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防治疫病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
2021-01-03羊艳玲刘晓琴
●羊艳玲 李 燕▲ 刘晓琴
1 历代医学文献对疫病的认识
疫病是古代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统称,有起病急、传染快、危害大、致死率高等特点[1]。“疫”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古代称之为疫疠、温疫、瘟疫等[2]。《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疫,民间疾也。”疫病是由外感疠气引起的一种极其暴戾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与西医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相似[3]。《素问·刺法论》[4]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学中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黄帝内经》同样对疫病从五运六气的角度也分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总称五疫。疫气间可相互感染,其临床表现类似,常可引起大暴发[5]。《诸病源候论》[6]言:“人感怪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明戾气可造成严重后果,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首次提出“戾气”一词,即为疫病之来源[7]。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疫病从未消没。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大约有352次重大疫病发生,经过不懈努力,这些疫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8]。东汉末年,战乱频繁致瘟疫盛行,“医圣”张仲景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以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唐代近300 年间,仅记录在册的瘟疫有21 次,限于当时医疗条件,中医药外治法成为重要方法之一,如佩戴药包、烧熏、涂抹、点眼、洗浴等。明清时期医家对瘟疫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吴有性(字又可)所著《温疫论》是第一部经典的疫病学专著,该书作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专著,对瘟疫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详加论述,为温病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中医防治疫病历史久远,积累了独一无二的精妙理论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及防疫经验,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疫病学体系,这些宝贵财富都值得医者深入挖掘、思考与运用。
2 灸法防疫的历史沿革
2.1 灸材的选取《说文解字》曰:“灸,灼也。”古人通过不断实践,选出既具有药理作用又易点燃的“艾”作为灸的主要原料[10]。艾叶是我国传统中药,为菊科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晒干捣碎加工后为艾绒。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11]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正》[12]写道:“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裏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由此可说明艾叶所涵盖功效之广,一方面,艾制品燃烧所产生的灼热可直达机体,温阳散寒;另一方面可伴随呼吸进入体内,通经活络,安神醒脑,亦可径直祛除肌表外邪,达到“治未病”的目的[13]。
2.2 灸法在防疫中的作用
2.2.1 防治疫病作用 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外治法的一种,灸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灸法的主要承载方式即为艾灸,将艾绒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相应的艾制品,点燃后置于体表相应穴位进行烧、灼、熏,直达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经络机能,匡扶人体正气[14]。并且艾灸具有治疗范围广泛、宜被大众接受、适合自我操作等特点[15]。
应用艾灸之法防治疫毒之邪,古籍均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灸疗的理论基础。晋唐医家最早提出艾灸预防疾患,《肘后备急方》云:“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此后的医家也都认同这一观点并将之传承下去[13]。唐朝时期灸疗更受重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16]记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表明吴蜀之地瘴气肆虐,要去这些地方的人可在身上施用化脓灸从而避免疫疠之邪侵袭。《外台秘要》[17]曰:“艾灸因其温阳补气,扶正祛邪,祛湿化浊之效,行化脓灸至灸疮溃破,犹如‘开门驱贼’,可祛邪外出,杀毒消毒。”以上均认为艾灸可防治瘟疫。宋代以后,又有许多灸疗专著出现,如窦材的《扁鹊心书》,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庄绰的《灸膏肓俞穴法》等。其中,窦材在《扁鹊心书》[10]中写道:“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艾灸、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到了宋金元时期,对于运用艾灸防治疫情的史料记载并不多,究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明清时期的《普济方》对于治疗时气瘴疫和霍乱等疫病的灸法有所记载。清朝时期又有一部灸疗专著《神灸经纶》问世,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灸疗学发展的新高度。在清末暴发的鼠疫中,我国岭南地区在对1867—1911 年流行的鼠疫采用隔蒜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8]。可见,运用艾灸进行疫病防治古来有之,且深受各代医家青睐,疗效肯定。
2003 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曾有医者提倡以艾灸进行干预和预防。王慧[19]对部分健康人以基本穴(风门、足三里)为主进行逆灸应激,以预防非典型肺炎,结果表明逆灸应激可疏通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值得进一步研究。赵宏等[20]为了观察艾灸治疗恢复期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挑选了9 名非典型肺炎恢复期患者,对其施用灸法(穴取膏肓俞、大椎、足三里),加之中西医协同治疗药物应用,结果表明,在经过艾灸之后,患者的低热、胸闷、乏力、头身酸痛等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发现艾灸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
2.2.2 熏蒸消毒作用 从最开始的悬灸到其后的实按灸,古人不仅发现了艾灸的深层次治疗效果,还从中发现了艾灸产生的烟气对人体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21]。《疡医大全》亦有“药气温透入,腠理渐开”的说法。顾世澄认为,艾灸发挥疗效其实是使其温热开启肌腠,从而让药气透入机体,达到治疗效果。近代中医家承淡安先生也曾说:“艾灸的特殊作用,不仅在于热,更在于其特有的芳香气味。”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均总结出艾灸的功效不仅在于温热达里,艾烟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有利用艾烟熏蒸来作为环境卫生消毒的手段,以预防疫疠发生。《庄子》[22]记载“越人熏之以艾”,孔璠的《艾赋》也提到“奇艾急病,靡身挺烟”[23]。晋朝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24]云:“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这是利用了艾灸法进行病室消毒以避免传染。后世《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等医籍均用此法,对患者病床周围进行艾烟熏蒸以防治时气瘴疫。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历代医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艾烟熏治来预防瘟疫瘴气,值得称赞。
利用艾烟防疫实为现代的空气消毒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烟具有抵抗各种病原体[25]微生物作用。此外,燃烧艾叶产生的艾烟对病房空气具有消毒作用,从其相关的细菌检测结果来看,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且无毒,不受湿度、温度或者时间和人员活动等限制,对人体黏膜皮肤也无刺激性。唐娅琴等[26]对中药艾条烟熏病室空气以消毒的方法进行了空气细菌监测,验证了此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艾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渗透作用。艾叶燃烧烟熏时,其味道充分发挥,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不仅能抑制或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较好的镇咳平喘作用。低浓度艾烟的吸入不仅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反而有利于人体,可杀菌、消毒,增强人体抵抗力。金琪等[27]研究表明艾烟不属于危险物,艾烟的毒性与浓度有关,故而日常在艾灸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艾烟浓度,艾灸时间的长短同样也不可忽视。
3 艾灸在COVID-19 防治中的应用与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现今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多次变异,病毒的传染性进一步增强,仅通过唾液飞沫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可传播,具有极其广泛的流行性。病人在感染后所得症状相似,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病死率较高,因此COVID-19 可归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28]。仝小林院士根据武汉的季节、气候、地域以及患者临床表现、起病时机等特点,提出可从“寒湿疫”角度辨证施治[28]。
新冠肺炎自发生以来,中医药显现出特殊作用[29],其中艾灸具有温阳散寒、芳香祛湿的功效,切中COVID-19属“寒湿疫”的病机。众名老专家均提出了将艾灸作为轻症患者初期诊疗的辅助办法。国医大师唐祖宣[30]提出针对健康人、发病前期和早期轻型患者的相关施灸方案。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31],并参考中国针灸学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32],艾灸可用于发热、低热或不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呕恶纳呆、大便黏腻不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型COVID-19 患者的治疗。在制定艾灸方案时,选穴处方以扶正为主,可选取足三里、大椎、关元等。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具有扶正培元、理气降逆、通经活络之效;配合大椎增强机体卫外固表能力,抵御病毒侵袭;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同样,基于不同人群、不同分期、不同症状表现,艾灸的干预方案也随之不同。在防治COVID-19的过程中,早期艾灸可温阳,艾烟消毒可“未病先防”;中期艾灸可祛邪温补;恢复期艾灸可清除邪气,“愈后防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全国各地中医院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地方优势。各地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共同完成的国家973 项目计划“灸法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成果,也应用到抗疫的一线治疗中[33]。2020 年1 月24日,湖北省首个专为肺炎一线医护人员开设的艾灸理疗室开灸。2020年2月13日起,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陈日新教授团队着手使用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患者[34]。热敏灸是一种新型灸疗方法,是通过燃烧艾材产生的艾热,针对热敏态的腧穴,施以消敏的灸量进行悬灸,激发热敏感传和经气传导,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艾灸疗法进入病房6天,共改善22个病人,56人次,成效喜人。另外,吕沛宛等[30]提出艾熏应介入疫情早期防治的方案,为密集接触人群提供一种有效的艾条熏蒸方法。武汉市武昌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以及社区等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了室内熏艾防疫的工作[35]。
艾灸除了在医疗机构中由医护人员施灸外,也可由居家人员在家自行施灸。为了更好地指导家庭防控和愈后患者进行操作,可进一步完善以下内容:(1)明确艾灸的适宜人群及禁忌症;(2)规范居家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安全措施;(3)制定艾灸适宜人群的自我评测办法以及不同人群的灸量指导建议[29]。
在目前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运用艾灸体现了中医预防思想的新实践、新应用;且灸法以其简单、有效、价廉的特点扎根于民众,适合普通居民预防和保健。运用艾灸防治新冠肺炎,对减轻国家与国民的医疗压力,宣传中医药知识,树立全民的健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艾灸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限于早期预防和轻型症状与恢复期的治疗,多为辅助治疗方案。由于临床局限且样本量小,尚未能研究其作用机制。今后可加强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提高试验的前瞻性与准确性,更加科学规范地研究艾灸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艾灸在防控传染病上的价值,使艾灸更好地服务于临床[36]。
4 结语
艾灸防治疫病不仅有古代医家的成功经验,也有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的支撑,可以肯定艾灸对预防和治疗瘟疫均有裨益。艾灸治疗作用广泛,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可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升人体免疫力从而抵抗疫毒之邪;其次艾制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烟可作为简易消毒之法,杀死致病菌,控制传染途径,达到防疫的作用;另外,艾叶较易获得和存储,不易腐烂,也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也可代替普通消毒用品适用于医院消灭空气中的病菌,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省医疗资源。总之,艾灸操作简单、方便使用、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37]。在此次防治COVID-19的过程中,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并重,面对疫病的诊治各有所长,同心协力共战疫。中西医各有优势,在抗击疫病的斗争中,应当互补应用,发挥所长。
艾灸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医传统理论体系的体现,为人民群众健康体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COVID-19 的防治工作中也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体现中医价值。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新时代的中医继承人,当代医者应当努力学习,提升自身本领,传承和发展古人的智慧结晶,更应不忘初心,推陈出新。此外,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必须坚持文化自觉与自信[7],艾灸不仅为世界贡献中医药智慧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形式,也是一种实践中医药特色文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