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沧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2021-01-04王文生赵如林陈兴明陈定武
王文生 赵如林 陈兴明 陈定武
(云南省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 677000)
蚕茧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蚕农的经济收入,更是一个地方蚕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云南省气候条件优越,具备生产优质蚕茧的自然环境条件。日本蚕丝协会理事宫泽多登先生在考察云南省后,曾对云南省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赞赏有加,认为云南省是种桑养蚕的天堂[1]。
临沧市,古称缅宁,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8°40′~100°34′和北纬23°05′~25°02′之间,年平均气温16.8~17.7 ℃,年日照时数2 552.6 h,年降雨量1 158.2 mm,相对湿度71%。属北亚热带低纬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突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被誉为“亚洲恒春之都” “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是中国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2],是一个非常适合生产优质蚕茧的区域。临沧市很早以前就有人进行栽桑养蚕,但规模小、技术落后且多为零星种养[1]。20世纪90年代初临沧市把种桑养蚕作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开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派出人员外出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企业入驻临沧市,使临沧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工程的进一步落实,临沧市的蚕桑产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临沧市的蚕茧质量与其具有的优越条件不相匹配;为此,临沧市针对影响蚕茧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通过加强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加强桑园管理,举办示范样板,规范上蔟、采茧和售茧技术等措施,提高了蚕茧质量,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影响临沧蚕茧质量提高的因素
1.1 桑叶质量较差
桑叶质量好是养出健壮家蚕、生产优质蚕茧、缫出高品位生丝的基础。临沧市气候条件温和,具有生产优质桑叶的有利条件。但近年来随着烤烟等产业的发展,不同产业争地矛盾凸显,许多老桑园建设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与烤烟等作物交错种植,烤烟等其它作物治虫与蚕期用叶交叉,桑叶容易受农药污染,同时烤烟也会污染桑叶,导致老桑园养殖的家蚕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发展。加之由于劳动力紧缺,农户忽视了对桑园的管理,桑树种植管理较为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桑叶质量普遍较差,造成桑叶量不足,营养价值低,极大地阻碍了临沧市蚕茧质量的提升。
1.2 养蚕技术落后
养蚕技术是直接决定蚕茧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但由于临沧市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加之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养蚕主要以老、弱、幼等特殊人员为主,对科学养蚕技术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采用科学的养蚕技术,养蚕的整体技术和水平较差,特别是在新蚕区和新蚕户表现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养蚕技术操作不规范,在养殖过程中消毒防病意识弱,对养殖环境的消毒不重视,回山消毒流于形式、不彻底,从而导致蚕桑种养过程中家蚕容易感染发病,蚕茧产质量差。
1.3 上蔟蔟具杂乱
传统的上蔟蔟具主要有塑料折蔟、草笼蔟等,虽然近年来临沧市大力推广蚕茧质量明显优于其它蔟具的纸板方格蔟,但有的农户由于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材料的速度较慢,墨守成规,又不愿增加投入,很多人仍采用传统的塑料折蔟上蔟,有的甚至还采用已淘汰的草笼蔟,导致蚕茧质量偏低。
1.4 采茧、装袋和储运不规范
临沧市的养蚕户对采茧、装袋和储运技术不太重视,导致生产出的蚕茧质量持续下降。主要体现在采茧时不重视分级采收,不同质量的蚕茧混采混装,装袋量太大,导致储运过程中互相挤压,影响蚕茧质量,而且采后未能及时销售,保管条件及技术又不到位,蚕茧质量进一步降低。
2 提升临沧蚕茧质量的对策措施
2.1 重视科技培训 加强技术服务
科学技术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临沧市地处边疆,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较慢。为此,临沧市从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全市从业人员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
2.1.1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推广。通过召开现场培训会、科技下乡、发放科技资料、开展现场科技咨询服务、培育科技示范户等手段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并利用“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等平台宣传普及栽桑养蚕知识,培养具有较高种桑养蚕技术水平的蚕桑产业带头人。
2.1.2 制定技术标准规范 由临沧市农业科技部门组织制定了DB 5309/T 26—2019《临沧市绿色农业 桑树栽培技术》标准[3],2019年6月20日由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同时还制定了一批种桑养蚕方面的技术规程及技术方案,用标准、规范指导产业发展,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发展。
2.1.3 加强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提供桑树良种、推广栽培技术、开展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组织小蚕共育、进行养蚕技术指导等,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的科技含量,在小蚕共育、蚕房建设、蚕具和蚕药购买等方面为蚕农提供资金垫付支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种桑养蚕专业村及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蚕桑经营主体,提高专业村及专业合作社种桑养蚕的组织化程度。
2.2 加强桑园管理 生产优质桑叶
桑叶含有家蚕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提供优质的桑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蚕茧。而生产优质的桑叶,必须加强对桑树种植各环节的管理。
2.2.1 调整产业结构,搞好规划布局 为解决不同产业争地的矛盾,按照种植规模化、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老桑园进行改造,对一些种植年限较长、产量低、面积小且与烤烟等交叉较大的桑园进行淘汰;对桑园面积较为集中、面积较大与其它作物交叉较小的桑园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一些施用农药较多的作物调整出去,补种桑树或者施用农药较少的作物,尽量做到集中连片,避免其它作物防虫与蚕期用叶的矛盾,减少家蚕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完善园区道路及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桑园的基础条件,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对新建桑园进行统一规划,选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无工业污染的地方,布局上尽量集中连片,远离烤烟等作物,按照高优桑园的标准进行排灌设施、供电系统、桑园道路以及蚕房等的规划建设,确保新建桑园的桑叶产量高、质量优。
2.2.2 推广优良品种,生产优质桑叶 临沧市气候适宜、年温差较小,十分适宜桑树生长,但种植的桑树品种较为杂乱。近年来临沧市十分注重优良桑树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引进推广种植嫁接桑、杂交桑,筛选出农桑14号、农桑12号、农桑8号、云桑1号、云桑2号和盛东1号等高产优质的桑树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全市桑树良种推广率达90%以上,桑叶产量及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2.2.3 加强水分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临沧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桑树发芽早,落叶晚,可以延长全年养蚕的时间。但临沧市具有干湿季分明,雨量集中的特点,冬春干旱,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在规划种植时必须重视排灌设施的建设。在春季干旱时对有灌溉条件的桑园及时进行灌水,便于桑树提早发芽生长,提早桑叶的采收期,提早养蚕;对没有灌溉条件的桑园使用地膜覆盖或者秸秆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提高桑叶质量。在夏秋雨水较多的季节注意防涝,及时排水,避免桑树根部受到涝害影响桑树生长。
2.2.4 科学合理施肥,促进桑树生长 桑树施肥遵循“平衡施肥”的原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不同季节根据桑树生长的不同需要进行施肥,保证全年肥力均衡。春季有灌溉条件的桑园在桑树发芽前结合灌溉,每667 m2桑园施入速效的尿素或碳铵20~25 kg,促使桑树快速长叶。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生长较快,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既可防止病虫害滋生,又能避免杂草与桑树争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每667 m2施肥量为30~40 kg,同时施入8~10 kg的尿素,以保持肥力均衡,延缓桑叶老化,延长桑叶采收期。冬季桑树施肥以农家肥、土杂肥、作物秸秆等有机肥为主,每667 m2施肥量为3 000~4 000 kg,同时施入20 kg的三元复合肥,在桑树修剪结束后结合清园、翻挖桑园进行,有条件的同时覆盖地膜[4]。
2.2.5 注重病虫害防治,提高桑叶产量 桑园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注意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少用化学药物防治。
桑树病害主要有桑褐斑病、桑疫病、桑青枯病、桑里白粉病等。在冬季清园时将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销毁,防止病菌越冬污染桑树发病;雨季注意开沟排水,改善桑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夏秋季采叶时尽量留叶柄,防止树体创伤感染发病。桑树病害发生初期,根据发病种类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桑褐斑病和桑里白粉病,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间隔10 d喷施1次;桑疫病,在剪除病梢后,用15%农用链霉素500倍稀释药液喷雾,每7 d喷施1次;桑青枯病,用含甲醛2%~4%的福尔马林溶液或含有效氯0.1%的氯制剂溶液进行土壤消毒,淋至土壤湿润[5]。
桑树害虫主要有蜘蛛、金龟子、桑粉虱、桑白蚧等。冬季清园时将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销毁,防止虫卵越冬,减少来年虫口量;成虫活动高峰期采用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密度;在上一批次养蚕结束,下一批次养蚕用叶前8~10 d根据害虫种类进行药物防治。根据害虫种类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如红蜘蛛、桑螟虫、桑蓟马等害虫危害时,根据虫害发生程度,在养蚕用叶前7~10 d,用8%残杀威1 000~1 500倍稀释药液,或40%灭多威2 000~2 500倍稀释药液防治,或用残毒期短的桑园专用农药如40%辛硫磷1 500倍稀释药液进行防治[6]。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时要采用专用喷雾器及专用农药,并选用低残留、残留期短的农药;农药用量一定要合理,不能随意加大用药浓度,轮换使用农药,避免抗药性。
病虫害防治尽量做到统防统治,同一片桑园集中同时打药。在蚕桑重点乡(镇)、村由蚕桑企业成立专业防治队伍集中统一提供防治服务。
2.3 抓好养蚕细节 养出健壮家蚕
2.3.1 实行小蚕共育,提供健壮小蚕 小蚕共育是家蚕养殖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突出了小蚕养殖的重要性。临沧市由于蚕农养蚕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小蚕共育采用由各个蚕桑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小蚕共育由专人、专室、专具进行精心饲养,为养蚕户提供健壮的小蚕,保证蚕作稳定,确保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2.3.2 严格消毒防病,减少蚕病风险 (1)重视养蚕前的消毒。养蚕前的消毒是养好家蚕的基础。养蚕前对所有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均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减少养蚕过程中蚕病发生的概率。消毒时,消毒药品的品种、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消毒要全面彻底,不留消毒死角;养蚕前的消毒药一般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药液对所有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2)加强蚕室周围环境和蚕体蚕座的消毒。对蚕室周围环境经常不定期进行清扫、消毒,一般每隔1~2 d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药液对蚕室地面及蚕室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每次给叶前撒1次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保证清洁无毒、家蚕体不易感染发病,养出健壮家蚕。(3)做好养蚕后的消毒。在上蔟结束后对蚕室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打扫,在收茧结束后及时对蚕具、上蔟室、大蚕室进行清理和消毒,并且对蚕室内的各种废弃物(病死蚕、蚕沙、残叶等)进行集中清理、销毁,对蚕室、蔟室及可重复使用的蚕具按照消—洗—消—熏的程序进行消毒,即先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药液进行全面喷洒消毒1遍,然后再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再认真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药液进行全面喷洒消毒1遍,晾干后收入洁净蚕室并用复方聚甲醛粉按4 g/m3的用量对蚕室空间进行熏蒸消毒后妥善保存备用[5]。
2.3.3 加强饲养管理,提升蚕茧质量 (1)重视蚕种质量。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养出健壮家蚕、生产优质蚕茧十分关键。临沧市蚕种由蚕桑企业统一调入,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小蚕共育,质量和技术有保障,从源头上保证蚕种的品质。(2)加强大蚕饲养管理。首先加强蚕室温湿度的管理,温度控制在23~25 ℃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温度较高时常开窗、及时通风换气以降低温度,温度偏低时采用电热或火炉等进行加温,但加温时要注意补湿,且蚕室要注意随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蚕座干燥。其次掌握好每次的投叶量,一昼夜喂食3~5次,做到适量多次喂食。采叶尽量在早上露水未干前或傍晚进行,避免水分蒸发,保证桑叶新鲜;采叶时要从桑树的下部向上采摘,以利于桑园通风透光,且不采病虫叶、黄化叶,采摘的雨水叶和露水叶也要尽量抖干水分后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再储存,以免桑叶蒸热变质。
2.4 规范上蔟、采茧和售茧技术 保障蚕茧质量
2.4.1 上蔟方式要科学 5龄蚕一般经过8~10 d生长,食欲逐渐减退,停止进食,并排出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短,爬至蚕箔四周,头部左右摆动吐出丝缕,这样的蚕即为熟蚕,应抓紧上蔟,上蔟过早容易造成黄斑茧,过晚又容易增加“双宫茧”“畸形茧”,蔟具要重点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时注意蚕室通风透气,温度保持在25 ℃左右,上蔟时做到蚕老熟均匀不偏生、上蔟密度均匀不偏密,光线均匀不偏亮;蔟中注意防鼠害、蚁咬等。
2.4.2 采茧方法要适当 一般上蔟6 d左右,蚕体全部化蛹后即可采茧,采茧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蚕茧的质量。采茧时先摘除死蚕烂茧,根据上蔟早迟分批采,轻采轻放,不采毛脚茧,边采边分级,按上茧、双宫茧、次茧和下茧分开采。
2.4.3 售茧时机要合适 采下的鲜茧及时交售,尽量用箩筐装运,防挤压,防日晒雨淋。
3 采取提高蚕茧质量措施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临沧市通过推广提高蚕茧质量的综合措施,全市的蚕茧产质量明显提高,并培育了一批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及合作社。如临沧市蚕桑重点乡镇凤庆县小湾镇,采取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以前的2018年全镇平均张种产茧量45.0 kg,平均蚕茧收购价格49.0元/kg,全茧量1.82 g、茧层量0.37 g、茧层率20.00%、解舒率76.00%、解舒丝长1 000~1 100 m;采取提高蚕茧质量综合措施后的2019年全镇平均张种产茧量52.1 kg,平均蚕茧收购价格53.5元/kg,全茧量1.85 g、茧层量0.38 g、茧层率20.00%、解舒率78.46%、解舒丝长1 100~1 150 m,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据我们调查:2019年底,临沧市全市共有桑园面积3 600 hm2,投产桑园2 713 hm2,其中高产桑园177 hm2,当年新建桑园275 hm2;2019年全年共饲养蚕种15 370张,其中小蚕共育15 090张,生产鲜茧605 t,全年蚕桑产值2 420.58万元;临沧市的8个县(区)均有种桑养蚕,有蚕茧收储加工企业3家;生产的蚕茧平均解舒率70.00%~78.00%,解舒丝长1 000~1 100 m,蚕茧质量较好;平均张种产茧量超过40.0 kg,最高50.0 kg;平均张种产值超过2 000元,蚕农种桑养蚕的总体经济效益较好。
4 小结
近年来临沧市在提高蚕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综合配套措施,全市蚕茧质量有了一定提高,养蚕效益有所提升,蚕桑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蚕茧市场整体低迷,加之临沧市又地处边疆,运输物流等成本较高,蚕茧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因此,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不同产业争地矛盾会日益突出,蚕桑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政府要加强引导,职能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及培训,企业要做好服务。栽桑时要做好规划,只有做到标准化栽桑、科学化养蚕,才能进一步保证蚕茧的质量和产量,达到优质优价,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