委员以及各景区景点负责人、文联和摄影家协会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从镇宣传办到镇档案室,从各行政村到各专业(果品、水产、茶叶)合作社,从镇摄影协会到比较有名的摄影爱好者,分头行动,分头索取。由于领导重视和各界支持,加上镇志编委会中有摄影人员,平时也有积累,通过自己现场拍一点、收一点、找一点,收集到的照片和视频资料非常丰富,镇志办因此收到照片1000多张,然后将1000多张照片按8个篇章分类进行比对,选择使用意向比较集中的,“点赞”多的作品入选。[6]
新坝镇从立意、构思、取景、用光等专业角度重新组织照片。首先深入挖掘历史照片,编纂人员从扬中市史志办和市档案馆5000余张不同时期照片中,选用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照片8张,如《清朝末年万寿庵前庙会》《我送亲人过大江》《建设中的扬中长江大桥》《新坝地区第一代供销员代表》等,新拍照片100余张;然后联系摄友提供了数百张美照。镇党委宣传委员顾永生亲自参加照片选择,共选50余张;从反映新坝现代特色要求和富有人文氛围的高度出发,编纂人员又组织新一轮照片拍摄,亲力亲为,为拍摄立意提出构思方案,聘请专业人士参与拍摄。照片拍摄,有时是灵感所致、机会巧合,数秒钟内将美好的瞬间定格,例如第5页《童乐——中秋季节捡银杏》、第140页《鹭飞鱼跃》;但是绝大部分,是要在立意高、构思好的基础上,精心取景选材,历经数小时拍出系列片,从中选出最精美的。例如第170页《中秋之夜金龙舞》、第186页《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媒体名镇志版面安排不拘一格,但同时对图片的要求,不仅在拍摄技术上有对光影、角度以及像素的高要求,而且在内容呈现上,还有百姓参与、百姓视角的严要求,没有生活气息的,没有味道的,没有美感的,一律弃之不用。最后选中的100幅图片,是从650幅新坝美图中精挑细选的,拍摄时间最长的一幅河豚美食图片拍了3个小时。该志在各篇章首页除引言外,皆有大图相配。[7]
全媒体名镇志的图片着眼于从选材准确、立意鲜明、内涵丰富、主题突出、画面清晰、构图美观等方面选择照片。综合考虑图片的信息量、叙事性、宏观性、适合纸质书等方面。[8]所谓“信息量”,即用照片进一步解释文字内容,尤其是涉及建筑细节、特殊的风俗形式等内容,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画面、场景即使再美,也忍痛割爱;所谓“叙事性”,即用照片讲故事,艺术化地展现日常场景;所谓“宏观性”,即涉及村镇建设、村镇风光的内容时,选择大场景、航拍的照片适合纸质书。优秀的新闻图片和摄影作品并不一定适合于书籍,图片在志书的版面处理形式多样,既有跨页、整页的,也有两栏、一栏的。
(三)引入视频二维码,延伸阅读功能
全媒体江苏名镇志与传统志书以及“中国名镇志”最大的不同,在于用二维码的形式将音频视频引入志书,这是对传统志书表现形式的最大突破。二维码延伸阅读可以扩展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并可以在书籍出版后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打造更大容量的“活”的志书。视频的动感、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及特有的表现方式,是文字和图片所不能媲美和替代的。音视频的二维码出现在书中立即会吸引读者眼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用手机一扫,内容引人入胜,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镇志内容和视频存储于地方志云平台,就意味着可以网上看镇志,意味着视频音频可以更新,同时也意味着镇志的生命和空间可以无限延展。
视频资料,主要收集介绍镇村情况、园区、企业、产品、群众生产生活的视频,国家级、省级媒体播发的报道,各类专题片,与本地相关的节庆活动等。按照全媒体江苏名镇志的策划要求,每部名镇志要有音视频30条左右,每条1—3分钟。很多地方志工作者都熟悉于文字编辑加工,而对视频技术手段的运用很陌生,同时认为视频制作技术要求高,成本大,收集困难。“江苏名镇志”在试点这一形式之初不少地方都望而生畏,感到组织视频资料很困难。但是《东山镇志》和《新坝镇志》的试点,则破解了这方面的问题。
东山镇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是搜集已有的视频资料而不是新拍。东山是旅游大镇、历史文化名镇,有很多国家级的荣誉,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台、市台,经常有媒体到东山来拍摄纪录片和专题片,又有许多节庆活动,如“东山过大年”“东山猛将会”“除夕莫厘峰伴观音”“六月廿四荷花节”“东山碧螺峰茶文化旅游节”“杨梅节”“枇杷节”“三山岛马眼枣枣子节”“太湖大闸蟹节”“东山民俗风情旅游节”等民间文化活动的资料都可以为我所用。镇志办把将搜集到的100多段视频进行列表,这些视频作品大都长达半个小时以上,而做到书里的最长不能超过3分钟,编纂者通过认真地观看、比较和选择,觉得比较符合志书要求的段落就记录下来,是哪一段视频,从几分几秒开始到几分几秒结束。这是一项费时费心的事情,同时也是体现文学审美水平的工作。100多段视频,不是为了编写《东山镇志》而拍摄的,主题、时间段、环境、内容、情节都要与名镇志的文字内容、图片、照片完全相符合是不可能的。编纂人员要把100多段视频全部浏览过目,进行筛选、比对,初步确定哪一段视频可以选用,可以放在哪一个章节。然后再次比较核对,既不能重复,又不能超时,再把不需要、不妥当、不合适的删除一部分。第三步,列表确定,所用的一段视频取其第几分第几秒到第几分第几秒,放在书中的第几章第几节。这样一共初选了40余段。镇志办聘请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的专业人员担任美编,初选工作大大减轻了美编的工作量,加快了编辑的进度。[9]
与旅游资源和视频资料丰富的东山镇相比,新坝镇的视频资料则相对较少,在全省名镇志编纂中也更具代表性。新坝镇走了视频收集和组织拍摄并举的路子。镇志编纂者跑遍全镇村社和规模厂企收集到视频17个,动员单位自费拍摄视频5个,镇宣传办提供视频5个。编纂人员又借来航拍机和摄像机无偿为相关单位拍摄视频4个。收集和拍摄的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制式各异。编纂班子吃透省志办对视频要求的精神,开始视频后期制作,剪辑、组合、配音、配文,添加背景音乐,统一制式,并请镇领导派人协助。省志办信息处专业人员以专业技术对视频再加工,形成全书1个音频31个视频的音视频体系。[10]
三、全媒体名镇志的示范效应
2020年8月28日,江苏名镇名村志编纂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全媒体江苏名镇本《东山镇志》《新坝镇志》样书在会上一亮相,就让与会者耳目一新,出席会议的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有关分管领导以及各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对两本样书爱不释手,众口叫好。
没有可读性,奢谈“志书”的功用是苍白的;没有实用性,再贵的礼物都是一文不值。全媒体的崭新形式,恰恰赋予了这种新型志书极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作为最早推出的全媒体名镇志试点,新坝镇很快意识到这种新型志书“大众传播代言”的价值,镇党委、镇政府将全媒体镇志不仅作为“新坝的百科全书”,更是作为通俗易懂的新坝乡土教材、“双招双引”的新坝招商指南、展示新坝形象的新坝地方名片。《新坝镇志》出版后,立即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9月15日,新坝镇(高新区)“双招双引”推介会在上海举办,200多名乡贤和客商参加;9月28日,陈履生·新坝博物馆群正式开馆,10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参加;9月29日,新坝举行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扬中项目签约仪式,40多名国内外人士参加;9月30日,举办“家好月更圆”中秋晚会,300多位新坝乡贤参加。这四场活动,新鲜出版的《新坝镇志》是唯一指定的礼品。截至2020年10月上旬,《新坝镇志》作为礼品已发出800多本,反响出乎意料。会场内外,该志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镇志还能这样编?太漂亮了,太好了!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招商资料,最好的新坝画册,最好的新坝介绍。一些广告公司和印刷企业,纷纷向该镇索要《新坝镇志》,学习借鉴。“一本镇志能产生这样的效应,闻所未闻。”有鉴于此,新坝镇追加了《新坝镇志》的印数,从原来的计划2000本,增加到5000本。新坝镇决定,今后几年,凡是本镇举办活动,礼品就是《新坝镇志》,又经济又大气又管用。[11]
全媒体《东山镇志》《新坝镇志》的试点,是江苏打造全媒体志书的创新尝试,按照“先行先试,树立标杆,总结经验,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媒体名镇志编纂工作正在江苏全省逐步推开。省地方志办公室以典型引路,总结经验做法,解决共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全媒体志书以精美志书的呈现方式,反映江苏名镇名村之美,展示江苏之美,正是适应美丽江苏建设的需要;全媒体志书体现了地方志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名镇名村的推介,服务人民大众的历史文化需求,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践行了地方志的初心使命;全媒体志书以当代认可又能传之久远为使命,正在打造成江苏方志的传世精品和文化品牌。
江苏的全媒体名镇志,打开了地方志开发利用、服务中心的致用新路,这是地方志在“存史”之外利用地方志形式发挥“资政、教化、致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