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03赵斌路长明侯永明田萌裴君博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赵斌 路长明 侯永明 田萌 裴君博

摘 要:本文主要观点是秦皇岛市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布局,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探索地方经济发展改革的新动能和新方向。本文首先梳理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及特点,其次分析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对策建议和实现路径,为秦皇岛市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河北省秦皇岛市

本文索引:赵斌,路长明,侯永明,田萌,裴君博.<标题>[J].商展经济,2021(24):029-031.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4.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秦皇岛市作为河北省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体系畅通、工业基础完备、产业配套完善,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秦皇岛市应紧跟国家发展改革的潮流,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改革的新动能和新方向。秦皇岛市可以借助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加强与环渤海港口合作,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提高区域经济贸易自由竞争能力,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打造中国北方对外开放新高地。新时代,秦皇岛市可以顺应国家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趋势,借助改革潮流迎头赶上,利用建设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发展地方经济。

1 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及特点

1.1 自由贸易港的功能

自由贸易港应具备商品流通集散、信息集成、资源整合、综合服务等基本功能。在商品流通集散方面,成为国际商品的集中展销、交易平台,成为全球商品和国内进出口商品的物流集散地和转运中心。在信息集成方面,成为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信息交流、发布、服务中心。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自贸港整合金融、物流、制造等资源,依靠制度、流程、商务模式创新影响国际市场。在综合服务方面,以中间产品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服务等服务功能和信息网络为特征,成为国际购物天堂和综合批发零售贸易综合体。

1.2 自由贸易港的特点

自由贸易港的特点是突出“自由”二字,通过制度创新,使经贸往来、人员交流、交通运输等方面更加开放和自由。第一,自由贸易港应成为自由口岸。对于商品、人员、运输工具、资金的自由出入和流通没有限制,有利于自贸港内投资、贸易、旅游等功能的发挥。第二,自由贸易港应促进贸易自由和运输自由。在贸易方面,促进进出口、转口、出口加工等国际贸易形式的发展。在运输方面,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制定更加自由的制度,通过海陆、空陆、陆路、水路的运输,将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招商引资、出口加工、国际旅游等方面,制定更加开放、包容、便捷的政策,鼓励跨境经济合作,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旅游人员的进入及观光、购物、休闲等活动的开展,从而提振商业和贸易往来,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2 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

2.1 扭转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困境

2020年,秦皇岛市地区生产总值1685.8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1334元,全市进出口总额359.06亿元。其中,出口额206.7亿元,进口额152.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23亿美元。以上数据显示,秦皇岛市不仅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名列后位,还在河北省内的经济总量排名是落后的。

秦皇岛市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发展相对落后,建设由贸易港可以很好地解决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困境,可以借助国家对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支持,走外向型经济发展路线,提高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实力。

2.2 解决秦皇岛市人口减少问题

近年来,秦皇岛市人口基数逐年下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秦皇岛全市常住人口为3136879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7605人相比,增加149274人,增长5.00%,年平均增长率为0.49%,同时人口外流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人均收入偏低。2020年,秦皇岛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7元,在全国范围内偏低,在河北省内也不及廊坊、石家庄、唐山等地。

秦皇岛市人口基数下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可以为高级人才提供适合的岗位,吸引人才落户秦皇岛,增加就业机会,留住人才,从而解决秦皇岛市人口基数逐年下降的问题。

2.3 发挥秦皇岛港口与交通资源的优势

秦皇岛港是华北、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2.19万标准箱。在轨道交通方面,秦皇岛拥有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2020年铁路货运量561.57万吨,客运量502.2万人次。公路交通方面,京秦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秦皇岛全境,2020年公路货运量6707.23万吨,公路客运量249.28万人次。民用航空方面,秦皇岛开通了至上海、广州、杭州、大连、黑河国内数十条航线,2020年航空客运量28.58万人次。

秦皇岛市港口和交通优势明显,但由于秦皇岛市地方经济发展落后,港口和交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可以利用秦皇岛天然不冻不淤港的优势联通世界,开展国际贸易,可以依托秦皇岛市便捷的交通资源辐射华北、东北经济腹地,成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2.4 释放秦皇岛市工业生产潜力

秦皇岛市拥有玻璃、铝等材料加工基地,拥有桥梁、汽车轮毂生产基地,是环渤海地区著名的修造船基地,拥有复合肥生产企业,是著名的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目前正在发展成为燃气轮机制造和服务基地。2020年,秦皇岛市生产总值1685.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值551.29亿元,工业产值增长潜力巨大。秦皇岛市规模以上工业403家,实现利润总额173.18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3.11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1.32亿元。

秦皇岛市的工业潜力巨大,但工业潜力并没有充分释放,建设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不仅可以激发秦皇岛市的工业潜能,还可以享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进一步发展秦皇岛优势工业项目。

综上所述,建设自由贸易港可以扭转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困境,解决人口减少问题,充分利用港口与交通资源,释放工业生产潜力,因此,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是非常必要的。

3 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可行性

3.1 区位优势

秦皇岛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东北亚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从地理区位来看,秦皇岛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冀东北部,临近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从辐射范围来看,往北可带动东北地区,往南可覆盖华北地区,往西可影响京津地区。从经济区位来看,能够发挥东北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区位优势,且区位优势明显。

3.2 港口优势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湾中部、辽东湾西侧、河北省滨海平原的东北侧,靠近万里长城的东端,地处山海关内外要冲,开埠于1898年,是位于东北、华北咽喉地带的天然不冻港,常年不淤不冻,为我国北方首个自开口岸。秦皇岛港航运区位优越,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作为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秦皇岛港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也是国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国内内循环的重要港口。

3.3 环境优势

秦皇岛市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暖温带气候,气候比较温和。秦皇岛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60%,空气和水環境质量优良,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360天,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秦皇岛市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能够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吸引力。同时,秦皇岛与海南的气候差别和空间距离,可实现错位竞争,形成“南有海南、北有秦皇岛”的和谐共赢局面。

3.4 交通优势

秦皇岛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集海运、陆运、空运、铁运、管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其中,秦皇岛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与东北地区各主要城市联通,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扩大了经济腹地。秦皇岛具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南来北往便捷,能够构建支撑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综合交通体系。

4 秦皇岛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对策建议

4.1 对标海南,高标准谋划自贸港建设

秦皇岛建设自由贸易港应当充分吸收、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建立以贸易交流、经贸投资、跨境资金、人员进出、运输往来为重点的自由便利的制度体系。秦皇岛可率先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秦皇岛加以应用、实施。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规划、设计秦皇岛自由贸易港。

4.2 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上主要的自由贸易港相比,秦皇岛的航运、金融行业不占优势。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自由贸易港中占有一席之地,秦皇岛自由贸易港在重点产业选择上更应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康养、医疗、高端装备制造与研发、新材料等附加值高的产业。

4.3 围绕重点产业,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秦皇岛市发展重点产业离不开人才的保障。秦皇岛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应当借鉴海南经验,大胆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高层次人才认定、个人所得税优惠、子女配偶入学就业保障、购房住房保障、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人才保障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发挥本地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外,还应当结合秦皇岛产业发展重点,鼓励国内高水平大学在秦皇岛设立校区,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在秦皇岛独立办学,为秦皇岛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4.4 以综保区为基础,建设自由贸易港

2020年秦皇岛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综合保税区为秦皇岛市承接经济产业转移、深度参与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建设自由贸易港要在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为目的,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经验,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零关税”制度,对服务贸易实行“准入准营”制度。根据需要增设、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强秦皇岛自由贸易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4.5 长远谋划,探索建设中日韩自贸区

探索建设中日韩新型贸易模式,研究率先对日韩提供放宽或者取消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在京津冀范围内提供服务。推动发展面向日本、韩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支持互设“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打造东北亚商品展销基地。在秦皇岛建设东北亚主要比邻国家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及东南亚国家特色商品进口展示体验交易中心和特色商品馆,丰富常年商品展示种类,开展线上线下交易。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外,还对秦皇岛自由贸易港内用于自用的商品予以免税。

参考文献

肖竹.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外引才的机制构建与制度探索[J/OL].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1-9[2021-05-13].

皮永华,陈蓬.自贸港背景下海南资本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5-16.

王珍珍,赵富蓉,梅红.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现代供应链释义[J].东南学术,2021(3):156-164.

王冠玺.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与立法挑战[J/OL].兰州学刊:1-28[2021-05-13].

林晓新.平潭自由贸易港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2):197-198.

符正平,王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1(8):16-18+30.

秦皇岛市统计局.2020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秦皇岛统计年鉴,2020.

基金项目:2021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秦皇岛市自由贸易港发展对策研究”(2021LX236)研究成果;2021年度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斌(1987-),河北秦皇岛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成人教育、海关管理、海关监管理论。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向探究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
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探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