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

2021-01-03哈战荣牛子谦

关键词:经济社会格局阶段

哈战荣,牛子谦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简称“三新”),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目标早日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在2021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座谈会开幕式、3月召开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能准确判断我国当前发展处在哪一历史方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要将新发展理念切实贯彻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努力构建以“两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1]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凝练表述。“三新”三者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促互进,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应有理念和发展格局。精准把握三者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我们更好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更好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一、新发展阶段是对我国当前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阶段性划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更高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做出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十四五”时期是在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个五年,自此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历史定位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认清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事关我们发展成功与否这一根本性问题。方向性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思考和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而这其中的“现在在哪里”就是指明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而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做出的科学判断和精准划分就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很好回答。其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积累发展成果的必然结果。虽然我们目前还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于我国初级阶段发展特点的认识,深刻理解我们的初级阶段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起步阶段,我们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积累过程。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两步走”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提出“三步走”战略规划,再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时代新“两步走”发展战略,每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精细化划分与每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的精准性定位,都能充分体现出我党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科学的发展阶段规划。另外,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也要求我们党要以辩证、长远的眼光,对我国当下发展的历史方位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再次,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更高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策略,旨在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疏通经济发展脉络,最终成功夺取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胜利。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均圆满甚至超额完成,长期困扰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步解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述,并将其作为党制定“十四五”规划和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依据,既适时又及时,也非常科学。

总的来说,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目标的制定和实践发展都要以新发展阶段作为具体现实依据,决不能脱离现实,超越发展阶段,或者裹步不前。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坚强、最具领导力和号召力,时刻都能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将各方力量和所有人的愿望吸引、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如期达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圆满实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必须持久维系,而不能疏忽毁掉。

二、新发展理念事关我国发展目标、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经过我国经济发展检验过的先进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核心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的指导思想则是发展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这是党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指导要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3]当然,党中央着眼于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现状,为发展理念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更高期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班式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不同时期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均做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这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主要的,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力量。”[2]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动摇,而且要使其内涵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得到深化,使其作用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凸显。

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提升两个层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发表过一系列讲话、多次做出过重要指示,其背后无不彰显出全党上下对于创新及其作用的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思路、发展新理念,不但有效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赢得了全体人民的广泛信任和大力支持。理论创新层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指引下,我们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了全新的阐释和更为深刻的理解。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我们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规划与目标,贯穿其中的就是要凸显协调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为“开放”的发展理念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继续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牢固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了以发展实现共享、以共享推动发展。[4]技术创新层面,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5]在今年三月份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反复强调,我们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6]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创新水平和科学技术有了明显提升,正在由过去的陪跑转向现在的并跑、领跑,发展势头很好。但得承认,在一些重大科技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把科技创新和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两个战略抓手抓紧抓好,特别是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独立性和可控性,高度重视高精尖企业和高级科创知识分子的集聚和发展,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高强度投入,努力激发中小企业的创造活力,通过政府一系列政策手段不断激发各类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不断对创新提出更高发展要求,切实做到以创新激活力、促发展。

因此,新发展阶段必须做到以发展为重心,解决好发展观念等重大认识问题,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把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平衡、包容性发展,确保将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新的发展应用,以持久发展化解当前我国社会的各方面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看重“量”到追求“质”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三、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等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综合因素所决定,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顺乎我国当下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规划,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内外要素等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综合因素所决定,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顺乎我国当下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讲到,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是重塑我国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中占领新高地的最佳战略选择。自此,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理念就成了我国“十四五”规划乃至未来很长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遵循不断被强调、宣传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建立以“两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作用。

首先,我们要做到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针对如何顺利完成我国“十四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都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国内大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6]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国家,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稳定的政策扩大内需,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尽可能吸引更多外国公司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建立完整、健康的内需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规模投资需求;另一方面,聚焦扩大消费需求,并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为扩大内需夯实基础。在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同时,也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比如,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在线教育、网络教育与娱乐、互联网诊疗等新式服务,积极探索智慧超市等一系列新型消费形式。随着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完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联系会更加密切,也能为广大亚非拉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遇,为我国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的国际商品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情况下,必须关注外部循环的畅通性、竞争力,努力提高我国外部循环的质量水平,创造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独特优势。要达此目标和要求,就要继续巩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原有优势,尤其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外部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摒弃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错误观念,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多方面的对外开放。在开放型的新发展阶段,必须逐步推进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和治理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形成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与创新的局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价值分工体系中,我们的地位也不断攀升,我国通过自身发展已将发达国家经济体与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在加快形成分工合理的全球价值流通体系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为建构一个二元互促的新发展格局,我们仍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升现代市场经济的管控能力,不断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加快形成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相配套、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外需与内需相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最后,要形成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就必须打破我国内外部循环联系的制度性障碍。就当前的现实状况而言,能否打破障碍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国内规则与国际制度的有效衔接,并成功构建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这就需要对标国际惯例,建立国内、国外相互连接的经济运行规则及标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捷化的营商环境,完善和疏通国内、国际循环互联互通的顺畅机制和重要通道。为此,我们应加强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尽最大可能实现资本、技术、人才跨境流通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要素,促进国内生成要素量、质齐升,达到优化国内供给结构的目的,为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建立起强大的要素和产业支撑。同时,要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不断优化商业环境,在双循环背景下,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和协调性能力,使企业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自身的飞跃式发展。

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危”与“机”并存,我们能否转“危”为“机”,化风险为优势,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正确的战略选择。就需要我们不仅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精准辨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挑战与机遇之间存在的关系,更要准确研判国内外不同发展时期各要素演变的新趋势、新规律,从中寻找到化“危”为“机”的战略路径,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尽早占领竞争优势的制高点,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力量。

四、新发展阶段定位、新发展理念提出与新发展格局规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决定了他们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互促互进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也即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制约、影响、作用的情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的执政党。党基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提出的“三新”理念同样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芒。

首先,新发展阶段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定位和现实基础。正确判断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确保我国能在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前进,实现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发展阶段我们会面临机遇,也会遇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与困难,化不利为有利,为我们创设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众多灾难性事件,如“黑天鹅”事件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都对全球贸易和金融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也给近年来本就低迷的世界经济蒙上了更深阴影,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格局也因此发生着深刻变革,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而言,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新时期我们在物质生产上还没有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尤为突出,都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新的发展理念、实施新的发展格局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世界未有之变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全局”两个大局正好催生了新的发展格局,深化了新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们党强调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格局的大力构建,就是根据新时代新阶段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其次,新发展理念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科学理念,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遵循。新发展理念的生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全党上下通过“十三五”以来的各种实践,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断升华。面向未来,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贯穿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全领域。在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国内和国际等重大关系时,需要运用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去抓机遇,战胜挑战。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较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农业基础薄弱,不同地域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生态和环境保护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弊端顽疾。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需要我们在依靠国内大循环为其拓展渠道和方式的同时,一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始终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7],利用好国外循环,为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新发展格局的建构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与落实。成功找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建构新的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我国发展道路的重大调整,是对我国发展战略的整合与提升,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潮流和特点,通过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逐步打造适合我国情况、能带动经济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二元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坚持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战略基点,完善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三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规划和全新布局,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具体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内在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原则,同时也体现出新时代发展的总特征。新发展阶段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又一更高级别的发展阶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理论升华,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营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长远战略规划所做的科学设计,也是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发展优势所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三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回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布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具体部署,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重要现实指导,必将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综上所述,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科学定位,新发展理念是在新发展阶段党带领全国人民必须一以贯之的实践指南,新发展格局是顺乎我国当下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布置,三者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做出的历史性研判和系统性战略规划。三者紧密联系、互促互进,不断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积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格局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