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03彭波
彭波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实训和制度保障等层面促进人才培养。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环节,培养会讲课、会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能进行专业创作、能撰写学术论文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方面,要科学设置美术专业技能课、美术理论课、师范技能训练等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工作室制或小组式教学;实践实训依托美术专业优势,训练实践性专业知识技能;制度建设要切实保障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培养“两会三能”人才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作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和美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基地,对美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术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高校目前依旧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应用型高校难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部分学生放弃继续深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术专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长期以来美术专业片面重视专业理论、技法,而缺乏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毕业生出现上讲台胆怯的情况,动手示范能力弱,课堂语言组织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师范类院校可通过实践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训实践平台,通过系统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师范技能,并完成由课堂集中学习为主导向分组分批实训为根本的转变,形成完整的、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多方位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培养目标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会讲课、会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能进行专业创作、能撰写学术论文的美术应用型人才。会讲课是将科研的思想与方法融于教学,把握教材、掌握技巧,妥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会示范是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演示传授绘画技能,做到精确化、适度化、多样化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是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美术教育信息化创新管理,利用教育单位的有利条件,通过组织协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能进行专业创作是将科技美学融入开放式审美情趣,运用美术创作的内涵、原则等收集素材并进行构思、构图,表达绘画艺术语言、美术作品中的意境;能撰写学术论文是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支撑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能深谙美术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课程体系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要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紧密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通过优化美术实践课程设置,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需要,促进学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美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首先,运用课程论探讨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任务、内容、方法、路径等,形成独特的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实践技能训练内容,积极推进和完善实践技能教学课程建设,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两会三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太多太杂,有的选修课意义不大,应精简没用的课程,拓展思维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专业课程学习不透彻,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体验,通过走进一线美术课堂,亲身体验基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铺垫。深入学科知识中的课程体系研究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依据课程理论,探讨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理论,尤其是对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理论,探寻实现“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路径。第二,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方案,强化全方位的技能训练。针对美术专业学生,制定美术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以专业写生、毕业考察、校企合作、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既强化学生美术专业技能技法的训练,又进行教学教法、教育管理等师范技能训练,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和以社会调查为主进行专题调研并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训练。第三,课程教学体系应开设毕业考察、专业创作等课程,同时开设中国画、油画、水彩创作与论文写作学术讲座,学生以绘画作品展览和论文写作比赛等形式进行课程结业的评比;在实践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方面,开设中学美术课程教材分析、说课评课专题、课堂教学设计、班主任工作方案設计课程。第四,落实各学期和年度实训计划,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大一主要为专业基础训练和师范技能实训。大二以专业写生、考察、展览、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作和论文写作能力。大三以教育见习等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绘画示范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设计能力。大四结合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深度进行讲课、写作、绘画的实训。
(三)教学方法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采取工作室或小组式等教学方法。工作室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别于课堂式教学整体、单一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可以体验教师的工作,随时吸取教师的最新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小组式教学学生少,便于学生之间深入讨论、研究,教师和学生也能充分展开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思维因材施教。
由于工作室教学不是笼统地教授通用的大技法,学生便可从单纯的技术性技法的束缚中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各种创新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去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种通过逐一指导教给学生知识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张口动手,在工作室环境或小组式教学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教师的工作当中,以任务为动力、以问题为方向、以创新为目的,制造条件帮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合作,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是只有在工作室的环境中才能得到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地钻研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转向运用,鼓励创新思维。同时,应推进现代信息资源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相互融合,课内现场教学与课外网络自学相结合,实现互动式的个性化教与学,落实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
(四)实践实训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要依托美术专业优势,训练实践性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创新思维和讲写能力。应用型高校实践实训教学模式要根据美术教育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宏观办学指导思想、各高校具体的办学情况,开展立体式的研究,确保实践实训教学模式适应应用型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要在学习绘画等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实施多角度、师范性的实训教学,探索以美术创作能力和师范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实践培养模式,增加学生课外实训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行业中增强专业应用能力、科研写作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师范类院校应加强与中小学校、企业、行业合作,找寻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拓宽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渠道,为学校、行业、企业输送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美术人才。学校应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施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实践实训课程,同时对实践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生积极主動参与校企实践。
(五)制度保障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要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相关措施落实到位。美术院系应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保证落实“两会三能”美术人才培养的系列措施,保证各类模块课程的比例相对科学合理,尤其是美术基础理论技法课、师范技能课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尽管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复合型应用人才,但其根本还是绘画,也不能因师范技能和管理能力训练而过多减少美术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课,这是美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学制度方面,美术院系需制定工作室制、校企合作式、以赛促学式教学改革探索和奖励政策,保证美术专业实践实训类教改项目比例达到30%以上,将工作室制教学作为常规教学制度之一。学生的课程学习仍以学分制为主,课程测评应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将逐级考查和动态监督作为常态化评估。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人才应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美术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在艺术多元化和教育更新发展的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了美术人才培养新的内涵与使命,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积极面对挑战,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需求探索美术学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整合美术教育创新资源,以前瞻、实用、开放和引领为特色,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方案,建构“两会三能”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前沿型、综合型、高水平的美术学科,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美术人才,创建一流的师范类院校。
参考文献:
[1]王祖刚.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美术人才培养为例[J].美术文献,2019(10):65-66.
[2]王晓琳.关于高等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美术研究,2017(3):17-19.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