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的史诗意义和艺术魅力探究

2021-01-03王士增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史诗司马迁史记

王士增

每当提起“史诗”,人们总是感慨中国古代缺少民族史诗,没有可以媲美《荷马史诗》的巨作。史诗乃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要产物,是人们思维水平提升的必然产物,其可以反映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以及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既可以是韵文,也可以是散文。《史记》乃中国第一部传记类巨著,具有显著的史诗效果和艺术价值。《史记》散发着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高效融合了“史”和“诗”,升华了“史”“诗”交融的艺术境界。文章重点分析《史记》的史诗意义,并阐述其艺术魅力,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参考,加深人们对《史记》的认知。

一、《史记》的史诗意义分析

(一)展现壮观历史画卷,凸显深刻思想

《史记》讲述3000年历史,包罗世间万象,是后辈人眼中的“百科全书”。其中涉猎星象、民族、经济、水利、地理及政治等内容,可谓“无所不及,无所不有”。为全面展示历史的壮观画卷,司马迁广泛收集历史资料与阅读历史素材。仅《史记》所记录的涉及司马迁所阅读的书便 有100余种,包含23种训诫书、52种诸子百家、7种文学书、20余种古今历史书及档案资料。在《史记》问世前,从未有一部贯穿古代与今日、中国与外国的历史性巨作。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所记录的人物非常丰富,有帝王、游侠、刺客,文人。《史记》所勾勒的恢宏的历史画面,充分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令后辈人看到司马迁在思想方面的进步性,令史诗画面更具深刻性及广阔性特点。

(二)彰显民族精神,表现英雄人物

《史记》涵盖几千年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展现历朝历代从统一到分裂,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华民族由微弱到强盛,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史记》一书揭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例如,来自东夷族的舜在《五帝本纪》中是颛顼的六世孙,与华夏部族具有血脉联系,这种血脉关系很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体现了民族融合。融合以后,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史记》的英雄谱中,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所呈现出的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可与《荷马史诗》相媲美。

(三)充满感情色彩,蕴藏诗一般的语言

史诗以“情”为核心。司马迁是感情极其丰富的诗人,善于抒情,在《史记》中高调地抒发了壮烈的爱,成就了血泪交融的悲愤诗。司马迁常用重复语句营造抒情氛围,比如《魏其武安侯列传赞》中的“呜呼哀哉”,《太史公自序》中的“是余之罪也夫”“意在斯乎”等。司马迁在阅读先辈作品时,常常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内心情感如同江河之水奔涌而出,时而赞赏,时而悲愤,时而感叹。与其说司马迁是奋发著书,不如说他是发愤抒情,正是这种抒情方法,赋予了《史记》情韵,这也是可以将《史记》作为史诗的关键原因。

(四)极具美感效应,强烈震撼大众心灵

《史记》被贴上“史诗”的标签,不仅在于其全面凸显历史画卷以及刻画历史人物,还在于其充分把握历史深度,真实展现人性光辉,促使历史变为现实活动,丰富历史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应,这恰恰是史诗创作的终极目标以及当代史诗发展的必然前提。有关史诗的美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原因,认知历史,便可以发现历史如同镜子,具有教化人、鼓舞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史记》具有文学价值,人们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可感受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进而震荡心灵。由此一来,便可发现史诗美感效应与纯文学美感效应及纯历史美感效应存在差异。史诗具有二者的双重效应,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史记》与《荷马史诗》在艺术上具有共通的地方,即选择典型事件、语言及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又或者善于描绘战争,虽然整体篇幅偏大,但画面极其广阔,为人们提供无尽的遐想空间。

二、《史记》的艺术魅力探讨

(一)完美结合“史”与“诗”

人类在发展中创造历史。《史记》中蕴藏着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宝贵财富,拥有众多文化现象。即使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研究《史记》的艺术魅力也极具深远意义,是回顾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过程,能为后人创作人物传记提供重要借鉴。

通过欣赏《史记》,后人学会使用传记文学记录历史,以达到理想的史诗效果。传记文学广受后辈文人志士青睐,具有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史记》充分应用各种艺术手段,完美塑造人物个性,令过去的人“复活”,真正发挥造美功能。《史记》告诉后辈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任何事情,都应通过富有诗意的方法勾勒时代背景,展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独一无二的精神境界,营造优美的现实意境,令“史”和“诗”相互依存。

司马迁具有丰厚的文学修养,他既精通诗赋,又擅长散文,因此,《史记》中出现哲学、历史及文学共同交融的局面。《史记》乃传记文学之经典,对后期的戏剧创作、小说创作及散文创作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司马迁广泛应用各种手法,令人物性格更加饱满,这恰恰是后辈人需要借鉴的艺术魅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东西方经典文本殊途同归

如今,众人纷纷效仿《史记》的史诗效果,重视刻画人物。纵观从古到今的众多优秀传记作品,很多作品在刻画人物时,都恰到好处地应用白描手法。而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通常以挖掘思想以及精神世界为主,创造极具艺术魅力的境界。《史记》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史诗性超强的传记作品,既遵循历史,又牢牢掌握了“史”与“诗”互相结合的创作规律,真实展现出作者心灵轨迹以及当时时代特点。如果缺少时代意义,作品则失去生存的意义;同时,如果缺少专注精神的指引,作品感染力也会有所下降。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文学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历史真实性,加上文学描绘手段完美塑造人物个性。《史记》中,每个人物群体都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就像浩瀚夜空中的繁星,看起来非常繁杂,却又井然有序;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代表社会某一类人,揭示一种社会问题。例如,提到张汤和杜周,就是典型的酷吏;提到荆轲和聂政,人们则会联想到刺客;提到公孙弘和叔孙通,人们会想到“阿谀奉承”这一词汇。以人物性格来看,项羽非常豪爽,刘邦则比较狡诈,吕后极其残忍,屈原非常高傲。司马迁通过各种描绘手法,塑造了活生生的人物。在《史记》中,每一个人物都非常典型,形象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人物轮廓,让人印象深刻。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创作技巧非常娴熟、多变,又充满创新意识,极具个性语言特点,加上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合虚构等方法,均为作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然,《史记》中也离不开想象以及虚构,同时也成为后期人们创作文学时的争论点。实质上,正因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应用了虚构及想象手法,才打开了艺术创作空间。但在想象和虚构时,应把握好“度”,结合长期经验以及写作技巧,丰富想象、合理虚构,赋予人物感染力,增强作品艺术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史记》对后世文学影响非常深远。《史记》令人们认识到司马迁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其通过详细梳理历史和人物经历,创造了不朽的伟业。在司马迁笔下,人物形象鲜活,而《史记》也因记录这些鲜活人物的经历成为历史“活化石”。生活在新时期的人们应深刻认识《史记》的史诗意义,并向其艺术魅力致敬,大力传承《史记》文化。

参考文献:

[1]吴钟铭.传记文学的材料剪裁艺术:以《史记》两篇列传为例[J].中文自修,2021(11):6-9.

[2]孔永红.大众文化视野下历史故事传播与普及的艺术形式论略:以《史记》故事文本为例[J].南都学坛,2021(1):15-21.

[3]胡平.刻画入微 变幻无穷:品《史记》人物刻画艺术[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1):19-22.

[4]申前程.《史记》中语言艺术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0(2):60-61.

[5]魏耕原.《史记》动词及其合成词的艺术魅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47-53.

[6]田林,任强.論《史记》悲剧人物的艺术魅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9):79-82.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史诗司马迁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