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1-03何秀梅

甘肃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运用策略数学教学

何秀梅

【摘要】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比较教学模式,将相似的概念、定理、解法提取并集中,再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异同,了解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文章分析了比较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比较教学模式的内涵要义,讨论了比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比较教学模式;发展历程;内涵要义;意义;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065—03

所谓比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选取内容、表述等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定理等,排成一组作为比较对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比照、类比等,概括、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遇见表述相似的内容容易混淆。此时,组织学生对相似的知识点分析、辨别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以某个关键词为圆心,向四周辐射,找到学生易混淆的相似知识点,组织学生比较、分析,确保学生真正对数学知识“学透”“嚼烂”。

一、比较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

比较教育理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至今有170余年的历史。同时,也不够成熟,还在发展中。20世纪70年代以前,比较教育仅仅在西方国家中流行。之后,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国际交流愈加频繁,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每一个国家关注甚至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大事,很多问题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讨论。于是,比较教育在发展中国家也迅速发展起来。至今,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各国的比较研究也缺乏可参考的经验,所以比较教育尚未找到一条科学研究的道路。

二、比较教学的内涵要义

比较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由“探究”和“研讨”两个基本环节构成。在探究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相似的知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创造性探索、研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把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和启发,实现思维碰撞,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探究”和“研讨”这两个环节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前者越充分,后者越深入,学生对相似知识的认识就越清晰、准确。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模式的意义

比较教学模式的特点鲜明醒目,是理解知识本质、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一是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学透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强调“探究”和“研讨”,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四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五是开拓学生的新视野,拓宽学习新思路。

四、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是以画图、列表的方式,将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表示出来,通过读图、看表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不管是画图还是列表,都是学生自己完成,深刻认识知识间的异同是学生直观观察到的结果,他们对知识记得格外牢固。

二是以类比的方式,将表面上相似,但本质上存在差异的知识类比,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是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有联系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类似于研究专题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有联系的知识,促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一比较方法,非常适合在学年复习的时候使用[1]。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学习的步骤

熟悉步骤、流程,是比较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应用比较教学模式时,首先,由教师打乱教材中知识点出现的先后次序,提炼并整合彼此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内容,作为学生比较学习的对象,并将这些知识点在具体的例子中呈现。

其次,教师要刻意诱导学生错误理解,再鼓励他们对比表述不同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感知认识上的错误,进而激发求知欲望,产生学习需求。

再次,随着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思考、分析,从相似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层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例子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归纳、补充学生的讨论结果,形成最终统一的意见,实现对相似知识点认识的深化。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对学生强化训练。学生“探究”“研讨”时,教师要在一旁仔细观察,记录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和独创性。必要时可对学生提问,以把学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处。

当然,教师只能给予学生建议、暗示,不能明确地提出具体步骤,更不能对学生的探究行为“指手画脚”,防止比较教学流于形式。

六、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思考的内容很多,包括比较内容的选择、比较形式的确定、活动开展中“教”与“学”的“度”以及活动时机的把握。因为篇幅的关系,这里只谈一谈内容、形式以及“导”与“学”平衡的把握。

1.比较对象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是比较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对比较对象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对课程的总体脉络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前提下,提炼出章节之间,或相关联知识之间的可对比部分,作为比较研究的材料。一般而言,选取的比较内容要么是教学重难点,要么是关键知识,要么是易混淆知识。

比如,学习了“倍”和“倍数”后,很多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倍”是第一学段的内容,而“倍数”是第二学段的内容。那么,“倍”和“倍数”意义究竟相不相同,有什么区别?此时,组织学生比较、分析就非常必要。所以,这部分知识适合作为比较学习的对象。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二者指代关系不一样,“倍”是数量关系,“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倍”能独立存在,而“倍数”不行,且所涉及的数必须是整数[2]。

2.比较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比较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教师确定比较对象后,要组织学生对比式讨论。在选择比较方法时,教师要避免“一言堂”,要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

比如,选择比较、研究的对象是易混淆的概念,最好采用列表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定义,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列表写出对应的联系点与区别点。

再如,选择的对象是相似的题型,就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对相似题型赋予相同的数据,在对比、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题型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相似题型的理解。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增加)或少(减少)百分之几?”这四类应用题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将每一种类型举例并赋予相同的数据,让学生在对比、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相似题型的理解。

3.比较教学中,把握“导”与“学”的平衡点。比较教学更突出“探究”与“研讨”,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探究”与“研讨”是在教师把控下的学习活动,不能脱离教师的掌控。如何把握掌控的“度”,让“导”與“学”保持平衡,是开展比较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懂得留白艺术,为学生留有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以通过“个人思考”+“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为标准。学生思考、分析、研讨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观察,发现学生遇阻,及时提供帮助,保证比较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比如,学习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后,许多学生误认为“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教师可以以这一知识点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比较学习。教师先提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学生有的赋予具体数字尝试,有的列举反例验证,有的和同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获得正确认知,明确上述说法是有误的。因为减法的逆运算有减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所以只能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除法也是同理,也只能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似而本质又不同的知识点,弄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处,对学懂、学透这一部分知识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比较、分析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应用比较教学模式时,教师选择合理的比较内容是关键,确定科学的比较方法是比较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对“导”与“学”的平衡点的正确把握,是增强比较教学效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比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考试试题[EB\OL].http://wenku.baidu.cn.

[2]刘宏建,夏登峰,孙宏义.启发式教学在工科高等数学系列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6):67-69.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运用策略数学教学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