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行为诱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1-03王一波黄菡刁凤琴
王一波 黄菡 刁凤琴
[摘 要] 课程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验证教风学风建设是否取得成效。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不作弊本应是大学生诚信守纪的底线,但当前大学课程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个别学生企图采取不正当手段蒙混过关,致使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其中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者、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诱因分析,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 考试作弊;诱因;对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课题“我校本科生课程考试违规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2019FZC02);2020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ZL202020);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研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16145)
[作者简介] 王一波(1978—),男,河南许昌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考试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黄 菡(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考试管理中心科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刁凤琴(1967—),女,江苏泰州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7-0015-05 [收稿日期] 2021-04-27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開“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广大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1]。
课程考试在检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学工作中学生、教师、管理者三方主体[2]。考试作弊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考试公平和教育评价体制,致使形成冒险及投机心理,阻碍“教”与“学”的深度融合[3]。当前,大学课程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个别学生企图采取不正当手段蒙混过关,致使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其中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者、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学生实施考试作弊行为诱因的分析,在制度建设、过程管理、考试方式改革、学业辅导、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问卷调查
以本校实际情况为例,为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和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1)63%的学生有考试作弊想法,32%的学生作过弊;在有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中,班级排名50%以内的占比为77%,可见学习成绩在中等层面的占大多数。(2)46%的调查者表示理解考试作弊行为,认为考试作弊是迫于某些原因,是情有可原的。那么,对在考场上发现的作弊行为不制止,似乎是学生普遍采取的态度,只有小于36%的人会制止他人作弊。由此看来,希望由学生群体自觉监督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对考场的有效监管仍需监考员发挥作用。(3)60%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未被抓住会强化学生作弊心理,侥幸心理看似是普遍存在的;要想减少作弊行为,打消学生的作弊念想和加大监考力度是关键。(4)73%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会破坏公平竞争,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看重公平的。那么,当公平一旦被打破,大家是否都会为了公平而也去作弊呢?一旦有人因作弊而得高分,对那些平时努力学习、付出辛苦的学生而言,自然觉得不公平,心里不舒服,进而可能产生下次也作弊的想法。(5)19%的学生认为其他人作弊而自己不做会吃亏,说明一部分学生是受环境的影响。(6)68%的学生认为作弊是因为准备不充分,50%的学生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想不挂科或考高分,而平时没有用心学,是普遍现象。(7)52%的学生希望学校采取措施根治作弊现象,有22%的学生对此期望强烈,而13%的学生不希望根治作弊现象。我们推测这部分学生可能长期作弊,平时不好好学习,只要能从作弊中获得好成绩,必然会有人去作弊,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就是只要有利润,必然有市场。(8)57%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之类的宣传对防止作弊作用一般,30%的人认为没有影响,看来目前的宣传效果不理想。(9)20%的学生不知道考试作弊被抓的后果,作弊之后的惩罚力度太轻,惩罚结果的公开化做得不到位,这也是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
根据对考试作弊学生进行访谈和作弊行为调查,发现引起学生考试作弊的诱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考不够严格,学生存有侥幸心理
大部分考试作弊的学生是抱着侥幸心理上考场的,他们认为监考员监考不严,自己作弊是不会被抓的。在考场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有学生在作弊、交头接耳,但监考员不怎么管。很多监考员认为处理学生作弊是一项非常烦琐艰难的工作,如果没有完整收集作弊证据的话,就会扯皮,甚至打官司,担心学生报复或指控是监考员忽视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这就造成监考员的畏惧心理。因此,监考员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按照自己认为的方式来处理作弊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侥幸心理。
监考不严格,是目前很多高校都面临的现实问题。缺乏预防和处理学生作弊的办法和相关机制,不仅加剧了监考员在处理作弊事件时的焦虑和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效处理作弊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内容偏重考查记忆性知识
在本校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中,携带与考试相关的文字材料(夹带)占比为61.9%,携带通信工具占比为31%,其他方式占比为7.1%(传递、抄袭等),类似夹带之类的考试作弊是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方式。目前,高校较为常用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是总结性评价,一些课程考试仍偏重于考查书本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最终成绩,对平时课堂所传授知识的考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时,划重点、划范围的做法较普遍,这使得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临时抱佛脚,从而应付考试,在考试中实施作弊[4]。
(三)学生的学习投入不足
首先,一部分学生在平时不预习、上课不学习、下课不复习,对平时学业投入不足,这也是学生考试作弊的另一主要原因。学生对学业投入不足,首先表现为旷课,不知道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该门课程考核的相关要求。其次,学业投入不足表现为平时作业的抄袭。经调查,平时作业抄袭在考试作弊的学生中也是比较普遍的。最后,学业投入不足还表现为课后大量时间被与学习不相关的活动所占用,学生没有把课后的主要时间用于学习,而是沉浸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中,且占据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四)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业要求无法适应
首先,表现为没有快速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没有清晰的规划,缺乏必要的学业规划。在低年级时,由于学生刚从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习中解脱出来,进入大学后就认为自由了,空闲时间会多一些,加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这就造成了刚入学时对学习的松懈。而到高年级时,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学习任务越来越紧张,虽然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希望把功课学好,但因为在低年级时的过度自由,基础知识没有打牢,造成专业课的学习倍感吃力,跟不上整体学习进度,很难通过学业考评。因此,这部分学生就选择铤而走险,实施考试作弊。
其次,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就是管不住自己,想玩游戏,克制不住;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但不能坚持;造成学习成绩退步,担心挂科而选择考试作弊。
最后,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对自己的未来根本没有清晰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学习是被动式的。
(五)考试成绩的优劣关系到学生个人利益
在实施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中,不乏学习成绩较好但因受评奖、评优、保研等相关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得更好的名次选择铤而走险。
三、对策和建议
当今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且方式多样。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比如监考不严、考试内容过于偏重考查记忆性知识、学生的学习投入不足、利益驱使、诚信教育的缺失等,这些都是引起学生考试作弊的诱因。因此,预防考试作弊,树立良好的考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考试氛围[5]。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政策
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试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需要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三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要参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制定者要对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是主要的被管理对象,学生参与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可以使他们更加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及遵守纪律的必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感,由认同走向自律,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
其次,学校要明确制定考试制度的目的,表明提倡诚信、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决心。学校要在校内广泛宣传,尤其要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以加强考试过程管理为抓手,强化教育引导,促进优良学风考风的形成。
最后,考试制度要对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学校学术诚信氛围的树立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细化教学管理,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思政,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在处理学校日常事务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诚信榜样,积极促进诚信氛围的形成。考试制度的制定要在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加强监考员应对考试诚信问题的培训
监考工作的优劣与考风考纪密切相关,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须加强对监考员的培训,这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加强监考员应对考试诚信问题的培训,有助于规范处理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提升监考员的履职能力,维护严肃公正的考试氛围。监考员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专题培训会向监考员讲解考试管理制度政策,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学生考试作弊案例讲解,使监考员掌握处理作弊事件的程序;通过向监考员发放问卷答题,使其牢固掌握监考业务流程;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为监考员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此外,还应为监考员提供包括政策解读、作弊证据收集、正确的考试作弊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
(三)以过程管理为抓手,强化考场巡查
实行校院两级考务督导制度,对考试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校级巡查员由教务处选聘,主要负责巡查记录考场纪律、主考及监考员履职情况,协调处理考试中的问题等。学院成立课程考试工作小組,加强考场巡查工作。院级巡查员包括院领导、系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务指导教师等,主要负责巡查本学院主考教师及监考员到岗、职责履行、考风考纪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强调考试纪律,掌握学生考风考纪状况,营造严肃的考场氛围,打消学生考试作弊的念想。通过强化考场巡查,加强过程管理和净化考试风气。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一场一通报”“一事一商议”等制度,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四)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高校较为常用的仍然是学业总结性评价,即偏重于考查书本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明显不足。有些教师在辅导学生考试复习时,划重点、划范围的做法较普遍,这使得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临时抱佛脚,从而应付考试,萌生考试作弊的想法。课程考试方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因此,要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考试方式须改革和创新。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课程考试方式对学生实施作弊行为的影响。考试试题如果只关注考查书本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那么就极易诱发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因此,教师要对课程考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师要认真制定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案要写入课程教学计划,包括考核次数、考核方式、成绩构成比例等。课程考核内容要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取向,减少机械性记忆考题,增大分析、思考等应用型题目。课程考核要充分体现教学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调标准与非标准答案考题相结合、灵活考查与基础考试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其次,教师应将课程考核融入平时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考试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和督促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考试要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真学、真会、真用。同时,考试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师要注重考试结果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实施全过程考核,增加平时考核次数,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细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根据学科特点及阶段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闭卷、开卷)、口试、测验、撰写开放性(探究性)研究报告、提交课程论文、实践操作、综合设计、上机、答辩、提交作业(作品)等方式,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尝试推进“全过程考核—无标准答案”考试。
(五)深化学业辅导,提供学习支持
强化学生学习支持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学务指导教师和学习技能顾问的作用,对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学习方法、技巧、适应性、生活、心理等问题给予指导与帮扶。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及学业水平。
首先,大一新生刚从基础教育学习转换为高等教育学习,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有些大一新生的学业状况令人担忧,基础课程学习不扎实,甚至挂科,这些都为后面的学习及考试埋下隐患;因此,对大一新生进行学业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养成学术诚信的好习惯。
其次,对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尤其是降级学生,更应引起高度关注。这些学生往往出现大量不及格课程,并且在基础课程考核中出现多次挂科。基础课程是后期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会直接影响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一般情况下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得当是这些学生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为此,学校要特别关注这个群体的学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强化辅导,使他们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和考试。
再次,学习支持中心要联合任课教师,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介入,为他们提供辅导和帮助。一般情况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是缺乏学习技巧、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对待考试往往会更加焦虑。因此,任课教师、辅导员、学务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最后,对首次考试作弊的学生实施矫正教育,加强对这些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对考试作弊学生实施矫正的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关心鼓励、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及健康的学习心理、帮助制订学习计划及人生规划、抵制网络诱惑、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等。最终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诚实的学术品行,自觉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六)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思政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加强诚信守纪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教师应加强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强调诚信考试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诚信现状,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此外,要始终把考风考纪教育作为教风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做好学生课程考试前的动员工作,重申考试纪律。
(七)进行个案研究,以有效措施精准遏制作弊行为
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深度谈话,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个案研究。要详细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课程类别、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了解学生作弊过程、作弊方法;了解学生的专业、年龄、年级、平时表现等信息。从以上信息中分析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全面掌握每一位作弊学生的情况,发现有价值的带有规律性的信息,提高考试诚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遏制学生作弊行为。
(八)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
坚持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对作弊行为的认定与处理要遵循公平公正、合法适当的原则。建立考试作弊行为处理机制,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确保学生的处分与学生违规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尊重并保障学生陈述、申辩、申诉等正当权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考试作弊作为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考试作弊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预防考试作弊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很多高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防范,但仍屡禁不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考试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对考试作弊诱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考试作弊行为与监考不严格、考试方式内容单一、学习压力大、利益驱使等密切相关,从制度设立、考试方式改革、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学业辅导、进行个案研究、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使考试在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8-06-21)[2021-01-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韓李涛,吴昊,阳凡林.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J].高教学刊,2020(20):97-100.
[3]姚琦,兰娟.论大学生考试作弊及预防[J].高教学刊,2019(21):148-150.
[4]劳逸,黄艳.高校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原因与教育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6):152-154.
[5]郭婷婷.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X大学的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