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效性的探究
2021-01-03王晓雪
王晓雪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既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并且可从会计角度划分为生产用、非生产用、租出、未使用、不需用、融资租赁、接受捐赠等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本身具有使用年限较长、单位价值大、可长期和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磨损并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之中,并且回收后还能形成折旧资金,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引发管理难度大这一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述
1.概念
而固定资产投资则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并以此带动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以及经济效益提升。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形成未来生产和服务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可以为企业长远、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至于相应的投资项目则可以按照行业、投资主体、项目建设性质、项目建设阶段、市场性能以及政府管理权限等,划分为多种多个项目。如按照项目建设性质进行分类,可划分出新建项目、扩建项目以及改建项目等。
2.特点
现代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已经较为普遍,相应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本身就具有单位价值大的特点,相应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也较为巨大。尤其是对电力企业、建筑企业、煤矿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等而言,由于相关工程的规模十分巨大,这一特点更是极为明显。其二,投资周期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基于其而形成的投资项目自然也有投资周期长的特定,投资见效往往较慢,而且需要承受通货膨胀、资金贬值等风险。其三,投资效果不确定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且不少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这使得投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面临着不少风险。其四,不可取替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往往具有转移性较差的特性,一旦选定并进行投资,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调整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弥补,这意味着在投资后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也难以进行改变和取替。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控难度大
企业规定资产投资面临着不少的风险,而且投资项目风险管控难度较大,这使得相应的项目管理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甚至可能引发各种严重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经营发展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投资项目管理中所面临的项目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还体现在企业外部,难以进行完全管控,更使得投资项目管理质量大受影响。其中项目决策者风险是较为普遍的风险,主要指由于项目决策者缺乏战略眼光、资金来源体系不健康等而导致的各种投资决策风险。实施风险指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如管理方案不合理、管理内容过于繁杂而影响管理质量与效率、管理标准不够规范等所引发的项目管理风险,均属于规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风险。时间风险指不能在计划期内完成项目任务的风险。虽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周期长的特点,但是相应的项目内容繁杂、实施难度巨大、影响因素多,很容易因为项目内容规划不全面、项目设计不科学、项目实施经验欠缺等原因而引发时间风险。投资预算风险指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和实际存在偏差而引发的风险,会对企业资金链稳定以及经济效益造成不小冲击。至于运营风险则是指企业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维护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检查缺失等原因而引发的风险,可能对项目带来巨大损失。
2.投资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高水平的投资决策,能够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反之,则会在一开始就给相应的项目管理带来不少麻烦。目前企业投资决策水平偏低,普遍存在决策效率低、决策质量差、决策成本高等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敲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相应的决策效率偏低,可能会延误投资时机,并为后续投资项目管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且投资决策需要项目决策者基于各方面资料以及自身经验展开分析,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可能会因为数据资料有限、分析不够全面、经验不足等导致投资决策质量偏低,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涉及到多领域、多部门、多岗位、多人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人员、设备支持,相应的投资决策成本较高,进而影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乃至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营发展。
3.投资审计监督落实不到位
加强投资审计监督,能够对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分析和督查,从而保障投资管理效果。不过目前企业在这方面的审计监督落实不到位,存在审前调查不到位、风险识别与评估不准确、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追责问题欠缺等问题,导致审计监督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投资项目管理效果。
4.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高水平管理,必然需要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支撑。然而目前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使得管理工作难以在制度的指导下得到有效落实,甚至存在项目管理过于混乱的情况。管理制度的问题广泛体现在权责划分、进度管控、成本管控、人员管理、沟通合作、计划调整等方面,必须尽快加以改善,从而为管理活动的落实提供指导、规范以及保障。
5.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低
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也能准确反映项目情况以及相应的管理情况,为管理优化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偏低,有着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不受重视、档案考核缺乏力度、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归档资料不规范、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有待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善。
6.项目后评价不完善
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落实项目管理过程后评价、装备技术后评价、财务效益后评价以及其他后评价工作,可以准确反映项目运行实际情况,从而将真实数据和预期数据展开对比,及时发现项目运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与项目管理层,进而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后续的项目管理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不过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并不完善,在评价目标确定、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客观性等方面有所缺陷,无法保障后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自然不能有效、充分发挥后评价作用,不利于项目管理优化。
三、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风险防控
落实风险防控是保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以及良好运行的必要手段,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企业需要全面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工作、约束规范工作,完善相应的权责体系和追责问责机制,并由上及下地加强责任监管,提高所有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研究,全面把握整个项目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相应的风险防控工作。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在明确各部门、岗位风险防控权责的基础上,促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从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尤其要根据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企业运行以及项目特点等因素,针对性地构建项目风险指标体系,对各种风险及其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完善管理制度,对每个环节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依据、规范和标准,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尤其要针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重点防范,确保投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完善风险事故紧急预案,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2.优化投资决策
优化投资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可以在一开始便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奠定良好根基。而要优化投资决策,除了投资决策人员要提高自身水平之外,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把握、充分理解、综合运用,才能从信息数据层面保障决策的合理性。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可以在提高投资决策效率、保障投资决策质量以及减少投资决策成本等方面取得突破,进而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效性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基于大数据优化投资决策。对市场发展、行业发展、人员安排、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购买力等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新建投资项目、扩建投资项目、改良投资项目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合、挖掘、分析,围绕项目建设地点、市场定位、外部环境、消费人群、原材料、技术要求、可替代产品、市场定价、市场占有量、市场前景、产品生产数量、现金流量、成本变动、库存等展开综合化分析。然后提出项目投资的目标与构想,进行立项建议,并在立项后基于大数据落实相应的调查、可研报告、商务谈判等工作,之后再撰写项目投资建议书,最后再进行审核批准以及修订等。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海量数据的处理将变得更为简单,同时数据中心的信息价值也会被充分挖掘,从而为相应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也能基于数据支撑实现对包括债务风险、估算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环境风险、投资总额变动风险、投资期变动风险、国家经济政策更改风险、投资决策体制缺陷风险、投资主体心理和行为风险、不能实现预计获利能力风险等在内的各种投资决策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3.加强投资审计监督
做好投资审计监督工作,可以对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和监管,进而促进管理有效性提升,最大程度地保障管理效果以及项目发展质量,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持续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将整个审计监督流程划分为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以及后续阶段,对具体的项目计划、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制定、自查报告编撰、控制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编撰、后续检查等环节进行合理规范,并在此过程中落实项目风险识别和初次评估、风险应对、再次评估风险、风险应对、末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项目风险应对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实施全面立体的审前调查,全面关注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层面、业务流程层面、资金层面等展开调查,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关注前期立项、审批以及投资过程中的相关情况以及风险、内部控制情况等,针对性地制定和优化审计工作方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实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测试,实行“双报告”模式,编撰自查报告与审计报告,指导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后续审计监督的闭环管理,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组织改善经营,有效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关键控制点,构建分别以审计现场组长、审计组长、审计工作领导为主导的三级复核机制,明确规范审计内容,同时对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优化,深层次保障审计有效性。另外,还需要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信息系统应用,优化审计监督人员配置,落实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严肃审计追责问责,推动审计监督高质量工作落实。
4.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进行规范和保障的关键,需要于实践中加以重视和落实。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明确管理制度的总则、管理原则及职责,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进行规范,并对投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对具体责任和流程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规定,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从而保障管理活动有序、高效落实。
5.构建投资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加强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投资项目管理中的价值与作用。基于集中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设计项目档案管理模式,优化项目管理的职能式组织形式、项目式组织形式、矩阵式组织形式,确定项目档案管理网络及职责,为档案管理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档案管理模型图,设计相应的管理环节流程,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健全合同约束机制,完善档案同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档案过程控制,加强对档案移交的监督把关,围绕档案收集、坚定、整理、审核、归档、验收及利用完善相应的管理流程。
6.落实项目后评价
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能够对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把握,进而通过全面性的回顾对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加以总结,并为后续相关决策与管理提供宝贵依据,促进未来新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助力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目标,针对考核评价、专项评价、财务效益评价、装备技术评价等制定具有实践价值的明确目标,从而指导后评价工作开展。基于系统性、实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独立性、动态结合等原则,构建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构建基础结构体系。落实定量指标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转化处理,最后完成后评价,归纳总结项目建设及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获得关键信息,为后续决策与管理提供必要依据。
四、结语
综上可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要求较高,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管理实践中的各方面不足,结合企业发展以及项目特色,针对性地落实相应管理优化活动,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项目能够在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持续发展等方面获得成功,为企业的良好运行、长远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