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牧羊式”养生观※

2021-01-04杨玲玲

中医药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骥伏枥王老王琦

●杨玲玲 王 济

《庄子·达生篇》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以下尊称王老)常讲“养生不在养,养生如放羊”。养生的“养”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人体的健康就像整个羊群,养生就像牧羊人在山上放羊,当人体健康天平出现偏差、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就像羊群中出现了掉队的羊,此时就需要适当调整,将羊赶回到队伍中去,使整个羊群达到和谐的状态[1]。这种养生方式即是王老推崇的“牧羊式”养生,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老骥伏枥,笃定前行

曹操在《龟虽寿》诗中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人寿命的长短,不单纯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到了晚年,不应该悲观失望,还应继续前行,有所作为,注意调养,保持乐观情绪,依然能够获得长寿[2]。

对于养生,王老常讲“养生先养心”,要有平常心、仁心、宽心、静心和开心[3]。但在学生们看来,王老最大的“心”是他“老骥伏枥,笃定前行”的责任心。王老关注国家发展动态,为争取体质研究的国际主导地位奔走呼号,为中医药发展谏言献策,提出“九体医学健康计划”,或为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办法[4];作为一名老师,王老认真备课,积极培养青年人才,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会临床、会讲学、会写文章、会科研;作为一名医生,王老仁术济世,注重心理的调试,有时为困难的家庭慷慨解囊,为一个个家庭带来健康的希望。王老博涉医源,立言开新,创三辨理论,立五门学科;学科纵横,全科专长,求全备而有专攻,致广大而尽精微;探索未来,王老依然坚持上下求索[5]。王老的日程本上安排得密密麻麻,一年365天基本上全年无休。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熬夜到凌晨,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上班。《道德经》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思维开阔,必然不郁于心,境界宽广,必然不滞于物,以此无形之中便为养生奠定了基础[6]。

2 诗书怡情,缓步振兴

《全唐诗》载,东川才子、新乡县尉李顽的《圣善阁送斐迪入京》里言“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饮”。诗犹药也,可以疗疾,是醒脑提神的好方法[7]。毛泽东曾经说过“习练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8]。诗药犹如欣赏美画、欣赏动听的音乐,在欣赏诗的艺术美中,使人的脑细胞得到激发,增强“御敌”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中医学有着丰厚的中医文化底蕴,自古皆知医与文相通,若知医理,必通文韵,不深刻体悟中国文化,便难以穷尽医道精微。傅山著《霜红龛集》,薛雪《一瓢诗话》藏医理于诗文,他们都是为医者的楷模。王老亦是一位这样的大医,在他的身上散发着医道与文采交相辉映的神韵。王老的办公室摆放着文房四宝,每完成一项工作,王老起立振作,展步于房间,或品一杯绿茶,或翻开一本书,或泼墨于纸砚;时有安步当车,徒步于元大都,吟一首《海棠花溪》;也有思虑劳顿时,闭关于空山,焕脑醒神以待再次振作。从《王琦诗文方笺集》96篇诗词以及32篇散文杂谈中,王老乐观、快乐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工作、友情、亲情的态度等可见一斑[9]。

3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

《老老恒言》言:“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王老常言“养生不在补”,平衡就是健康,盲目进补只会打破平衡,有需才有求,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各自的身体情况适当的进补。王老不喜应酬,在他的食谱中常是学生从学校餐厅带来的炖白菜,晚饭也多是一碗小米粥。门诊结束,王老也经常请学生吃有肉的大餐,但他本人并不多吃。偶尔听闻王老和孙子比赛磕瓜子,是难得一见的天伦之乐。王老衣取适体,但并不随意,也不奢华,或西服,或中山装,或唐装,或休闲,多是因不同场合而异,礼貌又得体,展示不同形象。每一种精神面貌,皆展现出一位中医大家的风范。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一直是王老遵循的养生之道。王老饮食不挑食有节制,由于工作的原因,起居虽然时有熬夜,坚持午间小憩,或在两个会议空隙补充睡眠以“零存整取”,或在思虑劳顿时闭关焕脑,是王老一直保持精力充足的方法。王老认为养生不在同,体质不同则养生原则、方向、方法、注意事项有差别,养生应因人而异。不刻意养生,少了苦于追求养生的烦恼,多了一份生活的自在;专注于工作,忙于事业,不忘养生之道,不妄用,不过取,中正安和。以自在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专注于事业,是王老的“牧羊式”养生观的主旨思想。

猜你喜欢

老骥伏枥王老王琦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老骥伏枥显担当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皇帝的新装》后传
沈腾:我俩是拆不散的“冤家”
老人和孩子
“夏洛”沈腾“一次就好”:带你去看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