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整 有效研修

2021-01-04丁玉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丁玉

校本研修一般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由中小学校长组织领导,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研修不同于一般上级部门的教师在职培训,它的关键词是“校本”二字,它的关键在于是否以学习为出发点,是否密切关注研究本校教育教学中实际发生的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有63年办学历史的“老学校”,办学历史厚重,可这所“老学校”也面临着师资短缺、生源变化、教学方式陈旧等诸多困境。随着新教师的大量引进,学校青年教师比重大,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职工专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团队缺乏凝聚力,教学成绩停滞不前,学校办学曾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我校成为上海市强校工程学校,带给了学校新的发展契机。作为管理者,我深知学校重要又紧急的事,就是要造就一支具有发展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落脚于学校,植根于课堂;而持续有效地推进基于校情的校本研修,一定会造就一批优秀教师。

一、营造“和合共进”教师文化,创建多维研修团队

积极的教师文化是一所学校队伍建设的根基。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和合共进,追求卓越”的六中精神,在教师中倡导人人做“教育管理者”,而不是“局外人”。学校致力于推进教师从“群体”走向“团队”,创建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的高效研修团队、以“青蓝对子”“影子导师制”“小课题”研究小组等为基础的正式团队和以教师文化社团及读书沙龙、各种自由组织的小组等组织形式的非正式团队,并通过“形成—改进与规范—稳固”三个阶段进行团队心理氛围和成员行为的强化、优化、固化,形成一个彰显“和合共进”精神的六中“大团队”。

以往传统的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单一,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促进全员参与研修,学校立足于教师的“最需要的”的内容,发挥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愿、自信和主动性,突出研修过程中的平等、互动,目前正推行的有以下一些机制:

1.将学校龙头课题统整为校本研修课程

学校要将课题的实施与教师的研修统整起来,将课题变成研修的课程,引领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修,倡导教师“做中学”,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我校目前有区级课题《基于学生自我系统发展目标的教学改进》龙头课题,已成了全体教师研修课程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各组都围绕着这个龙头课题进行课堂观察、研讨活动。在校本研修的方式上,我校采用了全员参与式、互动型、对话化多种方式,并以教研组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班开展研修。

2.全面推行“网上研修”,注重校本资源库建设

时间是目前我们教师最匮乏的资源,而“自我更新”又是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我校将目光投到了“网上研修”这一方式。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创建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网”予以保障,让校本研修更趋便捷、高效,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有效研修,让“校本研修网”成为教师“自我更新”专业发展的引擎动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

比如,学校倡导老师们进行“网上评课”或网上“专题研讨”,追求“人人、时时”参与对话,及时反馈、交流、研讨。不同于一般的现场评课议课,网上议课可以使更多的老师有发言的机会,也让观评课活动“留痕”。

此外,校本研修过程中重视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我校语文组的资源库,设计了若干文件夹:如公开课教案、培训录音课件、期中期末复习资源、学生作文等等。校本资源库建设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本校校本研修的成果及时积累转化,有效地促进了研修质量提升。

3.整合校本科研,实施“小课题”研讨式研修。

为促进“研”“修”一体,提高教师“自我更新”的能力,我校倡导“小课题”式的研修方式。“小课题”不需要专家评议、学校审批,经过教研组共同评审提交学校备案即可,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集体课题”,可以是“微型课题”,也可以是“专题课题”。“小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坚持走“从实践到课题”的路径,鼓励教师从课堂实践和学生作业中积累过程性资源。自己选题、自行申报、同伴研究、互助提高,教研组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进行系列校本研修。

以我校数学组“一道好题目”主题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为例。

数学组的“一道好题目”主题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主要为强化教师对题目的分析、理解、设计和讲解的能力,促进“和合共进”的教研组氛围建设,以点带线,提炼组员们的教学经验,发展教研组核心特色;通过活动的系列开展,完善教研组的资源库建设。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以“解题—讲题—品题”为形式,“小课题”校本研修收集的“一道题”都源自近期教学活动中的常态题、压轴题、教材提供的样题等。在展示过程中,老师们主要谈对题目的认识和题目的讲评过程,随后大家对题目的认识加入补充或对讲评方法进行改进或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借助各类专家资源。在校本研修活动后,教研组层面对这些“好题”进行及时整理存档。

4.整合课程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科学求真、人文向善、艺术育美,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是我校从2010学年度开始提出的培养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的可选择性是关键。因此,我校的校本研修内容还包括让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近年来,我校围绕“绿色教育”,创新课程建设,通过校本研修机制,以教研组、备课组等研修团队为单位组建了“綠色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团队坚持“兴趣取向”,从“让绿色课程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的课程理念出发,通过课程统整方式,开发并实施了能为我校学子个性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和谐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拓展型课程、实践体验型课程和探究活动型课程。学校开发近30多门校本课程,尽可能拓展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让绿色课程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的同时,也让参与的教师研修团队,在持续的课程开发评估和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逐步成长为“学科课程建设者”。

在持续的课程开发评估和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教师们正在逐步成长为“课程建设者”。学校还将从部分教师的“专长发挥”“特色开发”推向整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引领更多的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成长。

5.建立“影子导师”制,注重“专业引领”

教师除了积极的自我研修、组内合作研修,“最需要”的研修方式还包括与专家共同携手前行的实践活动。我校实行“友情结对,跟踪指导”指导培养方式,以“重点跟踪,全体跟进”的策略在全校推进,积极邀请市、区各学科优秀专家教师作为我校的“影子导师”,提升我校校本研修的专业性。

目前,我校除了推行走进课堂的“影子导师”制,还有活跃于我校校本研修网的“影子导师”制,优秀的专家教师在网上会给予我校教师及时指导,如此一来,导师的专业引领实现了“时时、处处”“形影不离”。

1.“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成长

我校的校本研修立足于“问题解决”,旨在促进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使教研与研修融为一体,提升教师效能和专业水平。近年来,基于互动的“问题会诊”成了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学问题会诊”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培训方式。让所有在场的教师都投入到“教学问题会诊”之中,引导教师把“问题”看作为学习的资源,把解决“问题”作为专业发展的契机。在对问题进行合作互动式“会诊”过程中,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并能够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参与团队对解决问题的决策,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也提高自己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和改变现状的信心。

校本研修中的“教学问题”,一是必须来自于教师课程教学实践中“问题”;二是必须具有思考价值和一定开放性、发散性,能激发和鼓励参与者多角度深入思考。所谓“会诊”,就是由教研组内的成员一起共同来解决某一个或几个重要“问题”。通常是现场面对面“会诊”。“问题会诊”研修的基本策略可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策略—开展主题研修—解决问题”,可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活动和诊后总结等三个阶段。

以我校语文组“如何有序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研修为例。

语文教研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前期准备,经问卷星统计了教研组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三个集中问题作为教研重点。将“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多方式推进阅读进程、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有效有序的课外阅读模式作为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以“线上互动、线下讨论”相结合作为研修的方式。

首先由教研组长在学校校本研修专题网站上发帖,组内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困惑或做法,教研组长进行整理。其次,召集部分骨干教师对整理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初步策略并梳理组内教师已有的做法。校本研修时各备课组就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再提交教研组内汇报,全组教师达成共识,最后由教研组长组织部分教师会后整理讨论结果,组内共享。在此次研修活动中,组内老师思考深入,讨论充分,基本达成共识,初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整本书阅读”体系,使得活动有实效。

由此可见,“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尽可能让每一位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才是切实解决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每一位教师只有被重视被聆听,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启智慧,发掘潜能,这样的研修才是“真研修”。也许校内问题探讨的结果尚不成熟,但我们觉得“问题”源自本组教师的教学实践,“会诊”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无疑增加了研修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专业成长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通过“教学问题”持续而广泛的征集和研讨,也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专业习惯。

2.“课堂观察”式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在听评反思中成长

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校本研修必定要围绕着课堂来开展各类活动。我校将重心从专家式的讲堂和论坛前移到教师自己的课堂,引导教师围绕我校教学工作的施行,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后研究,真正贴近教师的需求。从线上,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和“名师引领,助推成长”等活动,开拓教师视野。从面上,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追求优质的绿色课堂。

为提高教师课堂效率,我校大力推行行政分组“推门观课”,观课前明确观课主题和观察点,并做好观课记录,空课的备课组成员一同参与观课。观课后,听课人员和被观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听取备课想法和思路,指出优势和不足,再由被观课教师填写随堂课反思记录表和自我反思,以便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至今,老师们都已经习惯于打开自己的“教室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心态。

“课堂观察”式校本研修有利于督促教师精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学校已将“课堂观察”列入教师培训“实践体验”课程,也使校本研修方式“常态化”。近年来,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快速发展,课堂教学重心由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重视,日常课堂教学更趋规范。这一转变也促使教师在“观察目标的确定”“观察视点的确定”“选择适宜的观察方式和辅助工具”“课堂观察活动要求”“观察后研究”和《课堂观察微报告》的撰写等方式有了长足进步,对课堂改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了校本研修的深度和学科建设力度。

任何工作,都需要相应的评价制度。对于教研组工作也是如此,每学期我校对各教研组开展工作评价。评价维度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理论学习、开展校本研修、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工作、教学辅助工作、资料积累工作、网上校本研修、公开课情况、教学实绩”十大方面。教研组评价结果将与相关绩效挂钩。

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不仅规范了教研组校本研修的实施,还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暂时落后的团队的作用,激发教研组以及学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为我校校本研修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动力,也不断激发教研组长们打造各具特色的研修团队。

多年来,我校“基于统整,有效研修”的校本研修实施成果显著。多个教研组在区内斩获各类荣誉。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骨干教师比例协调、结构良好,教师整体水平逐渐提升。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基本实现了每门综合学科教师都有骨干教师引领,且在区学科中心组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师资队伍的扎实建设,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巨大改变。近年来,我校教学成绩明显提升,学校声誉大为改善,逐渐成为了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探索无止境,未来学校将继续紧密结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强校本研修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的精致化管理,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将“基于统整、有效研修”的做法坚持下去,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