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2021-01-03安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人物,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就是弗里德里克·肖邦。他的作品——《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完美地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1842年,肖邦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家。
一、肖邦的生平和著作
(一)生平概述
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出生于波兰。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钢琴教师沃伊切赫先生学习钢琴。1817年,他首次谱写了B大调和g小调的波兰舞曲。1818年在Radziwi家庭宫殿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首次亮相,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1826年高中毕业后,继续在华沙音乐学院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和作曲。1829年,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在欧洲巡演。1830年,离开波兰前往巴黎,在那里开始演奏、教学和作曲。1837年,肖邦拒绝了“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在巴黎的家中去世。他的一生经常为国外同胞募捐演出,但他不愿意为贵族效力。舒曼将他的音乐形容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告诉全世界:“波兰不会亡”。在生命的后期,他过得非常孤寂,痛苦地宣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告诉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主要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首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包括21首夜曲、17首华尔兹、25首玛祖卡舞曲、16首波洛奈兹舞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钢琴奏鸣曲、2首钢琴协奏曲、4首钢琴三重奏、4首民谣、3首埃塞克斯舞曲,以及17首歌曲。他从小就热爱民间音乐,7岁就开始创作波兰舞曲,8岁就开始演奏,20岁就成为华沙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海外度过,以爱国主义思想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以此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有一些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主义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悼祖国命运的悲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许多幻想性的作品,如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从未离开过钢琴,他创作的作品绝大部分为钢琴曲,故被称为“钢琴诗人”。
二、《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
肖邦是一位典型的器樂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曲结构几乎都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不同与贝多芬的奏鸣曲,就像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成功举办了两次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音乐会后就离开了。当他还没有走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以前的同学们拦住他并唱了一首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了他一个装满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但他再也没有回来,他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
(一)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创作于1842年,创作灵感来源于肖邦自身和祖国波兰的经历,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肖邦曾说“我的人生是一段没有开端且具有悲伤皆为的插曲”,他的话语中悲伤的色彩非常明显,肖邦为音乐而生,但是他的一生却是不完整的。肖邦出生前,他的祖国波兰沦陷,没有祖国的护佑,生活颠沛流离。因此肖邦在创作此曲时,倾注了他全部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波兰的无限缅怀,就像是一个个作战凶狠、视死如归的骑兵带着武器击败横行波兰的入侵者,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的斩钉截铁,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以及勇敢坚定的品格。
(二)曲式结构
《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的波兰舞曲中最为宏伟的一首。全曲充满战斗性、史诗性。在激烈的引子过后,出现了主段:它的旋律具有斩钉截铁般的节奏,反映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英雄波兰舞曲》3/4拍子,中速,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开始有16小节的引子,其前4小节是引子音乐的基本素材。紧接着将音域提高小二度变化重复一次,情绪开始高涨,随之再不断提高音域,并连续出现两次,情绪十分激昂。
第一部分,三部曲式。第一段16小节一气呵成,第一乐句前4小节是全段音乐的基本素材,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经提高小二度变化重复后,第二乐句由低向高盘旋发展,在快速自由节奏的上行音阶后结束于属七和弦。第一段重复后,向上移动一个八度,并以主和弦结束。第二段f小调,由两个8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前4小节音乐的律动性十分强烈,给人以振奋的感受。通过向上移位模仿,变化重复,构成第一乐句的后4小节。
第二段共8小节,旋律较为深沉,这个旋律在提高八度变化重复后结束第二段。这里伴奏音型全部是前8后16分节奏,动力性较强,而旋律则较富于歌唱性,与第一段形成对比。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乐曲的中间部分很大。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没有复制部分。第一段转入E大调,有4小节的引子,连续6个4分音符的柱式主和弦后,进入两小节模仿马蹄音响的八度节奏音型,这个音型贯穿在整个第三段的伴奏中,其主旋律像进军号般地雄壮有力。旋律几乎全是16分音符构成的音阶或爬音相间的曲调,开始在G大调上出现,其调性虽然频繁转换,但音调却清晰淡雅,流畅动听,体现了肖邦所特有的抒情韵味。
再现部分只将第一部分中提高了八度的第一段进行变化再现,而省略了其他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刚劲有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雄伟气魄。
结尾部分以引子音乐中的主要乐思和第一部分中的开始动机为素材发展构成。这两个素材先后重复发展出现,尤其第二个素材动机的连续相接,再一次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以8个扣人心弦的快节奏,有力地结束了整首作品。
曲子中段通过不断反复的固定低音音型象征骑兵马队由远而近、蜂拥前来,具有势不可挡的威力。据说这是在描写1683年波兰国王约翰·索比埃斯基的骑兵。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因此这首波兰舞曲被称为《英雄波兰舞曲》。
三、《英雄波兰舞曲》的演奏探析
(一)节奏。肖邦的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和波罗乃兹的节奏特点写成的。波罗乃兹是一种贵族的舞蹈,它的典型节奏是3/4拍,中等或偏慢速度。肖邦以这种形式创作了一些伟大的作品,玛祖卡是肖邦作品中常见的舞蹈形式,一种由波兰民间表演的乡村舞蹈,他们试图在狂欢中忘记生活中的艰辛。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创作了50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出悲伤、神秘以及生活的欢乐等各种情感。
一部钢琴作品,由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构成,而节奏是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像波兰舞曲这样风格特点鲜明的乐曲,节奏对于音乐的表达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把握好音乐特征性的节奏,那么从根本上也就抓住了该作品的音乐脉搏。《英雄波兰舞曲》是一首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的舞曲,此曲的节奏特点十分鲜明,波兰舞曲是一种3/4拍舞曲形式,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在演奏时要严格遵循,在演奏上要准确把握好节奏。在弹奏触键方法上要做强拍节奏的突出弹奏,运用“自由落键”的弹奏方法,力量的运用关系到整个身体以及手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同时要认真领会乐谱中的力度范围和音乐风格所需要表达的音色等要求。第二,波兰舞曲典型性的节奏型,在弹奏时要表达出音乐旋律的律动感。在此曲中还带有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等非典型的节奏型,在弹奏的方法上也要保持之前的方法和原则。谱例:
(二)八度及大和弦的演奏。八度演奏技巧着重于手掌稳定的支撑和手腕、手臂的放松。在弹奏中,一指、四指、五指运用得最多,需要稳定的支撑,这样才能弹得更流利。针对四指和五指手指力量偏弱的特点,在练习时可做一些增强力量支撑的预备练习。根据不同的弹奏方法做出分类,主要分为连音、断奏和跳音的弹奏方法,连音的八度要做到贴键弹奏,弹奏时手腕要形成一个支点做上下运动,将力量传送到指尖。跳音八度的弹奏和断奏的弹奏方法大致相同,做到弹奏音符时值的一半即可,同时也要做到快速地离键。谱例:
在此曲中大和弦的连续弹奏也是需要掌握的一种弹奏技巧,《英雄波兰舞曲》具有庄严、高贵的音乐特征,悲剧性、戏剧性、英雄性、史诗性的音乐内涵体现在作品中,所以在演奏时需要更加宏大、宽广而厚重的音响效果。谱例:
(三)踏板。肖邦曾说过“正确使用踏板的方法是终身的学习”。肖邦是钢琴踏板使用的一位先驱者,波兰舞曲气势如虹的音响效果正是踏板的大量运用所营造出来的,在使用中强调了和声的变化和特殊气氛的渲染,突出了重音效果。谱例:
四、《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特征
(一)风格特征
波兰舞曲最初是一种流传于波兰乡村的古老舞曲,后来受到官员和贵族的重视,随后流行于宫廷之中。最早的波兰舞曲普遍描写的是古代波兰男性英雄勇敢的精神,内容清晰,形象鲜明,雄浑庄严的曲调展现了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风格。肖邦作品的明显特征是将英雄气质、民族情怀贯穿始终,它的音响效果使人如置身于管弦乐队,撼人心扉。《英雄波兰舞曲》之所以能让钢琴发出如此震撼而又不失细腻的音响,得益于肖邦善于运用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如《英雄波兰舞曲》的和声密集充实具有丰富的色彩,音乐织体浑厚坚实充满自信高傲的气质,旋律高贵优雅辉煌有力,使每个音符都注入了英雄属性。研究肖邦不同时期的波兰舞曲,我们会发现在音乐形象上,从早期炫丽辉煌,灿烂幻想的风格逐渐发展成内涵深刻,激昂慷慨的风格。他把這种原本是舞曲的形式完全发展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体裁,从他的《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语言可以感受到肖邦不屈不挠的反抗激情,使演奏者产生对波兰英雄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二)英雄性的音乐语言
肖邦的英雄性音乐语言概括为四个方面: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1.威武的节奏表现出群体的英雄形象。波兰舞曲的舞蹈以每四分之三米为一步,这种特殊的舞步决定了其特有的节拍。肖邦继承了古波兰舞曲典型的节奏型,把重音放在第一拍,音乐形象象征着英雄群体,具有庄严、威武的特征。这种特征无论是在《英雄波兰舞曲》开始的英雄主题部分,还是乐曲中部的抒情旋律部分都明显地突出波兰舞曲经典的节奏,成了肖邦波兰舞曲的最重要的特征。“肖邦的波兰舞曲强有力的节奏可以激发最冷酷无情的人,就像电一样”。李斯特评论道。
2.丰富的调性表现出民族的英雄形象。从调性来看,这首作品调性异常丰富,明暗对比十分强烈。肖邦的和声风格丰富多彩,大胆新颖,非常精致。将和声与旋律有机地融合在同一首作品中是肖邦和声风格的一大特点,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乐句之间的远关系转调,频繁造成旋律片断的移调和调性对置,尤其是使用了浪漫乐派常用的变音和弦,混合调式色彩和弦,自由运用色彩性的三度调性并置等创作手法,大大强化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第一分部分中,旋律由bA大调转到上方四度bD大调的关系小调bb小调,由于大小调调式的相互交替转化,从而使主题旋律富于色彩的变化,使听众感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味。
3.半音级进的旋律表现出光明向上的英雄形象。在16小节的引子之中,由极具力度的左右手八度音程开始,然后迅速出现由弱到强的半音向上进行,这种向上半音级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心驱动,由下至上的运动,动力感逐渐增强,体现着不断高涨的反抗情绪。由左手和右手构成的柱式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辉煌鲜亮的音色使我们体会到肖邦内心向往光明的渴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斗志。引子中,这种音程半音级进的动机重复了4次,全曲的1、4、8、10小节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调性上保持着不中断的运动形态,使坚定不移的英雄形象得以体现。完美演奏好此曲,要求演奏者对乐曲中绚烂的双音技巧要具备极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和声要准确、整齐、同时发出通透浑然一体的音响。不仅如此,还要将这几组双音演奏得层层递进、干脆利落,力度由弱渐强有细微变化、线条要求均匀流畅,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一阵狂风,具有横扫千军的英雄气魄。
4.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出铿锵有力的英雄形象。肖邦成熟期的波兰舞曲音响宏大,像乐队一样,他将钢琴的强大音响性能发挥至极致。当第155小节英雄主题再现时,肖邦采用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这种钢琴独有的音乐语言,使人的内心有了强有力的共鸣。第33至38小节以及65至70小节,主题提高八度,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波兰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面,也好像看到波兰战士们那霸气的神色和威武的身姿。这种和声织体不但赋予了作品雄伟庄严、具有英雄气概的和声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性能。在曲子的最后,象征波兰英雄精神的主题,以有节奏的紧凑重复了五次,以两个明确的和弦结束。要把这一英雄主题弹得神气、威风,那么弹奏和弦时,演奏者必须调动全身的力量使和弦音准确、整齐、同时发出声响。而在弹奏跳跃和弦时,又要注意用力统一、连贯。肖邦的波兰舞曲中的大和弦随处可见,而且连续的大和弦是肖邦写作波兰舞曲常用的钢琴音乐语言,演奏好此曲,一定要注意每个和弦音都要有很好的音质,音响要达到整齐集中饱满、充满爆发力的效果。
五、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介绍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都是俄罗斯乐派的两位钢琴演奏大师,他们分别跟随俄罗斯乐派的布鲁门菲尔德和奥柏林学习钢琴。在演奏技术和风格上一脉相承,吸收了俄罗斯优秀钢琴教师所创造的合理方法。在演奏作品时注重原谱,强调演奏者的内心音乐情感与作品相结合。他们在演奏肖邦的作品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也是两位大师在音乐会上、录制唱片曲目中的出现最多的作品。
霍洛维茨为了追求音色上的变化,对手指触键的部位也非常的讲究。越是靠近琴键的根部触键,声音就越轻,音色也就越柔,越是接近琴键的末端触键声音就越响,音色的弹跳性就越强。有时在演奏延长音的过程中,他的手指会从琴键的一端滑向另外一端,以追求延长音音色上的细微变化。在不同的琴键位置演奏,结合演奏时手指的力度和速度变化,使霍洛维茨的演奏富有层次,也使音色更加的丰富。他非常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认为左手不是演奏中的附属,而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在音色上,他的左手在低音区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霍洛维茨的演奏风格总是流露出率真的个性。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技术主要继承了俄罗斯乐派的特点。他的手掌很大,一些很难的乐段,一般人要练上好几天,但是他只需几个小时就已经很熟练了。他的触键方式与霍洛维茨不同,手指与键盘是垂直的,用指尖触键,这样弹出的音色非常清晰、干净,在演奏快速的乐曲时,这样的触键方式使他能够快速地演奏,声音也很扎实饱满。但他在演奏快速的经过句的时候,手指的触键角度又变为与键盘近乎于平行。阿什肯納齐的演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受到奥柏林的影响,演奏技法上遵循伊贡诺夫学派的风格,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人。他的演奏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感情丰富,音乐细腻,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他演奏的乐句优雅流畅,在力度刻画方面追求音色变化的多样性,演奏期间音色色彩性强。
在这部作品的演奏上,两位演奏的速度相差不多,但是音乐感觉上,霍洛维茨的演奏更加紧凑,阿什肯纳齐的演奏更多地注重了技巧上的处理。但是都表现出了这部作品的精髓,就是英雄性和史诗性,音乐辉煌,振奋人心,扣人心弦。笔者个人更喜欢霍洛维茨的演奏风格,他演奏的“英雄”波兰舞曲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感觉和肖邦创作时的内心情感相结合,音乐更有内涵,更能打动人。
参考文献:
[1]王昌逵,朱国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J].音乐时空,2014年第12期.
[2]王静.从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演奏特点观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风格[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6.
[3]张伟.浅析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J].山西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2017.6
[4]侯钰.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赏析——抗敌卫国的民族魂[J].文艺理论.2012.12
[5]王涵.基于异质同构论视角下的音乐作品研究——以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为例[J].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5.
[6]张楠.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J].戏剧之家,2019.
(作者简介:安琦,北方民族大学在读艺术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