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1-04牛艳莉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院校

牛艳莉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应用型”的把握。如何很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校企合作成为了众多高校选择的主要途径。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调整、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以及企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这种合作模式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中的实训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实训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虽然高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是真正能够批量接收学生及安排学生参与实习的企业较少。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实习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而在此期间学校教学上的任务仍然需要学生同步跟进,比如学位论文的撰写,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岗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二是多数校企合作以参观为主。对于企业而言,多数实习生是没有任何实操经验的职场小白,把实习生安排到企业内部的岗位上开展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另外,实习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是未知数,再加上实习生的安全关乎高校、企业、家庭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影响,所以,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在实习生工作任务的安排上是有所保留的,不会让学生接触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内容或者流程[1]。三是毕业实习的开展难以规模化、组织化。对于工科专业,批量化的实习安排较易实现。经管类则相反,因为该类专业就业面广,学生需求多元化,同时高校也鼓励学生自行联系企业进行实习,所以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企业作为其预就业的途径。

1.2 学位论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度低

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企业中能够应用的很少。经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发现,指导教师和企业普遍认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在实践中的指导性有限。即便有些教师能够拿到企业的相关项目,而后将项目拆解作为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企业也并未真正采纳。指导教师认为对于企业而言较为理想的状况是从学生的设计中“获取一些灵感”,显然,这种做法很难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1.3 “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不够健全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调研中发现,学校的各种教学任务安排往往会与企业的时间安排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实践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教学部门领导虽然认识到了教师兼职的益处,但是为了避免管理上的混乱,个别学校甚至明令禁止教师外出兼职,有些学校对此类合作保持沉默,不支持也不反对,这种情形也使教师感到十分困惑。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政策因素

政策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相关法律政策不够完善。第一,知识产权的边界界定不够清晰。如果出现知识产权混乱的局面,学校和企业都不能通过相关法律手段寻求有效保护。第二,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是其中有实质性效果的政策并不多[2]。第三,政府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部门,工作执行效率较低。

2.2 观念因素

受到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彻底得到改观。一些高校对于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很多企业与高校进行了合作,但是多数是流于形式。此外,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是分开设立的,虽然教学部门支持校企合作,但是这无疑会增加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所以很多管理部门对于此类校企合作持保留态度,甚至持反对意见。

2.3 体制因素

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处于脱节状态。尽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建立在大量社会、高校调研的基础上,但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以4年为周期进行,这种更新速度是赶不上社会观念、方法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的。另外,高校教师的科研选题多数集中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战略意识不够,也间接致使产学研转化率较低。同时,一些高校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科研题目的申报、审核、经费支持上,也导致这类课题的研究热度不高。

3 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

3.1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在于“应用型”,应用型的实质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的教育。基于不同的区域特色,人才培养的侧重也需要相应作出调整。校企合作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就是高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深化校企合作层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层面,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大人文素养课程以及相关实训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在保证相应学分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运作流程等内容纳入实习环节,将企业的核心价值、战略、文化理念等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在校期间能真正了解并熟悉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在实训环节的评价中突出对学生团队意识、价值观、规范等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与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作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企业也应当在人文素养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只有高校和企业进行文化互通,学生才能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不至于因为环境、文化的差异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高校、企业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有利于三方也有利于社会的人才培养工程,三方都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

2)提高专业与课程的契合度。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当服务于区域,以区域发展动向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企业案例引进课堂,或者将企业导师引进课堂,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最前沿动态,学习前沿技术及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能够为学生及教师做好相关服务和协调工作,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使学校现有状况、企业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征三者能够完美匹配。课程设置上要始终秉承“合适即最优”的原则,使得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一致,降低结构性失业比例。

3.2 完善校企合作运行和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模式能够顺利推进的基础,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保障和经费保障。法规保障应当摒弃条文的抽象化以及形式化,应当是能够体现具体的校企双方责任和义务的细则。在微观的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区域政府也应当出台一些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或规定来保障校企双方的合作顺利开展[3]。在经费保障方面,区域政府应当加大倾斜力度,尤其是对于非营利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费可以用作实践场地的建设费用、实习车旅费用、学生实习安全保险费用等。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也应当提高自身筹措经费的能力,将校企合作纳入到学校制度、奖惩、教学等各方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自身人才培养水平。

3.3 建立校企合作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由各个教学部门、校企合作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企业或者机构。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能够为学生提供观摩、岗位群等条件以及能够与学校合作开展教学教研项目。

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主要通过质量监控检查实现。质量监控形式可以采用全过程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与学生座谈、现场巡查、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与企业导师座谈、与企业座谈以及网络信息沟通反馈等多种途径。

为了调动教学单位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需要设立相匹配的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分为3个层次,即学院层面、管理部门层面和个人层面。学院层面的奖励应与学生参与数以及最终的实际绩效相一致;管理部门层面的奖励应当着重校企合作的相应管理部门;个人层面的奖励应当着重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双方合作将知识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受益一方的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到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计以及人才培养设计当中,将企业的需求渗透到高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应当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主动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积极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的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