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启发式教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2021-01-03李建伟李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现象

李建伟 李敏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一直是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科学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在课堂运用中具有可行性,但有一部分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会由于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不能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伪启发式教学”。本文主要深度剖析“伪启发式教学”产生的原因,了解其主要表现,找出其应对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伪启发式式教学 现象 应对措施

启发式教学在众多学者和教师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臧胜楠的《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伪启发式”教学及其纠正》一文中提出了“伪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从教师层面对于“伪启发式教学”产生的原因做出了详细论述,以及从教师的角度阐述该如何纠正“伪启发式教学”。臧胜楠认为“伪启发式教学”产生的原因有教师对于“伪启发式教学”的不正确解读,忽视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个前提以及采用了存在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如何纠正“伪启发式教学”,她提了以下方法:一是教师应该立足于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启发;二是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助于高效启发学生的问题,要注重层次和深度,注重提问技巧;三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注重“留白”艺术,不能步步紧逼;“四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找到学生真正的兴趣点,从而进行启发式教学”[1]。

一.“伪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伪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按照臧胜楠的观点来看“伪启发式教学”即“不正确、不真实的启发式教学”,与之前的注入式教学不同,也与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也有所不同,“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完满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2]“伪启发式教学”就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正确理解和使用启发式教学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空有启发式教学的互动形式和谈论的热烈气氛而并不能达到启发式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2.特点

伪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在课上频繁提问学生,而问题的含金量极低;学生之间有热烈讨论的场面,却无真正思考的过程。伪启发式教学,有着和启发式教学同样的形式,却空有其表而无其精髓,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3.具体表现

(1)无效无意义对话教学

无效无意义的对话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教师按照设想具体进行的,学生对于教师问题的回答也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学生一旦有偏离教师“标准答案”的地方,教师就会把学生往自己所设想的答案上线引导,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的想法,课堂上呈现的观点和思想都是教师的,这导致师生对话之间的虚假性和无意义性。

例如,《倪焕之》[3]有一教例,说教师上课时:“问的时候,不惮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听见了他们预想的答语方才罢休。譬如问:我们天天吃什么东西的?回答说:粥。于是又问:粥以外,吃什么东西呢?回答说:饭。于是又问:饭以外,吃什么东西呢?回答说:面,馒头,大饼,油条。于是只得换个方法问:我们每天不是吃茶么?回答说:真的,我们每天吃茶。这才算满意,开始转入本题说:我们今天就讲这个‘茶’。”[4]

(2)自顾自式对话教学

对话应该是说话双方进行的思想的交流碰撞,是双方关于同一主题的讨论,而不是自說自话、各执己见。有一部分辩论最终会变成双方的互相对立的局面,在此时,辩论的双方都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上,并不是要进行思想的碰撞而是在努力说服对方,努力捍卫和坚守着自己的观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3)脱离主题式对话教学

脱离主题式对话有主观与客观之分。主观上的脱离主题的对话是教师有意而为之,有可能是有意识的主题转移没有成功,也有可能是明明知道故意把学生往浅显的主题上引导的后果还这样做的,去讨论一些轻松而与本节课的学习毫无关系的话题,这样会导致浪费课堂时间,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客观上的脱离主题式对话教学是在不知不觉中谈着谈着就逐渐脱离了教学的主题,是一种无意识的脱离主题。这可能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内心没有一个大致框架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跟着学生的引导走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别人引导了。

二.伪启发式教学产生的原因

1.教学层面

以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为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5]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中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大部分还是采用“阅读优秀作文——模仿——自己写作”的借鉴作文模式。在这里并不是说借鉴他人的优秀作文是错误的做法。借鉴他人的作文的优秀之处如果能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还好,如果只是一味的把各种优秀作文的优点拼凑整合出一篇“优秀作文”就会显得有点花里胡哨,这种“优秀作文”并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作者不能称之为“作者”,只能算是一篇作文的“拼凑者”。这种没有自己思想、语言枯燥、人云亦云的作文可能也不会被别人接受。

现阶段还有一些老师为学生总结出一些模板或者让学生总结一些自己的写作模板,不得不说总结的模板在考试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省时省力,把模板的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充一下就能速成一篇考场小作文,这无疑是应试的“神器”。在各种考试中,语文作文最省时省力而且能拿高分的文体就是议论文。有些老师为了语文成绩能好看一点强制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时写议论文,导致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的练习养成了只写议论文的习惯,到最后也只会写议论文了,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的语文的人文素养也得不到提高。真正的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是自己想去写一点东西去表达内心的想法或者观点,而不是为了省时省力拿高分而放弃写其他文体的能力。其他学科也存在着或多或少这种为了应试而教、为了应试而学的现象。

2.教师层面

每个人在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两个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总会有一些因素的出现造成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有些时候即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设计出了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也不一定能在实际应用中全都按照教学设计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地进行。在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时,盲目运用不考虑实际也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教师在结束每一堂课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进行自我反思是否正确地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对于没有准确运用的环节应该及时记录过后加以反思,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失误。

3.学生层面

中学生的确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处在叛逆期和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功利性过强,认为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考高分,大多数的学生在功利性动机的不正确地影响下,都不会有耐心去厚积薄发,而是转头去学习提分比较快的学科。在现有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等因素也将会成为高效课堂的障碍,有些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课堂的参与度不高。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也是伪启发式教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应对“伪启发式教学”的措施

1.教师应该设计有意义有价值并且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话题

话题的类型很多,可能是一个问题、一句名言、一种现象或者是两个对立的观点。话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亦或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探讨决定,它都应该有一定的深刻性,要有一定的讨论意义,要有深度,最好能够贯穿整堂课。比如,“钱梦龙老师教《一件小事》,其中‘我’是一个剥削者吗?”[6]这个话题就能够贯穿整个课堂。

2.教师和学生应该理解并尊重对话艺术,遵循对话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有效对话

师生双方应该首先对交流对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交流的双方不应该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上,而是应该仔细聆听对方的想法,“表现出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情感世界的重视”,[7]然后再进行自己观点的阐述。这种交流并不是辩论,一定要让自己引用更多的证据来使自己的观点盖过对方的,它是一种在一个主题之下衍生出的几个小类目,并没有哲学上矛盾对立的关系,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可以共存的,一定有其共性所在。

3.教师应该尽自己所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场管理能力”,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有收归话题的能力,一旦发现对话脱离了原有的主题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正题,从而使整堂课既具有弹性,又不偏离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四.构建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所有的教学模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以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并非固定不变,也不是仅仅只有简单的这几种。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时,需要每位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科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理解教材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

1.启发研究式

“启发研究式的实质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练、议、写活动去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和陶治性情,达到育人的目的。”[8]例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模式,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引申为“设疑—探疑—总结”。除此之外还有“指导读书式”,其基本顺序是“阅读—讨论—交流—练习”,这一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可以用于课内外的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把心沉下来,回归、读通、读懂、读透、读活文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

2.引导发现式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比学生现有水平更高一点的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运用各种思维进行操作,最后总得出结论。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类型的知识点或者某个专题的学习,先设疑,后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交流思想,最后总结出一些分体问题常用的模板。

3.情景式

情景式教学是非认知教学模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利用精心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代入情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的场景要生动具体形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情境—陶冶’式教学是由我国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的特级语文教师李吉林创设的。它包括‘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几个步骤,主要功能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人格和三观等。”[9]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了解“伪启发式教学”的表现形式,利用好啟发式教学这一指导思想,避免伪启发式教学的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优秀教师的案例和教学模式时应该结合实际,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对话艺术与学生平等交流,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相信每一位教师只要拥有一颗赤诚之心,深入钻研,广泛积累经验,善于思考,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便能成为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并能够避免陷入“伪启发式教学”的误区,在启发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享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臧胜楠.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伪启发式”教学及其纠正[J].吉林教育,2010(10):25-26.

[2]万福恩,许俐俐.再论人类教学的两极——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中国市场.

[3]叶圣陶.倪焕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文娟.爱为何要忘记[J].当代作家评论,2020(04).

[8]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王智贤参与撰写。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现象
曾打造现象级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能否再创造下一个爆款?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