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检验假设”方法增强初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初探

2021-01-04马燕辉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灰烬史料检验

马燕辉

史料实证作为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色的素养,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石。如何在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辨析、去伪存真、探索历史真知的平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美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马扎诺“精准教学系列”丛书的《参与综合认知任务:跨学科提出与检验假设的方法》为我们推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新的启示。书中提到的“综合认知任务”就是“能针对课堂所学知识最终掌握提出并验证假设的技能”,“要求学生能够作出决定、解决问题、开展实验或调查”[1]。“参与综合认知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提出主张并验证主张的能力,其基本步骤是“陈述主张”、“建立根据”、“提供支撑”、“构建限定”。“参与综合认知任务”的核心就是“检验假设”,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提出假设,寻找证明和反驳假设的证据,并运用证据支持结论。“检验假设”方法与“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基本原则不谋而合,因此运用“检验假设”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将“检验假设”的方法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推动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检验假设”方法要抓住三个要点,即是:“起点”、“基点”、“关键点”。

一、“检验假设”的起点:基于专业阅读的质疑

“检验假设”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探究—形成解释—质疑批判—检验结果”的思路开展探究。然而,探究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就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广泛的专业阅读中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例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喜欢给历史人物简单地贴标签,非好即坏,非正义即邪恶,殊不知历史人物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背景折射形成的复杂综合体,不能简单以好或坏、正义或邪恶予以标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这种做法,引导学生以专业阅读为基础提出质疑。

案例一:关于段祺瑞的评价

在许多人印象中,段祺瑞作为“北洋之虎”,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工具,是一个彻头彻尾反复无常、争权夺利的军阀。段祺瑞究竟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有学生在阅读《文武北洋·枭雄篇》找到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日本侵华,段祺瑞接收《申报》记者采访):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全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李洁:《文武北洋 枭雄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6页)

材料二:(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临终前留下遗嘱):……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软弱为强者在此矣!(李洁:《文武北洋 枭雄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1页)

材料三:(1936年11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葬前临时执政段祺瑞令》:前临时执政段祺瑞,持躬廉介,谋国公忠。辛亥倡率各军赞助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洁身引退,力维公义,节概凛然。嗣值复辟变作,誓师马厂,迅遏逆氛,卒能重奠邦基,巩固政体,殊勋硕望,薄海同钦……(李洁:《文武北洋 枭雄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4页)

学生找到这些材料,感到很惊讶,段祺瑞并非印象中的“坏人”,而是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爱国者,那他还是不是那个“彻头彻尾反复无常、争权夺利的军阀”?学生提出了他的质疑,笔者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引导他继续深入阅读研究,基于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对段祺瑞的评价,并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检验假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开启探究之门,在探究中增强史料实证意识。

二、“检验假设”的基点:基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开展史料探究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的课文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叙述的内容为基本史实、基本结论。然而,课文中的每个结论均是经过教材编写专家根据史学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出来,每个结论背后都是许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深入考究的结果。因此,教师将讲授课堂变为探究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信息、凝练观点,体会历史学家探究历史获取真知的过程。

案例二:探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在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授课中,教师从安家媛的著作《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整理了一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北京人考古材料(以下材料均从《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一书整理出来)

(一)发掘北京人

1921年—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颗保存很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后来,共发现了约203件北京猿人的化石(代表约40个猿人个体),经过科学鉴定,这是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从对已出土的40多具猿人个体化石复原得出:他们身体矮小;四肢与躯体基本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迈步行走,只是他们脑量平均值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二,且呈现出头骨低平;眉嵴明显突起;面部和嘴巴向前突出;下巴颏仅有微弱痕迹等古猿特征。北京人平均脑容量达1059毫升(现代人为1400毫升)。

(二)考古发现的相关文物

1.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顯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

2.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大约十几万件石制品。北京人会采用多种原料制作。最喜欢用的石料是石英,水晶,砂岩层,燧石层等。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占总数的75.2%)、尖状器(占总数的13.7%)、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1)砍砸器是扁圆的鹅卵石,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有时因鹅卵石打出的石片边棱不适用,只得用石锤砸击出新口。

(2)刮削器是根据石片加工后刃口的形状可分为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和盘形等。刮削器的用途较广,一般用来割兽皮、切兽肉、刮树皮。

(3)尖状器的制作比刮削器又进了一步,一般是先从石块上打下石片,再沿石片边缘把石块一头修制成尖状。

3.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教师通过《北京人生活生产状况调查表》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材料进行归纳、论证、质疑、再归纳,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历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真正践行“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切实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三、“检验假设”关键点:在基于史实为基础的讨论、辩驳中形成合理的历史认知

“检验假设”中的“构建限定”就是通过辩驳的方式剔除学生的主张中常见逻辑错误,筛选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材料,形成符合证据支撑的观点、论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短兵相接”的讨论或辩驳,经历分析、归纳、引证、质疑、反驳、再质疑、再反驳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反复咀嚼、辨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逐渐形成观点与论据一致的历史认知。

案例三:北京人会制造火吗?

“我对北京人的用火问题比较感兴趣,我认为北京人已经学会了制造火了,因为遗址中有大量烧过的炭屑存在。”海华开始了另外一个问题的讨论。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在遗址中有炭屑难道就可以证明他们会制造火吗?天上的闪电,地下的火山爆发难道不可以产生火吗?为什么就可以肯定这火就是原始人制造而成的吗?”小燕起来反驳道。

王老师:“请从材料中分析,有没有证据可以推断出原始人会制造出火来吗?”

“有!”晓明站起来说,“因为材料中说‘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这可以证明原始人会控制火。”

大伟:“有这么厚的灰烬只是证明他会控制和保存火,而恰恰是如此厚的灰烬反证他们不会生产火。这些火种极可能是自然火,他们为了保存弥足珍贵的火种,不断地往火堆中加燃料,所以才有如此厚的灰烬。如果他们能够制造出火的话,他们就无需如此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小成据理力争:“但我们都从北京人遗存中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原始人在制造石器过程中,石头与石头高频率的碰撞,难道不会产生火花吗?难道北京人在研磨过程中不会产生出火花吗?而北京人已经是有智慧,会思考的动物,难道他们不会把打制石器、研磨工具产生火的经验通过口耳相传方式,传授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吗?”

……

史料实证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需要运用持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马扎诺提出的“参与综合认知任务”中的“检验假设”方法为此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检验假设”方法与历史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归纳知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质疑、批判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剖析史料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辩驳中追寻历史真知、增强历史意识、锻炼历史思维、形成核心素养。

【注释】

[1][美]蒂娜·森、罗伯特·马扎诺著,崔昕译:《参与综合认知任务:跨学科提出與检验假设的方法》,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第1页。

猜你喜欢

灰烬史料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灰烬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灰烬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旅人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