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与我国绿色物流效益的互动关系分析

2021-01-03王桂双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绿色

王桂双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一、相关内容概述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又称通商,是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方面的组成,对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等发挥了重要价值。在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相互间复杂的交织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事务的发展,并引起了高度重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推动构建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后,国际贸易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驱动着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态格局中,国际贸易发展不可逆,其版图现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单单局限于核心技术、资本多少的竞争,并且更加强调对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同时追求更高的社会环境效益创造,继而由此衍生出了著名且被广泛认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绿色物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绿色物流就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运作模式被提出,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其概念界定目前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在众多的国外学者看来,绿色物流又被视作生态物流、环境物流,强调对生态环境负责,关注从原料获取到用户手中整个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同时还包括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逆向物流。根据我国出版发行的《物流术语》,所谓绿色物流即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物流,绿色物流除了关注经济效益外,还强调了社会生态效益的创造,整个发展链路上的参与主体包括物流企业、物流行政部门以及供应商上下游的企业等。某种维度意义上,绿色物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物,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融合了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物流绩效评估理论等,核心内容包括资源集约、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甚至绿色信息处理等,是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国际贸易与我国绿色物流效益的互动关系

1.基本定性分析

本质上而言,国际贸易与绿色物流是商流与物流的关系,两者的有机配合才能实现商品从供方向需方的转移。定性意义上,国际贸易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基础支持。早在国际贸易发生之前,物流服务具有明显的区域局限性,限定在国境范域内,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快速扩张的规模增长态势,物流需求进一步爆发并且提出了较高要求,驱动着物流管理及技术的成熟。因此,国际贸易成为了绿色物流发展的前进动力,符合世界各国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关系的认知规律,其所为提倡的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满足了各国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绿色物流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保障。高速发展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在商品在转移流通过程中,因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要素价格逐渐趋于均等化,而差异化的物流转运费用则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价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显性表现,决定了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

2.具体项目分析

(1)国际贸易对绿色物流效益的影响

根据对我国各省既往数据的调查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与绿色物流效益有着较高的互动关联度,其中贸易进出口额、国际市场份额、FDI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单位出口产品能源消耗量等国际贸易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具体而言,贸易进出口额、国际市场份额等作为衡量区域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共性指标,影响了物流需求水平。尤其是在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城市,其本身有着相当丰富的港口资源,加之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进出口贸易额、国际市场份额较高,便利的交通设施环境,绿色物流效益水平较之其他地区更高。反观山西等内陆省市,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缓慢,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全国比重的0.4%左右,且多以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结构为主,受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的限制较为严重,绿色物流效益偏低。另外,个性角度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度等国际贸易指标亦对绿色物流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2019年辽宁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255亿元,位居全国第九位,但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制约了绿色物流效益。

(2)绿色物流效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响度体系中,绿色物流效益的产业增值、废气排放强度等评价指标的影响关联度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升级,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已然成为了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体系中的骨干,并在现代创新科技应用的加持下,越发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进展,为国际贸易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支持条件。例如浙江、北京等,虽然物流并非本地国民经济增长的主驱力,但是较高科技发展水平,加之高度的改革开放建设,国际贸易增长态势良好。而在陕西、贵州、新疆等西部地区,其市场经济建设尚未完全成熟,对外开放程度相比其他地区偏低,物流产业增值占比GDP总量较大,能够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环境污染治理强度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以甘肃省为例,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整个环境生态欠佳,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绿色物流效益创造,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建议

1.多方协同发力

基于国际贸易对绿色物流效益的多重影响,加之其本身的价值属性,应当引起多方关注与支持,协同架构起良好的能动空间。具体而言,政府方面需充分发挥主导职能,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通过系列政策支持国际贸易发展,包括税收优惠、营商环境优化等,并基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角,进一步完善我国法规法制,有力衔接国际标准,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严把准入关,防治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等显性特点的产业向区域内转移集聚;企业方面,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体,应当精准关照行业未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充分依托科技驱动创新,转变经营结构模态加速升级,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水平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效益,以此来保证在激烈经济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个体方面,在参与国际贸易生态链的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看待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交互关系,树立科学的环境道德观、绿色消费观,将之有效付诸于实践,大力倡行低污染、低消耗、适度消费的社会风气,携手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此这般,在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下,势必能够打开国际贸易绿色化发展的新局面。

2.扩大贸易规模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习近平“一带一路”等倡议,为了国际贸易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生态下,各地区应牢牢把握机遇,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多元化主体经营,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同步提升抵御单一市场产品价格、政治关系等因素影响诱发的系列贸易风险能力,维护国际贸易增长平稳性。与此同时,还需重视平衡好进出口贸易规模,关注区域经济健康,通过多重举措激活内需,适度降低国际贸易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长期稳定发展。除却上述这些,对于西部偏远地区而言,应充分借力国家引导性、支持性政策的“东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找准自身发展国际贸易的薄弱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交通环境,缩短进出口产品运输路程,提高物流效率、升级服务水平,为国际贸易与绿色物流的协同发展构筑良好基础。基于此,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合法合规的境遇下,适度放宽对外资企业入驻的条件限制,引导外商向西部转移,促进与国际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各区域协同发展,从而让绿色物流遍地开花,实现其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3.优化产出结构

如上所述,国际贸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的比重大幅提升,同时服务贸易的占比亦是不断增长,整个生产力体系方面的变化,正在影响和产生新的世界贸易规则。对此,我国国际贸易的进展亦需适时作出改变,以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处出口贸易结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有力提升产出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此过程中,各地应秉持错位竞争的原则,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背靠特色资源支持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实现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新生态,从而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变化造成的冲击。与此同时,全方位部署“国家品牌计划”,通过对出口商品特点优势的挖掘,并植入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充分依托互联网媒介将之推广出去,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打造真正的国际驰名品牌,强调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而抢占国际市场。除此之外,知识经济时代,要充分依托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各地将之上升至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筹划,出台系列金融支持、考核激励政策机制,鼓励外贸企业扩大相关投资,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引入先进科技装备并加以改造创新,从而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业链条,紧密贴合绿色发展的主题。

四、对绿色物流发展的建议

1.扩大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要完善绿色物流建设支持政策。电子商务环境下,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规模,我国物流体系的建设尚未完全成熟,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的依赖性较高。因此,要精准摆正政府职能定位,加强宏观顶层筹划,紧密关照绿色物流的发展进程,基于对发达国家经验做法的借鉴,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细化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管理与技术规范,适配科学的运行机制体系。例如,严格落实党中央的系列指示精神,针对物流行业制定科学的碳排放上限标准,设立国家专项绿色发展基金,搭配减税、补贴等政策,大力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导引物流企业朝向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的发展,实现绿色物流效益,加持国际贸易发展。同时,绿色物流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单纯依靠某一方的力量周期长、见效慢,要着力于各相关产业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格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应用支持,搭建政府职能引导、企业统筹运作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共享共建,提高国际贸易物流的运输效率、降低运力成本,并基于整个过程的透明化,最大限度地适配供需,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改善基础条件

良好的基础装备水平是加速绿色物流乃至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系列效益创造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国际贸易的需求及要求,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大、成本高、周期长,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本资源投入。对此,地方政府应切实关照实际,根据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拨付专项建设基金,并加强统筹规划,确保专款专用,大力推进大型物流园区发展,打造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将各类运力元素有效衔接起来,不断提高多式联运能力,节约运输成本,为国际贸易发展助力。同时,对于港口资源充沛的沿海地区而言,要联合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加大相关投资,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展开,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从而改善港口在仓储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为国际贸易输出高效服务,帮助外贸企业节约运输环节的成本,辅助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而对于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则需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机遇,利用各项利好政策,进一步畅通国际贸易通道,结合区域经济增长需求实际,加速物流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带动内陆口岸的崛起,借助国际贸易的“东风”,寻求更多创新、长效发展机会。

3.厚实发展基础

绿色物流发展有赖于创新科技与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并由此迸发出无限潜力。绿色物流技术层次的进展,需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认真学习发达国家汲取经验,引进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环节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削减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并注意改进工艺标准,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同时,物流企业亦需关注“绿色物流”发展的必然走向,摆正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自主探索创新科技,尤其要重视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碳捕捉、碳封存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度扩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节能减排转型,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格局;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方面,要从企业层发力,朝向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市场,引入高端人才,并重视加强岗位培训,大力宣传绿色物流思想,强化全体员工的能动意识,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涵养结构,关注行业动态前沿,从中汲取有效经验,拔高整体从业队伍素质,厚实自身发展的智力资本。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精准把握经济市场需求走向,细化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适配科学的方案,加紧校本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绿色物流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活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我国绿色物流效益的互动关系客观存在,并且两者紧密相连,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有赖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国际贸易与绿色物流效益建设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辩证看待两者相互关系的基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多个维度视角发力,包括加大政府支持、推动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育等,从而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学术界能够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善于从不同维度视角切入,提出更多有关方面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与绿色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