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阳市乡村“引凤还巢”现象的人才发展机制研究

2021-01-04朱性哲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9期
关键词:空心化老龄化村民

朱性哲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473000)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的限制随着政策的开放逐渐放开,同时也开始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入人口不仅是农村青壮年,还有不少地区农村家庭举家外出,甚至在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举村人口外流、村庄消亡的现象。人口长期持续性流失导致大量乡村变得沉寂,“空心化”现象加剧,“三农”问题突出。为改变现状,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1]。乡村振兴,首先面临乡村人才不足问题,创新人才机制、促进人才从城市回流、凝聚乡村人气,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1 南阳市乡村人才发展现状

1.1 乡村“老龄化”“空心化”

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这个新难题,特别是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并且因老龄化所导致的就业、医疗、养老、卫生等方面的症结已见端倪,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2010年,河南省南阳市常住人口中,年龄在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34%,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截至2018年,该比重高达12.5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造成老龄化现象更加显著。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农村老龄化人口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现3个特点:一是老龄化的人口占比逐年递涨。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在老年人口中,高龄化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二是农村人口失能化水平高。农村家庭的保险意识相对淡薄,导致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不甚理想,最终导致农村半失能、失能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三是农村人口“空心化”愈发严重。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子女全部外出且丧偶的独身老人占据一定的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90%甚至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务工,伴随着家庭小型化现象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严重加剧了农村空巢化的程度。

乡村空心化不止是我国存在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存在这个问题。现代城市的快速崛起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才,城市高收入也深深吸引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城镇有一定差距,造成村庄空心化危机愈演愈烈。就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村庄空心化属于正常现象,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有关。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1.2 乡村人才储备现状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人才流动大数据显示,现阶段农村流出的人才多于流入的人才。大城市对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人才供需不对等[2]。河南省南阳市2019年统计年鉴显示,乡村人口只有34.35%的人群在从事农业,并且该部分人群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农业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青壮年人才都在不断逃离这个产业,留下来的都是老龄人口,无论从行业发展视角还是全产业链视角来看,该形势无疑都是严峻的。

1.3 乡村人才发展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大规模跨省流动,少子化、空巢化、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导致农村老年人“留守”“空巢”。因此,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是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2 人才之源:返乡人才与“新村民”

2.1 返乡人才的主动回归与被动回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农村空心化使乡村日趋萧条、缺乏人气、发展减缓,乡村振兴难度加大。“城归”的兴起及逐渐向纵深发展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良好资源,同时推动人才与资本“双回流”,在乡村经济发展中产生倍乘效应。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应用好“城归”人才资源,鼓励精英人才从城市向乡村逆流,并不断优化内外环境,留住“城归”人才,使其能“回得来,留得下”,完成“城归”者向村民与“新村民”的身份转化与意识转化。因此,需要将乡村人才回流机制构建的重点放在留住“城归”群体上,让他们留在乡村。在优化外部环境方面,应加强乡村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应解决制约“城归”子女的教育和医疗两大约束问题;加快乡土文化资源的收集、保护与传承,留住“乡愁”的文化符号,发挥文化黏性,留住“城归”群体[3]。在优化内部环境方面,应在新老村民之间践行乡村共治共享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应在政府与村民之间建立双重诚信体系,通过诚信数据库和诚信红黑榜等方式,提高政府与村民的诚信意识。

2.2 “新村民”反向流动

针对当前乡村在地实践中对“新村民”的一般指代,以及“新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而言,“新村民”主要指来自城市或外地,非本村原籍但在村庄工作、创业或生活超过半年及以上的人群,包括乡村外来创业者、生态农人、艺术家、学者、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以及从事乡村公益的组织和从业者。这些人员由于长期工作或生活在村庄,为区别于原籍本土村民,可统称为“新村民”。

3 “引凤还巢”人才发展机制的效果与启示

3.1 村庄层面上的效果

河南省南阳市“引凤还巢”人才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在外打工的农民掌握的技能与家乡资源进行整合,推进落实乡村就业创业政策,一方面,为培育优秀的创业创新主体打基础,另一方面,培育出适应市场的新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起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优势人才、资源、产业向乡村汇集,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4]。

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吸引城市要素资源向乡村转移,进而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5]。另外,农村劳动力布局也得到调整,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融合,从而推动乡村就业创业蔚然成风。

3.2 村民层面上的效果

河南省南阳市“引凤还巢”人才发展模式造就了一批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强、善于管理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6]。富裕小家的同时也造福了大家,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农民工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迈进。

通过在农村实现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生产中,不断提高了乡村建设的参与度,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在照顾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同时,使生活更加富裕,乡村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保障村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7]。

3.3 启示

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乡村人才发展机制,从而产生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以乡村特色文化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富裕的新农村。目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需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成农业生产经济的转型。而现代农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不足以满足人才需求[8],因此,必须要吸引更多具有技术的人才和企业进入乡村,才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企业等为现代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本文提出在优化乡村外部条件基础上打造内部“人才回流闭环”,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优化人才回流外部条件。面对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农业人才流失现状,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政府要积极推进“引凤还巢”计划,出台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对回乡人员给予各种各样的政策支持,需要土地的提供流转土地,需要资金的给予启动资金,定期安排技术培训与指导,在产品购销渠道上,政府人员亲自宣传推广,保证销量。同时,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创业案例,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外出人才返乡创业。

另外,协调金融、财政、土地、规划等部门,出台针对回乡创业人才的信贷支持、资金扶持、场地提供、布局优化等优惠政策。通过增减挂钩、空心村整治,盘活闲置土地,为各类项目提供土地报批指标,并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建企业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对回乡创业人才进行通报表扬,增强他们报效桑梓的荣誉感,提高其政治地位,使他们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干劲。

2)打造内部“人才回流闭环”。回流人才是在农业经济供给侧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他们大多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者,从本质上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随着第一产业的崛起,农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转为质和量的齐头并进,将农业经济的发展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农村回流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扛起了供给侧和消费侧两面大旗,成为了经济循环链条中的关键一节。也就是说,只有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农业产业及农村经济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电商模式不失为一种贯穿农业消费侧与供给侧的新鲜模式。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空心化老龄化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