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西藏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及实践要求

2021-01-04王晓广

人民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晓广

【关键词】新时代 老西藏精神 艰苦奋斗 团结进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紀50年代初,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作出了进军和解放西藏的决策,并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组建了进藏部队。进藏部队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完成了开山修路、拓荒生产、平叛和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为西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官兵指战员在解放和建设西藏过程中所展现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了最初的“老西藏精神”。此后,党和政府又相继派出大批援藏干部进藏,与驻藏部队及西藏各族人民一起,积极参与到西藏的地方建设,“老西藏精神”得以不断充实、发展和接续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就是对这一伟大精神基本内涵的生动概括。

“老西藏精神”是伟大中国精神在西藏建设发展史上的集中体现,展现了西藏军民拼搏进取、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能吃苦”,体现的是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和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老西藏”们正是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断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客观条件,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果,逐步改变了西藏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切实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能战斗”,就是在履行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中,体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0世纪十八军将士和驻藏人民解放军在履行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使命中,展现出了不惧牺牲、英勇奋斗的坚强意志。“特别能忍耐”,就是在高原地区长期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自觉忍耐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在西藏地区长期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有自觉忍耐意识,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长期坚守岗位,不懈怠、不消极,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特别能团结”,就是驻藏部队和干部与西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最大程度上团结了西藏各阶层人民,加强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能奉献”,就是在长期的驻藏援藏期间,一批批“老西藏”们表现出的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老西藏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党的精神同根同源,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在西藏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展现。“老西藏精神”彰显了广大援藏党员、干部以及一代又一代“老西藏”的艰苦奋斗、伟大创业精神,为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老西藏精神”不断激励在西藏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上升13个百分点。2020年,西藏的脱贫攻坚更是取得决定性胜利,西藏地区进入了全面小康。这些成果,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发扬“老西藏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有力证明。

在推进西藏经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上要“特别能吃苦”。首先,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人民至上的理念,为了维护西藏人民的利益能够忍受西藏的艰苦环境和相对落后的条件,全身心投入到西藏的建设中。其次,面对新的发展任务,要勇于攻坚克难,全面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下,西藏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人才、交通、资金等经济要素短板、创新驱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西藏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开阔思维、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西藏艰巨的经济发展任务面前能够攻坚克难、再创辉煌。最后,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当下西藏城乡仍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城乡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抓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捍卫祖国统一和维护政治安全上要“特别能战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因此,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特别能战斗”要求驻藏军队和广大党员、干部:第一,必须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在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上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取得胜利。第二,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的言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在长期坚守岗位和巩固脱贫成果上要“特别能忍耐”。西藏于2020年在脱贫攻坚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历史性消除了长期困扰全区各族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阶段,西藏经济发展总体层次低、总量小,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还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巩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重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遵循长期建藏的基本方针,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要秉持对群众负责的态度,落实每一件民生实事,在长期保障西藏人民利益的维度上“特别能忍耐”。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凝聚社会力量上要“特别能团结”。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注重争取群众、发动群众,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充分调动广大西藏同胞投身于社会主义生产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注重调动全国资源,形成了“干部援藏為龙头、技术援藏为骨干、资金援藏为附体”的援藏方式,充分鼓励全国党员、干部、群众投身到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新征程上,“特别能团结”就是要在反分裂斗争进入应对重大风险的关键期,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充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与此同时,“特别能团结”也是要在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能充分凝聚社会力量,团结全国人民和西藏各阶层群众,实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共同完成新的发展目标。

在长期建藏和助力祖国建设大局上要“特别能奉献”。长期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充分发扬了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为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倾注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今天,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西藏的社会大局能否长治久安关乎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意识,在党中央号召下充分发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西藏经济社会建设,保障西藏社会大局持续全面稳定。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新时代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

深入学习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充分认识治藏稳藏兴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自觉树立守护边疆、建设西藏的意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自古以来,西藏作为祖国边陲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保护屏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建设、发展和稳定,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西藏工作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性,自觉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进一步发扬爱国忠诚的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保障好维护好西藏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广泛开展“老西藏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广大党员、干部扎根边陲、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西藏精神”曾经为西藏的解放、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这一伟大精神仍将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驻藏官兵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要广泛宣传“老西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内涵,不断挖掘“老西藏精神”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开展“老西藏精神”的专题学习和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老西藏精神”背后的人民至上理念、集体主义导向、爱国主义情怀。

打造西藏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国家统一之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西藏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构建西藏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赋予“老西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发扬“特别能团结”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8JD7100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新华社,2020年8月29日。

②习近平:《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

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责编/孙垚 美编/薛佳莹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