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1-04-02程为平
●吴 迪 程为平
脑卒中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又有“中风”“偏枯”之称,是严重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我国的脑卒中防治工作虽见成效,但面对的问题仍十分严峻,其发病率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3],且由于脑卒中具有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我国,脑卒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北地区的发病率远大于南方地区,其中黑龙江地区的发病率居全国首位[4]。
体质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质与部分疾病存在相关性[5]。目前关于脑卒中与体质分布特征的研究局限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体质分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并掌握本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探索针对黑龙江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本次调查共纳入533例患者,患者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70.28±9.65)岁;男性患者256例(48.0%);女性患者275例(51.6%)。
1.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中关于卒中的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中关于中风的诊断。中医体质辨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8],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余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1.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常居住地为黑龙江省;②患者首要诊断为脑卒中;③中、西医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④患者知情且同意本次调查。
1.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患有心、脑、肾系统严重疾病或脑卒中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②有精神类疾病病史者;③卒中后语言、认知障碍者;④因各种情况不能自主完成调查者。
1.2 研究方法取得符合标准的患者同意后,立刻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两个部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由9种体质分属的9个亚量表构成,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回答量表的全部问题,计算每个亚量表的转化分数后依据标准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9]。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者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将整理后的数据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频数、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体质分布总体情况533例脑卒中患者中,平和质114例(21.4%),偏颇体质419例(78.6%)。单一偏颇体质125例(23.4%),复合偏颇体质294例(55.2%),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在体质的总体分布情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卒中患者体质分布总体情况[例(%)]
2.2 患者体质虚实分布情况将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归类为虚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归类为实性体质。419例偏颇体质患者中,虚性体质155例(37.0%),实性体质53例(12.6%),其余211例(50.4%)均为虚实夹杂体质。
2.3 患者偏颇体质分布特点脑卒中患者偏颇体质出现的频率为气虚质266例(63.48%)、阳虚质194例(46.3%)、阴虚质194例(46.3%)、血瘀质142例(33.89%)、痰湿质138例(32.93%)、气郁质128例(30.54%)、湿热质61例(14.55%)、特禀质41例(9.78%)。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居多,湿热质与特禀质较少。
表2 不同性别卒中患者体质分布[例(%)]
2.4 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女性患者中阴虚质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将调查对象分为成年组(<65岁)与老年组(≥65岁),成年组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比例高于老年组;老年组中痰湿质的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卒中患者体质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卒中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为发病之本,风、火、痰、瘀等实邪则为发病之标[10]。卒中的病理机制复杂,且多种致病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而发病[11]。
本次调查发现黑龙江地区脑卒中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且患者多为兼夹多种偏颇体质的复合体质,其中50.4%的患者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并见,即处于虚实夹杂状态,调查的结果与传统中医学观点相符。
在体质类型上,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黑龙江脑卒中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最为常见,阳虚质与阴虚质次之。《明医杂著》云:“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诸症,以气虚、死血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医学发明》中亦提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龚柳[12]、张海梅[13]等的研究也发现,气虚质是脑卒中患者最主要的偏颇体质。比较先前的研究结果,本次调查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明显较高。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14]。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带,夏短冬长,气候寒冷,本地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都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郭霞[15]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黑龙江地区阳虚质较其他地区更为多见。考虑到张云云[16]等的研究多集中于我国南部地区,笔者判断地域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女性患者更易出现阴虚质。女性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易造成血液虚损,血虚而阴亏,故女性易见阴虚质。而对不同年龄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成年组患者中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出现的频率较高,老年患者则以痰湿质多见。《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也。”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成年组人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免劳心耗神,思虑过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日久则形成气虚体质。《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阳虚为气虚之极。”《仁斋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言:“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患者长期处于元气虚损状态,阳气不能温煦全身,气虚亦不能推动血液运行,长此以往,也易出现阳虚质、血瘀质的征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机能逐渐衰退,脾胃运化失职容易造成痰湿内聚[17],遂老年患者中易出现痰湿质。
体质是人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思想,体质辨识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意义。相同的病邪入侵人体,病证也会根据体质的不同显现出变化趋势的差异,故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在针药的使用上应当有所调节。对于黑龙江地区的脑卒中患者,针对其常出现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而采用相应的中药及针灸疗法,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对不同体质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时,应提示患者根据自身体质采取相应的调摄方法,通过体质的调节以预防再发。目前,脑卒中的西医干预措施较为单一,通过体质辨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可实现脑卒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预后防复”。
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纳入调查的患者的常居住地以哈尔滨市区为主,而省内其他市县的样本量较少,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拟扩大调查范围、提高样本量,争取对黑龙江省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推进本省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