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原位癌改变的肝囊肿1例
2021-01-04王剑一杨达钧王珏钰何军明
王剑一,杨达钧,王珏钰,何军明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4;2.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肝胆胰外科,广东 广州 5101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 岁,因发现肝囊肿1月余入院。患者1 个月前因胃部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彩超提示肝巨大囊肿,约14 cm×11 cm。无特殊病史。入院时诉上腹部少许胀满感,无腹痛。查体无特殊。查CEA、AFP、CA19-9 正 常,肝功能:ALT 436 u/L,AST 254 u/L,ALP 218 u/L,GGT 223 u/L。腹部CT 平扫提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团块状液性低密度影,边界清,较大者为14.3 cm×11.6 cm×12.7 cm,大部分突出肝包膜外,CT 值8 HU(见图1、2)。诊断为肝囊肿(多发)。
治疗方式考虑手术治疗,拟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术中探查:肝多发囊肿,其中左肝内叶见巨大囊肿,壁厚,大小约15 cm×10 cm,与腹腔网膜组织、胃窦部广泛黏连,右肝表面可见多个囊肿,膈肌顶部可见多个散在灰白色栗粒样结节,余未见明显结节(见图3、4)。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检查:(肝囊肿壁)符合肝囊肿,伴被覆上皮呈中、重度异性增生;(膈顶结节)送检囊壁样组织,被覆立方和柱形上皮细胞,细胞有轻-中度非典型性。术后病理:(肝囊肿壁)符合肝囊肿,伴被覆上皮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改变(见图5)。
术后告知患者病情,未行后续治疗。8 个月后复查CT 增强提示肝内新增多发低密度结节,考虑转移瘤,伴腹膜转移。建议患者行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
图1 CT 横断面观
图2 CT 矢状面观
图3 腔镜下直视囊肿
图4腔镜下直视腹壁
图5 标本病理图
2 讨论
原位癌一词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1]。上皮组织有时可以观察到先出现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再发展为局限于上皮内的原位癌,再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2]。先天性肝囊肿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或胎儿期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呈囊性扩大及肝内胆管变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为多发[3]。该病例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上皮组织异型增生,呈原位癌改变。发生在肝囊肿的原位癌十分罕见。原位癌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该例术前表现亦无特异性。因为原位癌是发生在上皮组织,虽无转移,但影像学很难予以区分。该例术前CT 检查无特殊发现,说明影像学检查在原位癌的诊断中并无优势。因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病理医生如果未仔细查找,可能会导致漏诊,从而影响临床治疗。由于病例数少,尚无法对原位癌进一步分析。肝囊肿癌变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