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与经典名著融合浅析

2021-01-03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金庸名著论语

林 瑜

(青岛新世纪市北学校,山东 青岛 266000)

我想谈谈自己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思考。

一、每周一则论语,利用好零散时间记忆零碎知识,熟能成诵,日积月累

我一直教小学高年级语文,每次刚接到一个新班,我就会每周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一则论语。我带领学生读一遍后,简单说一下意思就不再提了。孩子们每天早上来到教室,一坐下抬头就看到了黑板上的论语,中午休息后回教室一坐下,抬头看到黑板还是这则论语。也许时间很短,也许有意无意,一周后,这则论语基本上就记在了脑海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检查一下,发现学生最多的记住了17则论语,最少的记住4则论语。无论多少,这些都是他们的课外积累。到了六年级,在学习课文《孔子游春》中,讲到《论语》,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太高了,大家把平时的积累大声诵出来,互相说着其中蕴含的道理,仿佛自己就是孔子的72贤人中的一位,脸上洋溢着光与彩。那一刻,他们感受到《论语》带给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享受;那一刻,他们跨越时空与圣贤对话;那一刻,他们明白要学好经典,充实自己的头脑了。我把握住契机,谈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和以礼治国的理念,以及他所谈的君子与小人的一系列关系。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住了,大家认真地听着,不停地写着。有时还会有同学提出自己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他有那么多君子和小人的名句?他认为君子不器。为什么他会一直去游说其他国君,屡次碰壁后不改初心?等等。我会耐心地回答学生:“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让我们知道君子的品行和坦荡的胸怀。指导我们要如何做一位君子。他向各国君主阐述自己的思想而不气馁,我们感受到他心系天下的情怀,和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决心。”

富兰克林说过:“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而把零散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记忆零散的知识,是我和学生一直在坚持做的。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做法,只要坚持不懈,就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们通过两年的积累对《论语》产生了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他们今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如果说《论语》中充满了先哲们的智慧,他们的话是金玉良言,对我们前行具有指导意义,而中国的四大名著的艺术成就和极高的文学水平对每一位中国人的影响同样极其深刻。

二、抓住名著中的诗词和经典场面切入,引发阅读兴趣,学以致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会接触到《水浒传》中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会接触到《西游记》中的故事《三打白骨精》,还会接触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顾茅庐》。这些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而唯独《红楼梦》只有一个关于笑的点面结合的描写,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点让我感到遗憾。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喜欢看《红楼梦》,至今看了几十遍了,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如果说前面三大名著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而《红楼梦》则是曹雪芹十年磨一剑啊!正像他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书里有太多的东西要揣摩,要去品味。而我认为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更高些,特别是里面的大量的诗词曲赋、对联、谶语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性。然而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去探索这些内容呢?

一天语文课,学古诗词,我讲到了平仄、押韵和一些创作诗词的方法,学生们跃跃欲试,大家开始创作了。在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绞尽脑汁,有的觉得太难了,想放弃。于是我引到了《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说:“香菱一个不怎么认字的丫头都能学会,咱也能学会。大家回去好好看看香菱学诗的过程,曹雪芹写得很细,从开始的不会写诗的人是如何写诗的,到慢慢去模仿别人的诗而不得要领,于是黛玉指导她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一个‘圆’看似用词直白,却写出了空旷和凄凉,感受用字的精妙。最后香菱终于写出一首不错的诗。我们既能学着如何写诗,也能看出曹雪芹这位文学大家是如何贴近人物来创作诗的。”

同学们从此开始读《红楼梦》了。我还拿出《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和对联来讲。理解“好”和“了”的关系,“好”接着就“了”,“了”才是“好”,“ 好了”其实就是“残缺”的同义词,人生百味都在这《好了歌》中。因为我的引导,班级有很多学生成了红楼迷,天天课下和我谈他们对里面人物的认识,有的同学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理解。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一辈子挚爱《红楼梦》了。

而《水浒传》是男孩子喜爱的,里面的英雄好汉很多,相信每一个男孩子都有自己的英雄梦。怎么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到它的文学方面呢?

一次作文课,指导学生如何写动作描写时,我讲到了《水浒传》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一段。我绘声绘色地讲武松如何三激三打的细节和动作,孩子们听得笑声不断。当这篇习作完成后,我发现每个同学的动作描写都非常生动。于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其他描写:比如“火烧赤壁”的场面描写;比如人物性格描写,孙悟空的急性子,所以吴承恩写他的语言都是每句话重复两遍来表现。

正是我抓住了一个个有利的契机,孩子们走进了四大名著,找到了关注点,读起来会更有兴趣。而里面的文学性对学生的作文也有了切实的帮助。当然,四大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在人生的每一个时间段去读它们,都会给每一个人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三、读现代经典名著,感受大侠风范。做一个好人,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我觉得经典不仅仅来自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识,现代文坛金庸先生的系列武侠作品也是经典。我从初中就读金庸的武侠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差不多都看了,最喜欢的还是《射雕英雄传》。特别是资质平平的郭靖因为一系列因果最后成为武功高强的一代大侠的经历,让我思考什么是聪明,什么是笨。人最难得的是什么?一遍遍读,渐渐地,里面的一些诗文和历史文化引发了我的兴趣,品出了好多内容,明白了大侠的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感受到金庸写《射雕英雄传》想用儒家文化来拯救苍生的思想。当我把这些说给学生听时,他们非常感兴趣,眼睛仿佛都冒光了。学生去认真读金庸的作品。学生从郭靖身上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有仁爱之心的侠者。我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庸的文章如此经典?因为他有一颗正义之心,一颗悲悯苍生之心,一颗爱国之心,这些都是他作品的灵魂。

所以我们在读文章的同时,要学以致用,明白文以载道。什么叫文以载道?文章是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和国家倡导的大道。一个人没有灵魂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没有思想就是一堆废话。所以写文章先立意,立意要高。有了立意再想想如何把文章写生动。

古人借物喻志的诗词中,李贺的《马诗》让我们感受到他想要奔赴战场,建功立业的抱负;王冕的《墨梅图题诗》让我们感受到他贞洁自守的气节;鲁迅的文章通过他犀利的文风,想要唤醒大众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南怀瑾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宁静和宽广。所以“文如其人”“文以载道”,要想写好文章先要学会做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明白学好语文离不开经典文化的支撑。我一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喜欢上中国的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如何更好地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在教学中我充分把握好每一次的契机,让经典名著适时地与语文学科相融合,我认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首先要喜爱经典名著,加强自身修养,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化的力量,不要仅仅去让学生背经典内容,更应该去引导学生用活经典,学以致用,文以载道,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让经典名著迸发更灿烂的光彩!

猜你喜欢

金庸名著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金庸的财富江湖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