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教育对初中学生营养KAP的影响分析
2021-01-04宫雪鸿张振岩
宫雪鸿,张振岩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2. 包头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至关重要。目前学生营养缺乏现象依然存在,但营养过剩问题也日益凸显,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低龄化问题也悄然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同时营养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并有不良摄食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1]。为了解包头市区初中学生的营养知信行水平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特确定了本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包头市区某学校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初一、初二年级中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19份,宣教前后比对有效问卷115份。学生年龄12-15岁,其中男生65名,女生50名;初一、初二学生分别为61名和54名。
1.2方法
1.2.1基线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20题、营养态度5题、饮食行为25题,各部分满分均为100分。现场调查时问卷同一时间在教室发放,限时3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1.2.2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发放营养宣教材料,张贴膳食宝塔挂图、校园广播等。主要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分类,营养素缺乏或过剩及不良摄食行为的危害,营养早餐摄入的重要性,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等。
1.2.3对KAP的影响分析 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结束后,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填写K-A-P问卷,评阅并进行KAP变化情况的比对分析。
1.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营养KAP得分情况 结果表明,宣教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值高于宣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初中学生K-A-P得分情况(±s)
2.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宣教前后学生对骨骼牙齿发育不良主要与缺乏什么营养素有关的回答,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为2.382,P>0.05);其余问题宣教后知晓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结果见表2。
表2 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初中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比较结果[n(%)]
2.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营养态度分布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习营养知识的必要性、学习营养知识的兴趣、早餐的重要性、营养信息的关注度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均持较积极态度,宣教前后分别为100 % vs 100 %,91.3 % vs 92.2 %,100.0 % vs 99.1 %,81.7 % vs 82.6 %,93.9 % vs 94.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户外活动及摄食行为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宣教前后参加户外活动的学生分别为54.8 %、70.4 %,宣教后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9.031,P<0.05);坚持每天吃早餐与喝牛奶豆浆的学生分别占60.0 %、40.9 %,偏食挑食、不能专心进食、喜欢食用甜食及含糖饮料的学生分别占62.6 %、72.2 %、73.9 %,宣教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2],也是指导学生合理营养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营养KAP基线情况的研究分析是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营养水平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区某校初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值较低,对膳食指南、营养素的良好食物来源及缺乏的主要症状体征、膳食宝塔的分层等知晓率均较低,主要原因可能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有限,对营养与健康的关系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也没有开设营养学相关课程等有关;但学生具有接受营养教育的积极态度,愿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为今后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部分学生喜欢食用西式快餐及含糖饮料、有不能专心进食、偏食挑食及不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等行为;学生早餐摄入食物品种单一,不能满足营养早餐的要求;零食摄入以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甜食雪糕等不健康零食为主。短期营养健康教育后,学生营养认知改善效果达到预期,营养知识得分值和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对不良摄食行为的改变未见成效,提示营养健康教育常态化多样化进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初中阶段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3]。结合本次调查学校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可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措施,如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营养信息的传播,开设营养食品安全相关课程,定期举办营养专业知识讲座等,营造校园营养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及社区的引导作用,推动家-校联动,创造社区营养氛围,建立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联系,构建立体化营养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营养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