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与培养策略

2021-01-03苏秋恋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认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苏秋恋

摘要: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能力,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总结、归纳数学问题和知识,属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范畴

(一)演绎与归纳

演绎和归纳是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是由特殊或者个别的数学知识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两个加数彼此互换位置相加所得的和不变这一例子进而将结论推导总结出来。

(二)分类与比较

分类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而比较则是用于确定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的方法,比较是人类展开想象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和比较融会贯通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三)综合与分析

所谓的综合方法指的是将所认识对象的所有部分全部都联系起来,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来对对象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的方法指的是将所研究对象适当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对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的研究,进而获取对象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一)深刻性原则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二)敏捷性原则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教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

(三)逻辑性原则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数形结合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手段。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提升其思维水平,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之间探索出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化其思维的深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借助一些直观化、形象化的图形,另一方面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数量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因为在一定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逐渐训练自己的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摄取一些场景,从而通过感知上升到理论的认识,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书面上的进行讲解,说长方体有多少个边,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有着怎样的特点,这些抽象的理论可能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拼拼搭搭真有趣”这样的一节实践课,给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几何体,让学生看图形图案或者借助记忆来摆图案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向性,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及时总结来巩固知识结构

数学思维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反思和总结来锻炼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停下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类和总结,针对一些难度大的知识点重复性的讲解,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时可先要求学生对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和做过的经典例题进行回想,并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借助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思考来解决。也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做错的题目进行及时的联想和类比,找到彼此的区别和共同点,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比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探索较为简单的问题,如1、3、5、7之间的规律。在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寻找规律时,教师诱导其探索较难问题的规律,如与简单方程联系的数字、与几何图形有关的规律等,并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发展其思维能力。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并将根据学生的总结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使学生能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数学水平及拓展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岳晓霞.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6):103+121.

[2]杨蓉.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64-65+70.

[3]吴世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54-55.

猜你喜欢

认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