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21-01-03玉洁茹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力想象

玉洁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205)

传统语文课堂极为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相对较少,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不利于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意境理解能力等培养。为改变这一弊端,现代语文教师开始尝试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改革。想象力以及其他方面能力培养,成为了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想象力培养,具有诸多优势,具体内容如下:

一、想象力培养重要性

想象力培养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内容展开理解,使其在想象力的帮助下,真正感受到作者当时心情与心境,进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深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展开分析;②对学生想象力展开培养与带动,能够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带动起来,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保证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水平;③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现有思维局限,让学生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与知识面,在做好想象力培养的同时,高质量展开创新思维训练,进而达到预期语文教学目标。鉴于想象力培养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对想象力培养方式方法展开探讨,显得极为必要。

二、想象力培养方式方法

(一)运用文学形象,丰富学习表象

表象储备是保证想象力顺利运用的关键,在实施想象力培养过程中,老师可利用部编版教材在教学内容设计与编排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各种文学形象的合理运用,丰富学生表象,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想象力。老师应保证学生对于文学形象意义与内容掌握的全面性,要利用形象做好表象转化教学,以便为后续想象力运用做好铺垫。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为例。在利用此课内容对学生展开想象力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利用作者对于黄河的颂扬,让学生对黄河及其形象展开分析,并要尝试通过联想,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展开讨论,以便在有效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对《黄河颂》的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语言修养培养,应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形象意义与内容的同时,对学生展开想象完整性、概括性以及深刻性训练,应保证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以便为后续表象充分利用提供可靠保障。老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于这篇文章逐句、逐段的见解,以便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保证他们的想象质量。

(二)构建教学情境,拓展想象空间

学习氛围创设是展开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情境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翅膀,自由进行想象与创造,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以《社戏》教学为例。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在正式展开教学情境创设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各项内容展开分析与研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保证情境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需要做好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时间设计,即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也要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确保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文章内容展开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此课老师可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播放一小段社戏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情境之中,确保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要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及探讨空间,使其全面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保证学生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性发挥。

(三)重新组合表象,训练想象能力

表象与想象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虽然想象是以表象为基础的,但表象的大量积累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想象能力,个体需要通过对表象自身规律的运用做好重新整合,进而展开各种想象。所以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表象积累方法,同时还要通过训练增强学生们的表象重新组合能力。

在实施表象重新组合能力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表象观察能力、联系方式探寻以及联系后发展方向分析等方面能力展开训练,可从客观入手实施学生想象力培养,并在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帮助其进入到自由想象空间之中。如,向学生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自拟题目,根据画作内容进行故事编撰。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需要对画作内容进行充分观察,掌握各项细节,并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故事梗概以及发展大纲等,要通过想象完成故事情节创作以及具体内容优化等,可对学生想象力以及各方面能力形成有效训练,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老师需要明确,学生想象力培养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可利用文章分析以及作文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表象重新组合能力展开培训。可通过设计一些较为抽象的材料形象,利用情节残缺补全或静态事物动态化等手段,对学生展开有目的性的训练,以便对学生有意想象形成有效带动,确保其可以掌握更多形象创新以及形象组合方式方法,切实达到有效强化学生想象力的目标,以便为学生语文学习带来更加理想的体验,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四)利用写作训练,带动学生想象

在日常展开想象力训练过程中,需要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写作业务,以便帮助学生做好融会贯通,确保其能够达到良好的想象力运用水平。为达到这一点,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利用阅读文章对学生想象力展开调动与引导,要保证能够将学生的写作意愿充分带动起来,确保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之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保证学生积极性。同时,为避免对学生形成束缚,在学生进行写作时,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与想象空间,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以便使其灵感与创意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会激发出浓浓的写作热情,同时也会对学生想象力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当学生是按照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来写文章时,文章内容也会很容易带有温度与情感,此时如果学生写作存在一些技巧性的问题,要以较为委婉的方式告知,并要及时对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与情感运用进行肯定,以便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达到切实提升学生想象力水平的目标。

(五)巧设问题训练,做好想象培养

由于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相应训练,以便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点内化。问题训练作为较为有效的训练方式,是现代教师较为常用的训练手段之一。在实施问题训练过程中,可利用教学知识点,巧妙设计各种问题,以便利用问题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带动起学生的思维热情以及互动热情,保证其可以主动投入到思考之中,进而获得良好的想象力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藤野先生》一课进行学习过程中,老师可利用问题“在鲁迅先生眼中,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细节能够表现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藤野先生的性格”“猜测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的情感”等,对学生思维展开训练,并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对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之间的故事展开想象,写出一些趣味小事,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本课文章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想象力锻炼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极为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想象力作为创新思维培养重要内容,自然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想象力培养过程中,老师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运用,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等,做好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计。教师需要保证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习需求的契合程度,应通过巧妙规划,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带动起来,进而形成有效训练,达到不断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效果,以为学生今后高质量的语文学习打下坚持基础。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