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夜白图》与《五马图》风格之异同

2021-01-03严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1期

严密

摘 要:鞍马画这一画科自唐代明确界定后便传承有序,画马的高手不胜枚举。唐代画马的画家以韩干为代表,而北宋画马的画家中出类拔萃的当属李公麟。通过对韩干的《照夜白图》与李公麟的《五马图》进行比较,从两位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创作动机和师承关系等分析两幅画的特点,并对韩干和李公麟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唐代、宋代鞍马画不同的艺术特征、风格演变问题。

关键词:《照夜白图》;《五马图》;鞍马画

鞍马画在唐代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唐代的鞍马画继承了北齐至隋代和敦煌壁画的创作风格。而到了盛唐,鞍马画家虽首推曹霸,但他的弟子韩干却在画马的艺术表现上另辟蹊径,重于“画肉”而非“重骨”。《照夜白图》是韩干艺术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唐玄宗的一匹爱马被拴在木桩上的场景。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夜照白”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满生命的动感。圆浑肥硕的马匹和笔直瘦硬的木桩,一圆一直、一胖一瘦、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中的线条细劲且有力度,线条勾勒出马匹的轮廓,再稍加淡墨进行渲染,突出了马匹的圆润感。在《照夜白图》这幅画中,韩干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照夜白”这匹御马,如把马的腿部和四蹄画得比实际上更短些,将马的耳朵画小,以此突出马匹的肥硕。画中肥硕的马儿不甘愿被缚住,御马膘肥体壮,大张着鼻孔昂首嘶叫,睁大着眼睛,鬃毛飞扬,四蹄腾空作挣脱状。画面中绷直的缰绳和御马身上紧缩的肌肉皆显示出马儿欲奋力挣脱的意味(图1)。

韩干在这幅画中用了隐喻的绘画手法。唐玄宗年间,韩干被召入宫任供奉一职。他用“照夜白”以隐喻自己,用这幅画表达和倾诉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想要摆脱现在的生活从而更上一层楼。此外,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出韩干想要摆脱艺术技法上的拘囿。韩干继承了他的老师曹霸和陈闳的画马画法,但又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摸索出与曹霸和陈闳不同的画马方法。建功立业是盛唐时期人们的理想,《照夜白图》中的马儿体现出盛唐这一时期的精神风貌。

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发展,人们追求“格物致知”。鞍马画在取法晋唐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文人气质。当然,北宋的造纸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为画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李公麟(1049—1106年),宋代杰出画家,号龙眠居士,出身名门大族,自幼学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李公麟20岁时,便以文采出名,21岁考中进士,但他考中进士时恰逢王安石变法。李公麟与王安石是好友,同时与和王安石对立的苏轼一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中。好在李公麟一直都保持超然于物外的心境,把情感寄托于书画创作,并获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

《五马图》是李公麟鞍马画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图2)。当时苏轼邀请李公麟对宫廷里的五匹西域骏马进行写生。和韩干一样,李公麟也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以此表达苏轼与自己当时纠结无奈的心情:皆是波折的命运和坎坷不平的政治道路,两人虽都有才气和志向,但他们恰恰生不逢时,就像这几匹进贡的西域马一样,将来要么在宫廷里死去,要么连踏入朝廷的半点儿机会都没有。这幅画也暗藏了李公麟的隐世思想。

比较《照夜白图》和《五马图》从两幅画的长短可以发现,《五马图》的横长是《照夜白图》的6倍多,可见当时造纸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五马图》中的五匹马分别是“风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及“满川花”,五匹马各由一人牵引。李公麟在这幅画中改变了唐代画马时设色浓重的绘画风格,主要以白描技法来描绘这五匹骏马,这幅画也被认为是李公麟白描画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只有奚官的帽带和五匹骏马的斑纹略施一些淡彩,其他地方以线条来塑造马的形体,以此表现出骏马肥瘦得当的特点,并突出马儿皮毛的质感。

虽然李公麟和韩干都把马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在马的神态刻画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韩干的《照夜白图》和李公麟的《五马图》在具体的技法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照夜白图》的染法更為细致、细腻,而《五马图》更加突出笔在画纸上运行的流畅感,画面整体稍显简淡,并呈现出十分通透的视觉效果。虽然李公麟和韩干作画都以写实为基础,参考真实的马匹,但李公麟在学习韩干等前辈画马的基础上更是以马为师,细致观察描绘的对象。而且,李公麟在《五马图》中对线的运用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当时北宋宫廷里流行的绘画技法。

李公麟画《五马图》时还参照了顾恺之和吴道子的运笔技法,画中五匹骏马的轮廓、肌肉、鬃毛、四蹄等都被描绘得十分传神、惟妙惟肖。因此,比起韩干的鞍马画《照夜白图》,李公麟的鞍马画《五马图》不仅展现出宋代文人的古雅之气,而且画面风格更秀美,线条更流畅、遒劲有力。从线条的粗细变化可见李公麟对写实性的绘画表现有了更深的领悟。分析《五马图》中马的形态可以发现,“满川花”这匹马被李公麟描绘得比较圆润、肥硕,“锦膊骢”这匹马就被李公麟描绘得更加矫健些。当然,这些微妙的、生动的变化都来源于李公麟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的绘画功底,线条呈现出来的美感和画面的整体性都体现出李公麟对绘画艺术的推陈出新。

唐朝多描绘膘肥体壮的马,以此来象征财富和权利,来表现生活的富足。马儿丰腴的造型表现和艳丽的设色皆反映出唐代审美和对艺术的独特追求。《照夜白图》不仅体现出韩干的绘画风格,而且展现出唐代的精神风貌。而北宋李公麟引领的鞍马画时代,崇尚典雅、古朴、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以线造型,简笔淡墨,为鞍马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观者深刻地感受中国画的线条美。当然,无论是鞍马画中马匹的肥瘦与否,还是设色的浓与淡,都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熊言安.细节与真相:美藏本韩幹《照夜白图》卷献疑[J].荣宝斋,2021(4):226-231.

[2]王超.韩干的绘画作品《照夜白图》赏析[J].美与时代(中),2016(7):41-42.

[3]黄小峰.重访《五马图》[J].美术研究,2019(4):81-88.

[4]韦羲.画马:李公麟《五马图》和其他画马的大师[J].中国艺术,2017(8):34-37.

[5]徐吉军.宋代画家李公麟画选[J].文化艺术研究,2015(3):165-180.

[6]石以品.李公麟《五马图》视觉图像分析[J].国画家,2014(6):71-72.

[7]付铭.龙眠胸中有千驷 不惟画肉兼画骨:关于宋·李公麟《五马图》的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72-76.

作者单位: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