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与高考有效衔接

2021-01-03靳汉雄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应试高中语文文本

靳汉雄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甘肃 平凉 743400)

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语文越来越体现它的重要性。我们日常交往要用到语文,工作科研要用到语文,社交政治也要用到语文。在语文能力中,写作是重要的表达工具及载体,而基于当今应试的体系,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和高考亟须有效地衔接。本文将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联系与隔阂出发,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衔接时存在的难题,并提出一系列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有效衔接的方针策略。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联系与隔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联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科目,必然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写”是语文里最难、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思辨和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作文教学也包含了更多思辨和讨论成分。高考作为当今国内相对公平的检验方式,其形式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新课改对于高考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都提出了新的变化建议,其中也不乏作文部分的改革。高考作文有着向论述文和理性语言发展的趋势,而语文的高考离不开对于写作的琢磨和积累。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的隔阂

语文作文教学往往包含多方面文体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语言写作的涉猎往往也更全面,而在高考中,关于写作的考核往往比较有针对性,在文体上也越来越有明确的规定。由于语文的文科属性和高考的应试属性,在日常写作教学和考前应试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的差别。面对高考,必定伴随着许多的套路和技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语言表达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较难以找到平衡点,不是过于偏向应试的教学,就是完全忽视了应试技巧培养,让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割裂开来。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衔接时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内容与高考脱离成两个体系

高考作为一个集中检验能力成果的考试,有它极强的针对性,而作文本身却又包含很广的内涵,因此有部分教师针对这种矛盾,会在日常作文教学和考前应试教学时,使用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割裂显然不利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和高考的良好衔接,不仅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认为有一种写作就是功利化的、用来获得分数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技巧背后的内在原理。这种学习状态并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写作的内涵和机理,并在兴趣中领会写作的奥妙,而容易将写作引入死胡同,把写作当成获得成绩的工具,忽视了写作和表达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生活技能。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将日常话题“试题化”,将考试话题“日常化”,通过这种交叉的方式避免作文日常教学和高考过于分离,促进两者间的衔接和一体化。

(二)过分在意应试技巧而忽视了个性和创新的培养

有的教师也许并不像上述情况,将日常作文教学和高考应试教学分离开来,也总结出了科学的技巧方法,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过于看重技巧的重要性,或是过于急于求成,想让学生尽快掌握那些有用的能获得高分的方法,让学生一味地“照做”,却忽视了学生写作个性和创新的培养。这样做可能短时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和应试能力,却不利于学生长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写作中包容学生个性与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将学生们出彩的想法和表达收集起来,印成文案供学生们赏析,甚至可以开设专题课来让学生们一同品味这些别具一格的语句,既鼓励了有个性和创新的同学,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三)学生缺乏写作的真情实感和独到思考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尝试与高考衔接时,最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习惯去搬运优秀言论和写作模版。同样地,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却不利于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在考场中遇上变化和进阶的题目,很容易就会套素材套句子,而忽视主题和文字的契合性。而这种思考性的缺乏,一方面来自现在压力日益巨大的应试体系,一方面却也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式观念,再加上高压的竞争环境,不允许学生情绪化,要按部就班和步步努力,没有时间去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作思考和体会,自然就很难在写作中表达出独到的思考和真情实感。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师也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和世界的责任,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中凝结表达,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泻出来。

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重视文本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有效衔接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首先我们便要重视学生文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一方面,语文的读、写等各个方面是相互参考、相互贯通的,提升阅读能力同样对于写作能力的精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无疑对于正确理解写作指导文本和领会写作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文本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写作,也同样要重视阅读和写作读题训练,帮助学生熟能生巧,正确地理解题意,写出符合题意而具有深刻内涵和独到见解的文章。譬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写作读题的专题练习,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收集起来,集中地对学生进行读题指导,并引导学生写简要的主旨和大纲,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文本阅读分析能力训练的效果。

(二)重视生活中时事和素材的积累

俗话说,肚子里有墨水才能吐得出话;脑海中有对于实事和素材的积累,我们才能够在写作中游刃有余地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就要重视让学生关注时事,积累各类素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于写作及其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要对于热点和观点有着敏感的神经,并且会抓事件间的关联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热点专题讨论,或是进行好书的阅读和摘抄活动,定期组织素材的学习和分享,促进学生间的资源互换。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在课前设置报纸新闻分享和故事讲述、专题演讲的活动,鼓励学生对于日常的生活和新闻进行解读和挖掘,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复述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论据素材的积累和内化。

(三)重视感性和理性思辨力的结合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衔接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感性情绪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论断和解释,将作文教学中的技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在高考中发挥效用。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文字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文字的培养,让学生在体会到思辨乐趣、提升语文表达和论述力的同时,体会到理性的魅力,体会到语文不只是感性的学科,也是说服的艺术。例如,我们可以适当在教学课程中安排辩论赛等思辨活动,让学生就一话题进行辩论和阐述,锻炼用文字思考和说服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既有利于学生理性思辨力的提升,又能使听、说、读、写相互促进,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的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衔接,有助于写作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笔者提出了若干使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高考有效衔接的策略,重视平时学生文本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好的题干理解力;同时重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时事和素材坚持进行积累,在写作运用时更加游刃有余,将方法和素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另外,要重视感性和理性思辨力的结合,促进学生论述能力的提升,适应新时代的高考作文体制。

猜你喜欢

应试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