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4刘长青王春景刘高峰马彩云吴守伟陈昌杰
刘长青,王春景,刘高峰,席 珺,马彩云,韩 力,吴守伟,陈昌杰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生物医学科学(Biomedical Science)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医学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探寻和完善人体健康知识,创新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手段。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而生物学与医学等生命相关学科的密切渗透与交叉,更是促进了这些学科的迅猛发展[1]。
1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适应社会经济与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需要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更是生物医学的世纪,涉及到人们生活各个领域,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生物能源和生物催化等,现已经成为21世纪初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规模2012年的62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要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医学研究和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医研企结合,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6万亿,达到我国GDP产值的10 %。然而,目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人才所占的比例不到10 %,因此兼具生物学技能和医学知识的复合式生物医学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目前健康科学和健康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自纯生物学专业或纯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结构都有欠缺,生物医学专业人才恰好满足了这一人才需求。
国际上生物医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生物医学人才需求日渐增加的趋势,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高校近年设立了“生物医学学院”。而国内内地基础医学的人才培养任务主要集中医疗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缺乏对健康产业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相较于其他高校,医学院校在培养既具有现代生物学技术,又熟悉医药学基本理论与诊疗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生物医学高级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我国2016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批准开设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计划”的组成之一,并得到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有力支持[2]。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不仅使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为健康科学和健康产业发展培养兼具有生物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复合型生物医学人才。
2 蚌埠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蚌埠医学院根据当前国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调整思路,主动适应生物医学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更好的实现生物学与医学两大学科之间的有机交叉融合,围绕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问题进行专业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健康科学和健康产业发展培养兼具有生物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的复合型生物医药学人才。
2.1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确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现代生物学与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大发展潜能,能够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转化、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生物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相结合的教学与科研的高素质生物医学复合型人才。
2.2人才培养特色 (1)注重医学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学习,加强生物学与医学学科交叉与融合,基础与转化整合;(2)注重医学科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生物医学人才的需求,为人类健康医学相关产业与技术研发服务;(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以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学科竞赛为主的人才科研创新能力体系,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生物医学专门人才。
2.3“3+1”人才培养模式 蚌埠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采用“3+1”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人文素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目标是培养适应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1)第一学年:目标是打下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兼顾生物医学基础概念。(2)第二学年:目标是扩展生物医学基本知识和应用,科研素能培养。(3)第三学年:目标是进一步增加生物医学知识,设置高级课程与可选课程,促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与思维能力。(4)第四学年:目标是面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进入综合素质提升阶段,完成毕业论文。见图1。
2.4专业知识体系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是医学门类下基础医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3],我校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课程将生物学和医学课程融合设置,建立了学科课程模块教学体系,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类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实践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三部分构成。
2.4.1通识类知识 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模块与自然科学课程模块。(1)人文社科课程模块:安全教育、体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2)自然科学课程模块:化学课程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生物物理学、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文献检索。
2.4.2专业知识 包括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知识课程模块。(1)生物基础课程模块:生物医学科学导论、生物学基础I(实验动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学基础II(生物医学专业英语、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学基础III(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技能课程群(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医学仪器、流式细胞仪技术)。(2)医学基础课程模块:人体结构与功能学(含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科学基础I(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科学基础II(含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医学生态学、实验核医学)。(3)专业知识课程模块:生物结构与功能课程群(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疾病学课程群(临床医学概要、病原生物学)、生物医学综合实验。
2.4.3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1)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实习(毕业论文/设计)。(2)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生物医学综合实验。
2.5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学制四年,共200周,其中军训、入学教育2周;教学100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实践4周,实习52周,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4周,毕业教育2周,假期24周。见表1。
表1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表(星期)
3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面临瓶颈与思考
3.1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准确定位,并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如何准确专业定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定位与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把医学与生物学有机融合,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需要改善的环节,如教学内容、课程衔接与优化、教学大纲编写、实验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与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存在差异,并不能完全做到课程体系完全支撑专业定位,以及如何科学制定更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
3.2如何建设一支与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的师资队伍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师资队伍既包含生物学基础与技术课程师资,又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药学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潜心于本科教学,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并具有国际交流背景的教学与科研“双优型”师资队伍。但具有良好医学背景、国外经历的教师数量偏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还相对比较低,尤其缺乏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均影响到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3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生物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生物医学科技与健康产业的发展,生物医药领域对生物医学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因此生物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将具有很强劲的学术发展潜力和相当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如何瞄准生物学和医学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使生物学与医学之间能相互渗透。稳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生物医学人才。
3.4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生物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针对所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全面分析,系统了解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地建设规模、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实习与科研条件、项目经费、实习基地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状况,一方面在国内一线城市建设一批一流的科研院所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以实习促就业[4]。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新增2~3个实习基地,从而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5]。
3.5打造一批保障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精品主干课程群 一流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教高[2019]8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如何根据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带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培育一批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精品主干课程群,并不断开发集辅教、辅学、自主研学为一体的专业主干网络课程,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课程学习的深度。
3.6如何推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如何针对生物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选用高质量的国家规划教材;加强国外教材的引进工作,结合我校生物医学类专业建设的需要,引进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进课堂。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或修订教材,以适合生物学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色。注重教学改革与各项质量工程项目对于专业改造的推动作用,并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