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动机

2021-01-03崔俊刚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评价

【摘要】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似游记,实际上体现着对现代事物的深刻反思,为浮躁的世界注入一抹宁静色彩。余秋雨的散文内涵有着高度的理性精神,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格的赞美,将感性、文化和情趣融为一体,推动着现代散文的辉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接着重点从忧患意识、文化精神、人文气息和文化符号四个方面作初步评价,试图探索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以供参考。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动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1)33-005-03

【本文著录格式】崔俊刚.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动机——以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为切入点[J].课外语文,2021,20(33):5-7.

现代散文作家中,余秋雨是独特的存在,他是一名优秀的艺术理论者,也是散文作家。同时,作为一名文化史学者,他的文章呈现出严谨、深邃且优美的特点。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既能拓宽读者的认知视野,又能提高读者的文化品位、陶冶情操。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体现在多个维度,有好有坏,但这并不妨碍余秋雨在众多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性的思考,不同时期的文化态度不同,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让余秋雨的散文具有深度研究的价值。

一、评价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

(一)文化风格的体现方式

从长期阅读经验而言,将余秋雨的散文文化风格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强烈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民族情感,以及对写实生活的描述。三种独特的文化风格支撑下,衍生出具有特色的余秋雨散文,如流传较广的《文化苦旅》,成为广大读者所热衷研究的作品。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文化效应,相信还是余秋雨敢于突破传统散文风格所体现的束缚性,在创新的层面上开发出文化类散文,将我国丰富的文化意蕴、自然事物,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一一呈现出来,为日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首先,强烈的文化内涵。以其游记类散文为例,有些作者在游览山水风景时,更倾向于介绍山水的外在特点,接着搭配一些陈旧的游记感受,对广大读者而言,这不够新颖,不足以激发读者内在的审美情趣。但余秋雨深知,这种创作模式无法让读者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所以开始搜集全新的文化素材。具体而言:摆脱传统的认知模式,采用游说说理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变为故事情节,并以此为出发点让读者开启文化新视角。

其次,深刻的民族情感。虽然余秋雨散文中会利用景物抒发情感,但他并非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从独特视角挖掘自然景色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就像他曾经说过的一样:我特别想去的地方,那里有古人留下的脚印,说明我并非完全依赖自然风景,而是向往人文山水。基于这一理念,余秋雨的散文具有时代特征,直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正因为如此,衍生出其全新的文化创作模式。

最后,对写实生活的具体描述。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并非盲目抒发个人情感,更多的是通过抒情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散文具有可议论的内容,也包含其独特的情趣特点,让众多读者在思索的时候,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总体而言,余秋雨的散文,有着强烈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效应,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产生持久探究的欲望。

(二)美学氛围的渲染

余秋雨的散文,在国内掀起理性讨论的风潮,最主要的原因是余秋雨将散文美学的艺术成分提升到新的境界。如若从美学角度来分析,散文美学集中体现在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细化文本中的情感符号,包含了历史进程中的知识分子、名胜古迹、具有文化象征的符号等。这些要素经常在余秋雨散文中出现,尤其是对人物活动轨迹的描写非常详细,透过人物的悲欢,以及人物在不同处境中的情绪对比,细致呈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而在文化鉴赏中,余秋雨对传统散文观念和美学的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简言之,景物和物象的选择融入了作者的精神理念,例如在游记散文中采用隐喻形式,再现历史情境,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无缝对接。读者需要认识到,余秋雨散文作品中经常出现交互式评价,这同单纯的情感抒发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当代散文创作开发出新领域。

二、评价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

(一)忧患意识

余秋雨的散文大部分是游走于各个区域时所完成的,观察景物的时候,主动思考,认识到文化存在的意义。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余秋雨,开始漫长的文化旅行,通过这种形式探索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文人在社会发展中,舍生取义的案例众多,他们自觉承担起对生命的探析,寻找民族发展的道路,开始重新审视文化的含义。例如在《都江堰》一文中,都江堰的存在让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让平凡土地孕育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从余秋雨的散文中发现,都江堰的独特魅力不再是一项工程,而是一种代表,这种独特的描写方式引导人们从不同维度分析和审视这个历史事件。可以说,都江堰永远滋润着中华民族,从三国时期到唐朝,悠久的历史在此处留下足迹,所以都江堰有着强大的文化理念,造福一方人民的同时,也给后人启示。基于独特的人文视角,展现精神文明,面对传统文化,余秋雨并未失去信心,而是坚持探索更为优秀的历史文明,思考正确的前进道路。

试着评价余秋雨散文中忧患意识的精神世界,他在《阳关雪》中写道: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实际上,余秋雨的散文写作风格一直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文化探索,在思考中开始积累和沉淀,搜索其中的历史痕迹,开始新的文化探索之旅,最后上升到精神层面,着重强调对人文情怀的关怀。正所谓,每个离家的游子永远无法离开精神上的故乡,这也是人们最终会回归的文明世界。同样,余秋雨散文中忧患意识的发展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体现在对精神的无限感怀中,将历史文化通过文字的形式重新展示出来,对现代文化展开深度讨论,通过历史反映出现阶段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精神

目前,散文研究将重点放在读者视角上,实际上读者众多,文化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在侧重于形式主义的模式下,导致读者最终的阅读效果不佳,无法客观掌握余秋雨散文的核心思想。例如在《行者无疆》《文化苦旅》等作品中,余秋雨的散文所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意识,创作文章的时候,余秋雨始终将自己放于主体位置,从生命的维度探索文化时代的道路。余秋雨曾经说过:“我在创作的时候,用我的脚去踩一踩废物,在废物中感受中华文化还能给我什么感觉……”这里所提出的感觉,实际上有对自然文化的感悟,当然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究。探索人类文明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是散文创作的重要特征。余秋雨的散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感受,仿佛内心独白一般,不是单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彰显内心的文化世界。

例如,苏州是江南的古镇代表。但是在2000多年前,成为国家都城,从此以后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有人说苏州为亡国之地,也有人说是丧志之乡。为此,余秋雨在散文中表示:苏州是文化世界的后院,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白发苏州》一文中,有着余秋雨对事物的哲理批判,他利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写人的文化品格,引人深思,这是余秋雨散文一直追求的,也是当地文人所向往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余秋雨散文中有着极强的哲学思想,从辩证的角度审视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探索文化中的真善美,具有一种超脱的人性美,并从整体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人文气息

余秋雨散文中有着文化的正确人生态度,探索社会群体人物的上限和下限,将大量学者的探究成果作为出发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心理。通过全新阐述,加之余秋雨以探索者的精神进行创作,让这种理性精神逐渐形成一种美学上的风格。为体现余秋雨散文中的人文气息,笔者从《文化苦旅》中进行探析,作家在自序中表示,这与常規的游记有着明显区别,并非描写所见所闻,如今的每一笔都显得非常苍老。“苍老”一词源自作者穿越了百年历史,穿越千山万水后被周围景物所震撼,将自身对历史的感悟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犹如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有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作者站在新视角,以先辈的眼睛观看变化的事物,欣赏其中的鸟语花香,仿佛山水有了灵性一般。由此可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余秋雨从环境中探索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虽然《文化苦旅》中的每篇文章风格迥异,但是仔细深思后发现,这些文章有着共同点——“设计意向”。例如在《江南小镇》中,则是通过自然和人情所搭建的一座生态之廊。

余秋雨发现:文人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引导者,本该做一些更加伟大的事情,但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文人将重点放在“求仕”“升迁”中,进而让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气息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让民族文化品格中展现出一种复杂的特点。基于对文化良知的分析而言,文化事业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支点,真正的文人身上孕育了蓬勃的生命,这才是“健全且真实”的人格体现。再者,中国的贬官文化中,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文人一旦被祸害,常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但也正因为这种“灾难”,让文人身上多了一份超脱的宁静,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例如《笔墨祭》《江南小镇》等经典作品,虽然部分内容比较“世故”,但仍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彰显中华民族本身的人文精神。这些作品的存在,让余秋雨沉重的人文思想得到释放,使读者产生共鸣。实际上,无论何种民间艺术,本质上所体现的是某个群体,或者是某个区域中人们的生存诉求,并反映现阶段人们对善恶、美好的批判标准。余秋雨通过文学作品探索民间艺术中的人文内涵,提出相应的问题,改进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并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这是大众应该关注的重点话题。余秋雨散文中的人文精神,通过观察历史文物、感受民间生活等形式,延伸出更多强烈的人文气息。

(四)文化符号

余秋雨的散文也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符号,作者和历史对话的时候,以文化涵养重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碎片,引导读者在阅读散文的时候,从一段段历史中寻找文化要素。

第一,余秋雨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古人诗文来展现文章的整体构架,指引读者进入文化世界,把沉积的历史故事重新放进读者内心,将文化魅力呈现在字里行间。例如《寂寞天柱山》一文中,则以王安石的“一梦东南即自羞”展现天柱山的孤寂,并为读者预留无限的想象空间;又或者是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看似写到避暑的事情,实际上从侧面展现一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并对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最后联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文化重任。

第二,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余秋雨的散文中可见小说的叙述风格,让文章具有极强的可阅性,展现散文的文化品格。实际上,几乎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历史故事,可能是真实,也有是推演的,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走进当时的历史现场,感受文化气息。例如在《道士塔》中,余秋雨并未直接告诉读者莫高窟的壁画被毁坏,而是通过虚拟的故事情节,展现已经存在的历史事件,通过讲解故事的形式,重新阐述整个事件,让读者有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能从侧面感受到文章中潜藏的讽刺意味。

第三,余秋雨散文表面是风景,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探寻。自然山水是背景,他希望从山水中寻找生命真谛,而且他的文章是依靠实践总结出来的,并非单纯的理论阐述,同单一写作相比,余秋雨更加注重探索生命。例如在《江南小镇》中,分析文人与小镇的契合程度,所以余秋雨心中在乎的并非自然,而是人文,将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披上岁月的衣衫,积淀沉重故事。

三、结语

余秋雨借助散文形式反思文化,从独特的文化视角剖析生命真理,以饱满的热情阐述自然山水。从上述的分析可看出,余秋雨写散文,不会单纯借景抒情,而是通过实践,真实还原历史情境,相较于一般的散文作家,他从文学、历史维度分析,从这个层面而言,余秋雨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理论家。所以,需要认识到余秋雨散文中的写作动机,从客观、宽容的角度对待余秋雨的散文作品。

参考文献

[1]谢喆.磨铁修订版余秋雨散文有何新意?[J].出版人,2020(5).

[2]祁生贵.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志解读[J].大家,2010(21).

[3]字雪梅.余秋雨散文中的“寻根”情结[J].剑南文学,2014(1).

作者简介:崔俊刚,1975年生,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余秋雨散文评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余秋雨投其所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