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体育之研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2021-01-03张海涛
张海涛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漳州 363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病也涌现出来,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患肥胖、近视的不在少数,体质测试不达标人数日趋攀升。笔者在反复重读毛泽东所著的《体育之研究》的原文过程中,察觉到毛泽东所述今之体育提倡者,非不能创设种种之体育方法,然而今之无效者,外力不力而足以以激动其人之心,不知何为中国体育之根本真义者不胜枚举。在对毛泽东的针砭时弊、深谋远虑感到惊叹之余,可断定《体育之研究》价值和意义是深远的。时今当下,尽管国力日趋强盛,然少年之体质仍令人担忧。本研究试图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应对的对策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从重读《体育之研究》之后的视角出发,希望能给当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建议。
1 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体育之研究》中有提到学者多不好运动,原因有四,一无自觉心也,一积习难返也,一提倡不力也,一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从毛泽东分析的原因里,不好动与其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关系,第一点在当下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不仅仅是青少年人群缺乏促进体质健康的自觉性,其他人群同样缺乏。第二点在各种新观念的冲击下已有明显好转,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已有清晰明确的标准。第三点,在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中有设置针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及评定的办法,并将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作为评价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容,经过试运行后该办法在1991年正式开始实施。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从此有法可依,学校体育工作也正式迈向法制化的道路。同年,国家体委又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通过设置不同组别对测试项目和评定标准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明确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标准和要求,欲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993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等法规政策的相继颁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也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相关工作等提供了法律保障。不得不说法律在给予人们安全感的同时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古有好汉不当兵的谬论,而如今能走向军营是无比光荣的神圣选择。正如第四点,随着学校工作健康知识普及的进一步推进,专家学者对于运动的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再无以运动力可羞之学者。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四个原因之外,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师人格魅力、体育教学方法等也是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2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相关对策分析
《体育之研究》开篇就提到:“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毛泽东当时所理解的体育真正的要义是尚武。中国众多仁人志士试图借助体育来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这是一个国难当头的时代诉求,有其强烈的生存正当性和民族号召力。当时有句话叫:凡是要国家强盛,必先要有健康的民族,要有健康的民族,必先改善人们的体育。这句话放到如今仍旧适用。体育之首要功效,强其体质也,针对上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笔者作出如下分析:
对应自觉性的首先措施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要想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首先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它既同样包括了有规律的日常作息生活习惯、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也同样包括适量的户外体育锻炼。家长老师要共同努力引导和让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比如不挑食、不轻易偏食,少量多吃一些垃圾类的食品,合理的搭配水果蔬菜,坚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熬夜次数以及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要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在给孩子提供营养食品的同时,注意膳食平衡。最主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对积习难返这一现象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既要统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又要尽可能的保障其与相关政策的匹配和协同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与教育层面的人才选拔制度存在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但究其根本,政策与制度之间的隔膜和掣肘必定会对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对顶层设计工作有一个正确且清晰的布局,统筹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改革人才选拔机制,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提倡不力,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应发挥网络积极正向的宣传作用,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减少它对青少年健康不良影响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的正效应。一方面,利用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它继续宣传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利用不断增多的健身类APP和网络健身教学视频,采用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健身知识,并提升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学校、家庭、学生都应该顺应中考体育改革趋势,共同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随着中考体育改革政策的推行,各个省份纷纷改进考试内容提升体育分值比重。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在重视体育锻炼,单一的教育评价方式正在慢慢被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成才理念也更加多元化。
3 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近20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生理形态社会发育机能水平已经呈现明显好转的趋势;尤其是身体营养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几种身体常见病的儿童患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以及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高,尤其特别是大中城市地区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高,城市中具有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经接近25%;学生近视率更是不容乐观,初中生已经接近60%,高中生则多达76%。2017年首次国民学生体质普查报告数据显示,青少年综合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逐渐好转的大趋势,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现行国家体育政策在开展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提高教育方面做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每周两次的学生体育学习课程,每天都要坚持做的晨跑和练习课间操对中小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还有一些应试体育考试,比如初中体育升学考试从一开始就要加试学生体育,把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提高作为一项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标准,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起了得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很难组织全校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只有一年两次的运动会等,这些只能督促一部分参加运动会竞技的学生进行锻炼,所以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4 结论
《体育之研究》的发表已时隔多年,其参考价值仍旧历久弥新。我们要贯彻其中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那么也就是“健康第一”的健康体育观和健康育才观的理念,正就是所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也实际上说这就是毛泽东的基本思想文化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指导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思论理念,解放后他曾向马叙伦致信当时的中国教育部长,强调必须一定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以至于马叙伦还严厉地让人怀疑毛泽东是不是因为他的笔误将其写字顺序做了改变或者把字写错了,殊不知这早已被人误认为这就是毛泽东的基本思想文化主义教育思论理念。然而在当今的学生物质和实际精神体育生活以及环境教育条件已经今非昔比的实际情况下,学生的实际身心体育素质却日益严峻,中小学的学生体育课因为长期受到了小升学和高中考试的双重压力挤压,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附属体育学科:由于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的学生体育略为乐观,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没有了自己一个能够独立接受支配的活动地方和学习时间,但是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工作教育重点仍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层次的体育竞技性和体育运动上,普通高和同龄高校学生的实际身心体育素质和实际精神体育生活仍旧略显不足。获得学生应有的社会关注: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着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大多数中国学生更加的倾向于大学体育课,并且也更偏爱大学体育这门新的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自己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重要问题,《体育之研究》早就已经给出了肯定答案和明确回应。总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治理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实现。要真正使我国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新路,解决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