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演变、特点及经验

2021-01-03曹丰汉

知与行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

曹丰汉

[摘要]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自身建设实践而逐步探索出来的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独特方式。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经过从肃反到运动、从运动到活动、从活动到常态化的演变发展,具备了极强的针对性、周密的计划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由点到面的示范性,因而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党在运用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历程中积累了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与常态化教育相结合等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新时代继续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遵循。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内教育;常态化教育;集中教育活动;整风运动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1)04-0050-07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自身建设,在百年自身建设实践中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党内集中教育就是其中一种在一定时段内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作风、组织等问题的特定方式。在建党10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回顾总结党内集中教育的进程和经验,研究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演变

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在一定时段内解决党内特定问题的有效方式。党对这种方式的认识和运用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逐步深入的,是随着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提高而逐步成熟起来的。一百年来,党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和运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一)由肃反到运动——党对党内集中教育认识的重大转折

从1921年7月到1930年,近十年里,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所处的环境又极其恶劣,黨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尤其是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其解决办法受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较大,通常采取会议讨论、日常批评教育、纪律制裁、短期教育培训等方式,还没有真正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党内集中教育的方式来集中解决党内问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趋尖锐,斗争日趋激烈,斗争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20世纪30年代初,曾经出现国民党敌对分子向共产党队伍渗透和部分地主、富农混进革命队伍,以及共产党队伍中少数人暗中倒向国民党的现象,给革命运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威胁。为了纯洁革命队伍,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尤其是在各根据地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多次作出了关于清除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富农和“AB团”等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各根据地遵照中央指示,在党和政府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由于当时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盛行,肃反斗争简单化、扩大化了,不仅没能解决党内主要矛盾,反而造成了新的矛盾和困难,给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究其原因,一是党对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残酷的战争环境不允许党进行深入思考和逐步探索,加上党还没有集中解决党内矛盾的经验,只得本能地照搬苏共的一些做法;二是肃反斗争同当时党内盛行的“左”倾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交织在一起,导致成效不大、损失较大;三是当时党的很多政策还不完善,阶级斗争形势又异常严峻复杂,各根据地存在较为严重的主观主义、军阀主义倾向,导致肃反中的错误在根据地发展起来。

有了这一次教训,党开始思考集中解决党内矛盾的新方法,探索党内集中教育的客观规律,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战争环境持续恶化,“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又长期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使党一直没有机会和条件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到了延安时期,党面对的战争环境有所改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也已形成并已成功付诸实践,具备了通过集中教育来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当时党内长期存在着“左”倾错误思想顽疾,其突出表现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三种习气,极大地制约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党深刻吸取肃反斗争简单化、扩大化的教训,开始探索党内集中教育的新方法,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党开始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新尝试。在运动初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1]827-828此次整风运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党内集中教育经验,开创了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有计划地按步骤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来集中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新模式,标志着党内集中教育由肃反到整风的重大转折。此后近四十年里,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是在沿用、借鉴、发展着这种模式。总的来说,这种党内集中教育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还带有明显的群众运动式的“阶级斗争”印记,“斗争”的氛围往往浓于“教育”的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影响了党内集中教育的效果。

(二)由运动到活动——党对党内集中教育认识的一次升华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的同时,其他各项工作都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尤其是在邓小平等一大批老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拨乱反正工作大力推进,消除了很多亟待化解的矛盾和问题。但是,由于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创伤太过深重,拨乱反正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彻底医治创伤,很多问题还是沉积下来了,尤其是思想、组织、作风的问题并不能快速解决。况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内又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党风问题比较突出。新老问题和矛盾叠加,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整顿。因此,党的十二大提出:“为了使党风根本好转,中央决定从明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2]1983年整党具有一个不同于以往历次整风运动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不搞“运动”。当时党已经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为了不影响这个重心,邓小平在这次整党前就多次强调不要再搞运动。他说:“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仍然搞这个运动、那个运动,一次运动耽误多少事情,伤害多少人。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3]251他还指出:“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3]336可见,党此时对党内集中教育规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开始放弃大搞群众运动的做法。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了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统一全党思想,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党中央于1998年11月印发意见,要求利用一年多的时间,自上而下、分级分批地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集中教育,即“三讲”教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大规模集中教育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它在1983年整党模式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在名称上用“教育”代替了“整党”“整风”等字眼,而且彻底放弃了以往以政治斗争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模式。同以往相比,“三讲”教育的步骤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先试点,由政治局常委选择一个县(市)作为试点并开展专题调研,取得经验,再构建集中教育的制度框架;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党内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畅通党外群众监督渠道,主动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党内集中教育最终实现了由“运动”向“活动”的转变,在不搞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情况下,妥善解决了党内突出问题,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为以后的集中教育活动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可以说,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新模式的成功尝试,标志着党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三)由活动到常态化——党对党内集中教育认识的最终成熟

党对自身教育规律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面临的内外挑战愈益严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探索不同历史阶段党内集中教育规律的任务更加迫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更加重视党内集中教育,不断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在新時代党内集中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中不断探索和把握其规律,把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推上了新的高度。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党经过八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最终达到成熟。党认识到,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内集中教育既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有共同的本质要求。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同党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仅仅通过几次阶段性、突击式的教育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顽疾。需要从长计议,统筹考虑,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党内集中教育要同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起来,要将集中教育与常态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相融合。所以,十八大以后,党内集中教育就发生了新变化:“活动”的特征逐步弱化,而“常态化”的特征逐步强化,即逐步弱化特定时限内的有计划的集中性的党内教育,而逐步强化更为灵活的经常性的主题教育。这一变化最初体现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部署这次党内集中教育时就明确了这是一次主题实践活动,虽然也规定了在一年之内有计划、分批次、按环节进行,但其最后一个环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实际上已经强调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解决各级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和干部作风转变的常态化、长效性。此后,中央在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明确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要把它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之中,不能仅仅作为一次活动。在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经常性教育,要用心用力、抓细抓实,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是强调制度化、长效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4]2021年2月,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要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可见,党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延续和拓展,重在抓常态化教育。这些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党对党内集中教育的认识最终达到了成熟。

二、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特点

党内集中教育是党在自身建设历程中创造出来的教育党员、干部的一种独特方式,是党员教育培养方式的一种机制和制度的创新,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极强的针对性

党内集中教育最明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一是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党内集中教育对象都是党员,有的针对全体党员,有的针对党的中高级干部,有的针对数量庞大的基层党员干部。二是教育目的的针对性。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开展的背景看,党内集中教育几乎都是发生在党内思想矛盾比较尖锐、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的背景之下,都是在为解决党内现有问题、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作准备。严格意义上讲,从延安整风开始,党总是以开展集中教育的方式来清除党内思想障碍,使全党的思想高度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使全党在取得新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然而,党内存在的矛盾是历史的、具体的,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内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每次党内集中教育所针对的都是特定历史阶段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种针对性是随着矛盾、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周密的计划性

党内集中教育周密的计划性的最集中表现是分阶段、分步骤开展集中教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尽管每次党内集中教育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其方法和步骤大体是相似的,都是按照既定计划而分阶段、分步骤地稳步向前推进的,前后步骤环环相扣,所有步骤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纵观党史上的党内集中教育,其开展过程大体都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研究和学习动员阶段、组织学习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在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之前,通常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一整套可操作的、步骤完整的活动方案,指导集中教育按计划而平稳有序地开展,这样既能防止集中教育中途转向而误入歧途,又能确保发挥最大功效。因此,周密的计划性不仅成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党内集中教育的一大优势。

(三)广泛的群众性

党内集中教育虽然限定于党内,针对的是党员,但它仍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方面,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为了解决一定历史阶段党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最终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目的,故其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党内集中教育所要解决的党内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导致的问题,因此,党内集中教育有时邀请党外群众参加党内会议来共商教育之策,有时通过媒体向群众介绍教育进程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而把评价权交给群众。总之,党内集中教育最终是为了群众,教育过程也没有离开群众,并不是党“自弹自唱”。

(四)由点到面的示范性

党内集中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多是从未遇过的难题,往往迫切而又棘手,马虎不得,更不容犯全局性错误。为了降低试错成本,积累经验,在局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效,党通常采取试点先行即先个别示范、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办法。例如,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面整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都先进行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后才逐步在全党范围内展开,确保了党内集中教育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已经成为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一条宝贵经验和重要特征。

三、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入总结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对于党在新的起点上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党战胜一切困难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1]1093邓小平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党的一切事业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什么时候离开马克思主义,或者不能够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一百年来,党经历了无数磨难,战胜了世界政党史上未曾见过的各种困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依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党历次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其主要目的都是解决党内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就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所致。所以,延安整风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始终,以清除党内存在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着重解决党员干部“总开关”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初衷就是解决一定历史阶段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纵观百年党史上的一些党内集中教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客观事实:20世纪40年代初的延安整风运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党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带来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整党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问题;1983年开始的整党运动主要是肃清“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的遗留;“三讲”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党性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解决当时党内盛行的“四风”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解决一些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用权、干事、创业、做人等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身上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淡薄、精神不振、行为不端等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要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存在不小差距,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足的问题;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是通过深入学习“四史”,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理、增信、崇德,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力量、信仰力量、道德力量、实践力量不强的问题。可见,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是围绕党内存在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的,这种坚持问题导向的针对性决定了教育的实效性,也成为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

(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建立起来并一贯秉持的民主生活规范,是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发扬党内民主,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发挥出来,是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7]党内集中教育就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极其复杂的思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内集体智慧,用春风化雨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而不是压制、打击、迫害的方式,引导党员放下思想包袱,解开思想症结,进行自我反省、自我革命,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同志的批评教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也曾发生过党内集中教育采取“逼供信”“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等手段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党内民主,不仅没有能够解决党内矛盾,反而大大激化了矛盾,给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以后,党深刻吸取以往教训,果断摈弃了“群众运动”方式,注重發扬民主,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强调运用规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党内集中教育中,党总是把发扬党内民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取得教育效果的根本保障。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党内集中教育中,充分发扬民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能够取得预期成效;反之,则会破坏党的团结,不仅大大降低集中教育的成效,还会严重损害党的事业。

(四)坚持与常态化教育相结合

党内集中教育是党自身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一个具体措施。党的建设,尤其党的思想建设,是一项伴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思想问题的化解必须遵循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需要进行长期的春风化雨般的不断浸润,才会收到良好效果。百年党史上的党内集中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党内集中教育对解决特定时期党内突出问题来说,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制度化、常态化措施跟进,问题往往会出现反弹。

改革开放后,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规律,果断放弃了政治运动式的、突击式的教育方式,采取自上而下、分级分阶段层层推进的方式,取得了新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党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新挑战,在总结治党管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此背景下,全党上下继续探索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规律,陆续开展了五次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创新党内集中教育的方式方法,积累了一批新鲜经验。其中,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就是强调在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常态化教育,强调党员干部教育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机制,要将集中教育同常态化教育相结合,要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这是由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是总结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得失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从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五次党内集中教育与常态化教育的关联度来看,一次比一次紧密;从语言表述来看,“活动”一词只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过一次,后面的集中教育就不称“活动”了。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及2021年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标志着党内集中教育已经同常态化教育融合起来。党内集中教育与常态化教育的融合是顺应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2)[2021-07-02].https://news.cctv.com/2021/07/02/ARTI7lVnsytnW2zABU75iRyE210702.shtml.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18.

〔责任编辑:余明全〕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有何重要论断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