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育人研究探索*
——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
2021-01-04张杨贵
张杨贵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2)
一、校园文化育人的基本概念理解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客观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教舍布局、绿化景观、物品摆放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校园人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精神层面的共识,根本作用在于对人进行教化,培育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性,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文化去作用于人的各个方面。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建立正确的是非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对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办学品位、推动学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特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主体差异较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构建自己的校园文化。特殊教育由于起步晚,关注度低,有关特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很少,没有形成可供借鉴的体系建构。现阶段的校园文化建构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的设想,缺少实践的支撑。如蒋科星的《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在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仅停留在对作用的研究;如吴建宏《特殊教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强调建设的规范性;如张旭东在《特殊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主要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传统、单一,应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创新文化建设等,多受限于理论研究。随着特殊教育不断得到重视,特殊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中等职业特殊教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构与模式创新研究要从校园文化思维和理念来确定,从制度、活动、精神等方面多维度来表达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所承载的特殊使命。
三、新时代校园文化育人的新要求和意义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倡“六个下功夫”,为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
实践好文化育人是办好特殊教育必然要求。校园文化育人的潜在作用是学校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新时代下文化与精神的高层次要求,文化育人的过程凭潜移默化的渗透和自发锤炼是不能满足的,更应该成为自觉性、主动性的行为。特殊教育既要看残疾人群体的共性,更要容忍学生个性“缺点”,把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研究与实践活动与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贴合学生特点、符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主流,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从样本学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看育人成效
1.引导学生坚定思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对于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深远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样本学校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将核心价值观与专业内涵、管理机制、学生活动相融合,在引导学生坚定思想信念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开展“国旗下讲话”“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分享交流、课堂共享等形式,讲述奋斗型、责任型等优秀代表故事,认同残疾人自我群体,增强精神共鸣,突出实践养成。通过“校长思政课”“走进思政课堂”等形式创新思政教学,充实思政内容,丰富思政教师队伍教育,开创特殊院校特色思政融合,丰富校园文化供给。通过榜样激励、宣教传播等形式涌现出一批向上、向善的好青年案例,同时“十大向上向善好青年”正式纳入样本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校级评选品牌。
2.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爱党爱国、服务社会是样本学校办学的初衷与使命,也是深化校园文化育人的主线。样本学校立足学校残疾学生特点,举办“双语爱国主义大合唱”“爱国教育双语演讲”等艺术活动、开展“巾帼传习队”校园宣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悟学习活动,“勤俭节约签名”“道德礼仪宣传”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活动体验、报告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用爱国情怀凝聚学习动力,凸显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3.引导学生培养高尚品格
品格是立身之本,对残疾人群体来说,拥有一个坚毅和健康的品格格外重要。样本学校传承“诚毅”校训,引导学生在内理解,在外继承。品格的塑造往往见微见小。开展“雷锋活动月”志愿服务,在校内帮助一个人,清洁一角校园培养助人精神;开展“专业活动日”以专业服务他人,培养奉献服务精神。从细微之处传递温暖,在点滴之间涵养品格。定期开展“诚毅大讲堂”,邀请残疾模范、榜样青年等优秀人物做客报告会现场,分享人生感悟、工作经历,成为激励师生的榜样力量。通过学科引领、实践、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练内功,提修养,不断提升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而提升个人品格。
4.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
职业发展立足诚实劳动。“工匠精神”首先就是一种劳动精神。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创造。因此,在特殊职业院校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专业教学既传递专业技能,更传承专业学习中锲而不舍、不怕吃苦的钻研精神。样本学校通过开展校园“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通过比赛找差距、补短板,提升职业技能,以“工匠精神”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精神。
5.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沉淀,品牌反映了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体现。样本学校在校园文化育人过程中,依托教学、活动、报告、文艺等综合体形成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品牌,打造了代表残疾学生特点的“教寝室文明(盲、聋、肢)评比”“‘趣’味性运动会”等符合残疾学生特点的特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积极推动了特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充分提升了残疾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现阶段特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艺术性有待提高
文化育人有很多载体和方法,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在于润物无声,这是一个渐进的涵养过程。而很多残疾家庭受教育程度有限,认知层面有限,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知接受度也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活动的单一性、从众性较为明显,特殊院校的自身特色体现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成效有待提高
从特殊职业院校具体而言,学校对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视的,但由于特殊职业院校学生残疾特征各有差异,在活动中受限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让活动的覆盖范围受限,既要达到覆盖面又要兼顾到多类型的残疾学生,这个形式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此,样本学校校园活动方式受众性有限,缺乏大范围的群体参与,不能有效的兼顾师生对文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感知和认可。从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来看,没有实现校内外资源、师生资源、线上线下育人资源的多方整合,育人成效还有待提高。
3.特色品牌有待挖掘和提升
从样本学校目前实践成效看,虽然在管理中体现师生共建特色,活动中有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校园品牌,但从整个系列活动中,质量和残疾类型群体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立足样本学校的品牌辨识度不够、特色不鲜明,在整体规划中立足盲聋残群体的个性化品牌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打造和挖掘。
结语
校园文化育人是一个把文化知识和学生内涵深入融合、双向推进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沉淀和持续打造的淬炼过程。要促进校园文化育人和谐高效发展,既需要学校在共性发展中去寻求个性发展,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来共同促进。要将文化育人工作常态化,同时还要站在特殊职业院校站在发展的高度,从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的视角去真正理解育人的实质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