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技术及其在干眼的临床进展
2021-01-04连梓旭黄少兰谢立科李亚静杨剑英张翘楚
连梓旭,黄少兰,谢立科,李亚静,杨剑英,张翘楚
干眼是以泪膜稳态的失衡伴有眼表症状为特征,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泪液高渗性、眼表炎症与损伤、泪膜不稳定和神经感觉异常[1]。以眼睛干涩、眼痒、灼热感、视物模糊、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负担的一类常见疾病[3]。流行病学调查[4]显示,干眼患病率约为5.54%~33.72%。因受环境污染、不良的视频终端使用习惯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干眼患者呈不断增加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5]。目前,临床没有能够根治的药物,且西药长期使用效果不佳。
干眼属于中医学“白涩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肺阴不足、热伤肺脾之络、气血亏虚、脾胃湿热及肝肾亏损[6]。雷火灸是改雷火神针实按灸法为明火悬灸疗法,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促进和调节局部的代谢和内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产生的红外线辐射力、药化因子及物理因子对经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达实现温通和剌激的作用[7]。近年来,雷火灸治疗干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雷火灸技术在干眼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雷火灸技术选穴及原理
雷火灸治疗干眼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常取印堂、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及耳部等穴位[8]。印堂出自《扁鹊神应经》,属经外奇穴,灸之可醒脑明目、清热祛风。攒竹和睛明均为膀胱经之腧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灸之可促进津液气化,从而使精气上承于目,且睛明为多经交会穴,因其具有泻热明目等作用,是防治眼部疾病第一大要穴,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有研究[9]表明,对睛明进行针灸或按摩刺激,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鱼腰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疏风通络的作用。其皮下分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面神经的分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外侧支,灸之可以疏通眼部经络,改善干眼症状。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难经》[10]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全身气、血、津液均需通过三焦上行下达,从而发挥濡养眼睛的作用。太阳主治头痛、眼睛疲劳等疾病,太阳配合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作用,主治天行赤眼。合谷和足三里为阳明经腧穴,善治目疾,灸之可引热下行,且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则九窍及筋肉得以充养。耳部存在眼部反射区,熏灸结合手法点穴,可刺激神经兴奋,加快眼部的新陈代谢和各腺体分泌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善调肝脾肾三脏,故取此穴以疏通人体上下水液,使津液上承濡养于目。
2 雷火灸施灸操作方法
在通风良好并配有排烟设备的治疗室进行。患者取坐位,双眼闭目,头部靠椅扶托,操作顺序和操作距离为灸条距前额约2~3 cm,先横向灸、再纵向灸前额部,直至皮肤微红(注意保持雷火灸温度,防止艾绒脱落烫伤皮肤);再分别对双眼进行顺时针方向的回旋灸,注意灸条距皮肤大约2~3 cm;其次对睛明、鱼腰、攒竹、太阳等实施点穴的眼周穴位均采用雀啄灸式灸法,最后轮换灸双耳及双侧合谷,围绕耳廓回旋灸后对双手合谷进行雀啄灸,且整个施灸操作过程中均为灸至皮肤发热微红为度[11-14]。虽然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 次,但通过研究发现,雷火灸存在以下三点差异:(1)在施灸时间上存在着15 min、20 mim、30 min 的差别[15-17];(2) 补泻手法上有着补法和平补平泻的差异;(3)治疗周期为10 d、20 d、28 d,时间不等[17]。
3 雷火灸技术在干眼中的应用
3.1 单纯雷火灸
雷火灸作为中医独特的艾灸疗法,具有良好的改善干眼患者异物感及眼疲劳作用,单纯雷火灸治疗干眼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18]。近年来,雷火灸对干眼治疗作用的研究颇多。比如李忠平[19]对雷火灸治疗干眼进行临床观察,与单一使用人工泪液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总有效率为92.50%,发现其对改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有较好的效果。宋小莉[20]通过对38 例干眼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雷火灸能明显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任婷婷[21]将70 例干眼患者随机分成灸疗组和人工泪液组,灸疗组有效率为97.30%,人工泪液组的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火灸通过行气活血,开窍明目,达到提高泪液的量和质,缓解眼表损害,改善眼部症状的目的[22]。因此,单用雷火灸治疗干眼,缓解眼干、视疲劳、促进泪液分泌及延缓泪膜破裂效果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相比单纯滴眼液治疗具有极大优势,避免了长期应用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眼部刺激,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临床操作简单的外治疗法[23-24]。
3.2 雷火灸配合中药内服
华平东[25]观察了内服四物五子丸联合雷火灸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3 个疗程后,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既能够明显改善泪腺的分泌功能,又能促进泪腺的分泌和改善泪液质量。金明[26]对70 例干眼患者以雷火灸配合中药治疗,先熏额头,再熏双眼和泪腺部位;点按印堂、鱼腰、瞳子髎、睛明、四白等穴位;熏双耳并点耳穴、耳门及耳垂,最后点揉双手合谷穴,每日1 次,14 d 为1 个疗程。且服用主要组成药物有人参、麦门冬、天门冬等的养阴生津方,治疗两个疗程后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且在改善泪液分泌,角膜荧光染色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上最为显著。因此,应用滋补肝肾或养阴生津之中药内服,配合雷火灸辛温走窜、通关利窍之功效,可显著达到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改善干眼症状的效果[27]。
3.3 雷火灸配合中药外用
雷火灸法联合中药外用可以针对病因治疗,能够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有较广泛的发展前景[28]。吕婵等[29]将120 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4 组,A 组(中药热敷+雷火灸+人工泪液组)、B 组(中药热敷+人工泪液组)、C 组(雷火灸+人工泪液组)、D 组(人工泪液组),各组30 例,14 d 为1 个疗程,通过4 组比较,结果显示,A 组治疗干眼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组别。张阳等[30]对120 例干眼患者运用雷火灸结合中药熏蒸双眼(主要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菊花、丝瓜络、薄荷、枸杞子各15 g),发现在治疗干眼中人工泪液联合中药熏眼及雷火灸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邢雁飞等[31]临床研究也表明,超声雾化联合雷火灸治疗组明显优于人工泪液对照组,且雷火灸配合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的疗效显著。故应用中药雾化、熏蒸、热敷等形式直接作用眼部,借助热疗及药疗双重作用,来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配合雷火灸加强眼部血液循环,以达到协同作用[32]。
3.4 雷火灸配合针刺
王显峰等[33]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24 例门诊患者采用针刺治疗(主要穴位有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合谷、外关),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 次;中药熏洗(赤芍、菊花、麦冬、枸杞子、薄荷)药气熏蒸患眼,每次10 min,每日1 次;雷火灸(主要穴位:攒竹、丝竹空、太阳、鱼腰),对穴位及泪腺局部轻度按摩,每次10 min,每日1 次。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1 次1 滴,每日4 次。针刺+中药熏洗+雷火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的总有效率87.50%。谭翊[34]将72 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雷火灸疗法)和对照组(人工泪液滴眼),每组均为36 例,治疗后发现雷火灸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对干眼有较好临床疗效,疗效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温勇[35]对80例干眼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也发现针刺配合雷火灸能够增强单纯采用人工泪液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外治辅助疗法。针刺经络输穴有利于疏通经络、输布津液,增加泪腺分泌,加之雷火灸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干眼症状[32]。
3.5 雷火灸配合按摩
王禹燕等[36]采用雷火灸结合眼睑按摩辅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发现两者联合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认为雷火灸结合眼睑按摩治疗干眼简便易行,在辨证得当的基础上效果显著。陈陆泉[8]对70 例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雷火灸联合眼周穴位按摩对促进泪液分泌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有明显作用,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雷火灸配合眼周穴位按摩对干眼患者有较好疗效。睑板腺按摩疏通睑板腺导管,改善睑板腺功能[37],雷火灸热熏眼部周围和泪腺在内的十二经络行走区,能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增加患者的泪液分泌,抑制泪液蒸发,延长泪膜的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眼周穴位按摩有利于改善眼神经机能,促进泪液的分泌[38]。
4 雷火灸技术在干眼中应用的护理
(1)注意休息,慎防风寒;(2)熏灸至患者眼周皮肤微红即止,切忌时间过长;(3)治疗后1 h 内需补充水分,饮食均衡,且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烟酒;(4)灸后切忌抓贴穴位的皮肤,以免损伤皮肤而感染;(5)治疗时配合手法要密切注意与眼睛距离的掌握,用手感觉局部温度和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发生灸灰掉落于眼内或引发烫伤,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结膜炎等过敏症状情况;(6)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等;(7)安全性评价:尽管收集文献雷火灸疗技术在干眼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证明眼周穴位雷火灸治疗干眼症安全性良好[39]。但是因雷火灸温度较普通艾灸高,因此安全操作是护理应该关注的问题。
5 小结
《黄帝内经》[40]云:“精血濡于目,目得气血而能视”。雷火灸通过改进古时“雷火神针”,于艾绒中加入白芷、沉香、羌活、麝香等具有通经活络、芳香走窜的药物研制而成,可达到活血通络、消炎镇痛等功效。在改善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缓解干眼症状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效果。
雷火灸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选穴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在干眼治疗中单纯应用及配合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用、按摩等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护理上加强规范操作、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是一项安全性良好的操作,值得推广应用。但同时研究中也存在雷火灸的选穴、操作时间、灸量、操作流程等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因此对操作流程、时间、手法等须进行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雷火灸温度较普通艾灸高,如何规范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雷火灸疗效机理等实验研究需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