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版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2021-01-03舒冰
舒冰
摘 要: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中,加入版画教学显示出了必要性。尽管和其他的课程相比,版画的排课比例还有所差距,但版画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画种所涉及不到的一些领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视觉艺术。
关键词:版画;师范;美术专业;教学改革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安排版画课的原因,主流学界的权威解读更具积极性,他们寄希望于现在的学生,明确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大力扶植新生力量,培养革命艺术的接班人。不负时代的使命,在新的世纪,再创新的业绩,使那具有新的价值的‘一页页’作品,在东方以至世界画坛上闪光。”[1]最终在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倾力帮助下,版画课走入进师范学院的美术课堂。有一些其他的观点也很值得重视,如认为版画专业的设置一方面得益于版画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版画曾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大多数学院教育者会支持这一类主流的觀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很有意义,对培养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版画专业自身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也是重要的依据,专家和学者们指导性地指出,在版画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健康的理性思维得到培养,画面的趣味元素增多,对于视觉艺术的理解也丰富和立体起来。
一、师范类美术专业版画教学的作用和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版画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形成
版画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社会中版画被我们称为绘画和印刷术的结合体,掌握版画技能,对于培养人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国,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了社会发展的不同文明形态后,相继创造了包括印刷术在内的不同的“印”的形态。这些初级的印之形式也是我们所说的印刷术最终形成的前期积累,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印纹陶拍印技术、秦代的玺印、汉代的蝉蜕碑拓技术等。唐代中期出现了改变文明传播方式的先进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传承关系,带来了知识和智慧的广泛传播。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里,雕版印刷术不仅在中国本土被广泛运用,还走出国门,改变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版画艺术的起源
版画艺术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雕版印刷术提高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印刷技巧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技巧背后的成因,应该提醒学生思考现代版种和历史上很多代表人类智慧的发明有着怎样的关联,并且要举例说明版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真理解版画和诸多发明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版画与我国机缘深厚,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得益于我国农耕文明数千年的发展,正是农耕社会下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等朴素的人生观,使得我国先民于新石器时代就依靠劳作经验,掌握了具有“开启印刷术先河”的印纹陶拍印技术,并于秦汉时期广泛使用了具有印刷功能的玺节、汉印等,至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丰富了人类的工具箱。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指明在今天的生活中,哪些艺术是受到雕版印刷术启发而产生的。例如,代表现代版画和现代生活的丝网版画,这个版种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产生了著名的波普艺术,让现代印刷影响力剧增,成为时尚的标志,带给我们复制传媒的前卫概念,改变了现代人类的生活架构。另外,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种概念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打开了人类的科学意识,要提醒学生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版画的复制概念。
2.中国版画的独特审美境界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美术史,根据现有的发掘资料,有着七千年的历程。我们的历史,如大江奔腾,日夜奔流。检阅世界的文化史,我们中国是世界版画的发源地。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版画,‘有过体面的历史’。这个‘体面’,我们不是凭着想象,而是由无数事实作出了证明。”[2]这段话实际说明了中国版画对世界的影响。雕版印刷技术在当时很快地影响了周边世界,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国,甚至更远的欧洲,这是中国主导世界的重要阶段。古代版画的面貌大多是以线造型,线条运用考究,这种状态到了明代发生了改变。明代发明了多版多色的套印技法、套色技法,很快对周边国家的印刷业产生影响,这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日本浮世绘的印刷模式。雕版印刷术在某种角度上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因素,由此带来各国之间持续的科技比拼。
(二)掌握版画的创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1.版画创作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始终
当前美术生学习美术的速度整体加快,但对相关知识获得后的积累度不够,失去了过去技法训练中的严谨和收放有度的能力,刻画风格千篇一律,导致了形象刻画能力及其结构审美认识的单一化。动手能力的普遍弱化加剧了学生版画学习上的某些问题,最普遍的便是画面缺少人的主观情感介入,作品缺少感受。学生大多以复制自然为主的照相写实创作来确保版画成绩过关。在版画的学习中,创作思维是判断学生感觉好坏的标准,特别是在大学低年级的基础教育到高年级的自由创作的转变过程中,在对艺术综合能力的把握和再现上往往需要创作修养的积累以避免某些审美塑造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对学生个人的整体艺术观念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也会对学院的整体教学设置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去考量目前版画教学中的问题。
2.要注重版画创作中艺术转换能力的引导
基础绘画能力的不足客观上说明了很多问题,反映在版画学习上则是全方位的,例如现在的学生绘稿能力普遍下降,对印刷材质的理解也在逐步浅化,作品更没有印痕趣味的呈现,关于创作版画的印刷要求也变得失去了印的趣味。实际上,这种不利因素在版画创作中并不致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经验去把控的,教师依然可以引领学生把不好的东西转化成好的东西,但要想解决创造性思维缺失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很多作品上的那种低级趣味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学界把学生创作能力上的缺失视为和艺术天性不足一样非常严重和不可逆的问题。师范类美术专业的版画教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出现了问题。目前,教学团队对版画创作的要求有所改变,从强调风格质量的高要求转变成适合教学的一般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毫不放松地做好版画创作的指导工作。
3.从传统的版画中发掘创作灵感
现代版画课堂要利用好古代版画作品中的优秀元素进行创作,但是,越是那些传统精髓的东西反而越会变成初学者版画创作跃不过去的门槛。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借鉴传统的火候拿捏不到位,导致传统精髓变障碍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发挥作用,解决如何吸收利用传统资源的问题。古代版画作品是珍稀的绘画宝藏,在艺术创作上能给人以启示,同时也正是因为古代版画作品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摹本才会如此丰富。创作练习时,因师范专业的学生肩负教育责任压力,教师在创作安排上仍然偏重于技法练习,让学生掌握传统技法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和借鉴。一方面,这种教学肯定了版画本身就具有一种传承性,了解了这些内容,就可以用变通的态度来学习;另一方面,这种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版画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版画正在不断地被现代科技所吸收借鉴和强化,版画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同时,版画对人审美世界的影响除了能够带来视觉的愉悦,还有其他的效应隐含在其中。版画的概念在物质世界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这种多角度被利用的模式构建,正是今天的现代版画不断进化并与世界保持同步发展的终极性课题现象,并在现代版画创作中变得不可或缺。
4.侧重现代版画的绘画性的表达
版画的功能虽多,但其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印制绘画作品本身,版画及其不同版种在表现纯绘画的能力上是极其出色的,例如在铜版画创作上,丢勒、伦勃朗、戈雅、佐恩、毕加索等大批的画家都呈现了不同的面貌,这就说明铜版画的可塑性较高,可以满足不同绘画风格画家的创作需求。在课堂上,版画教师的责任是全方位的,要面对来自不同的区域和水准的学生群体,教师要求学生在创作中突出绘画性,但是他们在审美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版画语言可塑性高的特征进行引导教学,要从绘画性上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使学生对绘画性的理解更能适应版画的表达。
(三)有助于师范生增加作为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感
教师要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学生社会担当意识的培养,必须改变一如既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增加全民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改变现代美术教学中的过度市场化倾向,回归教育学术的深沉本质和最初的目的,增强学生以学习优秀传统知识为目的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学生具有了担当意识后学习会变得主动,教师再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清重点、难点,然后还要帮助学生把所掌握的版画技巧转化成活的知识能力,让其能够灵活运用。简言之,就是要把学生的知识合理转化成活的课堂授课能力。
由于深受某些社会不良氛围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抓错重点,理不清学习知识的根系脉络,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正规的研究方法来解决专业难题。正规的学术研究是严格缜密的,这也是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学习版画的过程就是做研究的过程,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都要去经历,这个过程中研究氛围是沉闷的,所以版画教师要在这种学术研究的客观氛围中填补进相应有趣味的内容,让学生在难易之间客观把握和取得多元发展。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做学术研究,找到相应的问题设立明确的方法目标去改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为版画的发展作贡献。
二、师范专业版画教学的研究方向探索
(一)扩展对版画艺术的认识
1.版画课程是训练艺术转换能力的专业保证
版画专业具有激活画者绘画天赋的功能,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对色彩、素描、速写、默写、创作具有良好的转化促进功能,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版画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将速写、色彩等转化成石版画、丝网版画、铜版画的能力。经过多版画版种的训练学习,在专业上有一定积累的学生便可以通过某一版种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了。初次独立创作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静物、人物等写生作品通过适当的版种制作成版画。这些翻刻自己手绘作品的行为,可以称为“再次创作”,极其类似版画创作的绘稿阶段和上版阶段。绘画史上很多大艺术家都使用过这种创作方法,例如蒙克的《呐喊》等作品,能得到不同的视觉答案和丰富的版画语言的呈现。这是一种引导学生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再认识。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方法是综合性的激活和有效引导的成功教学。
2.用版画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本科学生而言,四年的学习实践很难能有效理解和掌握艺术的某些规律,多数学生会徘徊在艺术的边缘而始终找不到正确的艺术之门。今天的社会发展节奏快,人们获得的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大学的积累多是一些基础技法,而深层次的思想把握、风格面貌的呈现,要想短期内成形是不切实际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真正的学术创作形成干扰。学习版画能够回避掉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版画的制作方式能夠极大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种积极的态度自然会让学生主观过滤掉某些坏因素。
(二)增进版画课堂的可读性
1.解读版画的不可预知性
“一幅版画作品的诞生,从最初的构思,到画稿、制版、印刷成画,需要经过多次的媒介转换,每一次的转换都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不断完善和增添新的艺术语汇的过程。这种开放的再创造过程为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做各种尝试提供了空间。”[3]众所周知,版画的创作过程就是造型艺术不断转换的过程,直至作品产生,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手把手刻板的课堂状态,一方面强调版种的自由性,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课件、实物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全面了解版画制作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个性特点。
2.扩展版画学习的现实意义
版画的学习最直接的好处是增强对美术专业综合技能的认识,优秀的培养方案一定会兼顾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这种教学方案的制定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可以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时能够较快地转换角色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周遭情形。教师团队对于课堂的总体安排要有着明确的社会意义上的适应性,对未来从艺或者就业路线要有所设计,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三)保持版画教学中的工作室教学制度
工作室教学制度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创作问题的保证。学生在工作室里的学习是自主的,教师总体指挥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同背景和阅历的学生会存在差异,工作室制的设立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另外,在工作室制的氛围下,教学的深度得到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距离也缩短了,学生能很快把握教师的施教风格方便自己的学习。工作室制改变了传统上课方式,也避免和解决了传统课堂的诸多弊端,版画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教与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教师适时引导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课效果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工作室制的教学意义就在于此。
工作室是学生消除艺术疑虑,不断追究自我进步的平台。工作室的设立改变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上课状态,让他们变得更主动,积极地去追求艺术。大多数学生在工作室氛围的熏陶之下取得了自我良性循环,工作室让学生学会守住灵感多出作品,并且把复杂无序的思考变成创作现实。那些因为不得要领而比较懒散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在工作室里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艺术想法切切实实地变成了现实,消除了不必要的艺术疑虑,增加了自信心。
工作室不是学生逃避课堂的乐园,工作室制容易被误解。在工作室内,传统的上课模式被消解掉,替换的是一种轻松诙谐的交流模式。工作室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与学双方对自由学术精神的追求,效率会更高。学生在工作室里和指导教师、同学之间的良性交流,会加速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也是很多人对工作室抱有偏见的地方,他们认为工作室助长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实际上学生通过在工作室里的工作变得更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
师范类美术专业在课堂设置上和非师范类是比较接近的,把素描和色彩作为重点,不同之处是师范类的课目多且杂,而非师范类的除了低年级的素描色彩基础课外,其余都是专业课时间,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浸染在专业体系内。艺术是一门需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去磨的学科,大多数优秀学生都是从一门自己比较擅长的专业入手,慢慢找到感觉,然后才能释放自己的专业潜能,才能教书育人。这些方面非师范类教学已经积累了广泛的经验,学生个人专业能力上的优势能够从毕业创作上体现出来。在当前这一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新时代,非师范类教学的某些经验是值得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借鉴的,从而走出一条能够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道路。
(五)坚持不同专业之间相互借鉴协作的理念
师范类美术专业的版画教学不仅仅要向外看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弥补自身的缺失,还要学会向其他的学科吸取经验。以水印版画和水墨画为例,这两个画种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纳借鉴和互相渗透的良性关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重大贡献。“综觀水印木版画千年发展的形态与语言特征,水印木版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意义的迹象语言,一直与中国绘画的文化品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绘画的线条、笔墨意趣的传承和木版画千年来的传播功能一起,构成水印木版画的文化意义所在。”[4]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古版画通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2]文海红.转型中的高等美术师范专业版画学习[J].艺术探索,2012(26):75-78.
[3]周保平.水印木版画之水墨迹象[J].新美术,2011(32):96-98.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