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设计及策略探讨

2021-01-03许舒华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知识点文章情境

许舒华

(福建泉州第十七中学,福建 泉州 362121)

引言

设问导学是一项以“问题”为探究重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特色的生活、实践、实验问题进行导入,指导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在自主思考中掌握语文知识点的理解方式。由此可见,为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减少对理论的讲解时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便充分活跃语文教学课堂,也能让学生逐渐掌握传统文化、修辞手法。

一、设问导学法的内涵

设问导学法要求教师利用制订的教学计划,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计划,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可为学生提供思考环境。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制订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模型,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问题的逻辑、理解方式进行探究,逐步掌握知识点的理解技巧,提高语文教学的核心效率。通过收集、总结书面问题及学习目标,侧重对各类知识点进行延伸和展示,打造出一个科学的、有效的、个性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掌握各类学科知识的理解方式,并站在综合角度思考语文学习的困境,可帮助学生在体验式理解、探究性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

二、设问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侧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科知识储备能力,针对各知识点的内容创造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的探究结果及研究思路,以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学科能力。因此,设问导学法可让学生在“设”“问”“理解”三个阶段进行探究,其间学生可结合教师所提及的问题串收集资料,以小组探究、小组实践的方式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联想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学生也需要在逐步理解中进行记忆,结合各类设问思路研讨作品的主题思想、文章情境、历史发展方面的语文元素,可让学生在指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进而在规范、持续、可靠的教学理解中明白抽象知识点的内涵。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设问导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实践科学语言教学形式

组织适合学生接受的学科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烦琐的说教环节,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内涵。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规范板书,采用知识点梳理的方式标识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期间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部分学生在理解期间还会出现无法辨别语言错误、字形含义的问题,教师应当精准组织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思考难度适中的问题,再结合行文逻辑判断出各类字词、歇后语、名言警句、修辞手法的应用方式,以便让学生在拓展理解期间明白“导学”的本质含义,进而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冷静的思考,可让学生在“静心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让学生联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多媒体视频元素、探究问题展开深度的思考及分析,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文知识点的本质。总之,打造出“交互式”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思维辨析,可构建出一个活跃、个性化的课堂氛围。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语文活动课程,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研究问题收集关联性的学科理论,并为此展开教学设计创新,有利于不断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认知。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探讨各类知识点的展开方式,合并围绕所设定的实践问题落实教学重心,可帮助学生在衔接理解、思维辨析、问题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导课”和“学习”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导课重点落实时,教师可不用提出问题的结果,仅给予学生理解思路,要求学生在合作、理解、分析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思考,这对提高设问实践、问题理解、问题设计的教学效率是有利的。

四、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的创新策略

(一) 设问教学

1.以问导学,注重启发式教育

为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教学计划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指定的段落进行思考,并在体验期间掌握鉴赏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围绕各类教学问题展开思考。其中,教师应注意主要问题应与课文相关,且问题要与教学计划相关,可确保主体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例如部编版《春》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如萌芽的小草、百花争艳的花朵等情境,促使学生更快速融入体验学习。其次,教师可提出这一问题:“思考朱自清《春》这篇课文中,他对春天的理解是什么,怎么评价五幅图的内涵?”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收集关于“五幅图”分别讲述了什么。其中,部分学生想到“春风图”是这五幅图中的最后一幅,它描述了春风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元素,而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无形的。此时,学生还想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写出了春风所带有的生机。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设问进行品读与思考,逐渐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理论元素和精神元素,指导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展开探究,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挖掘语文导课学习的魅力。要求学生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语文材料,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属于个体的言语逻辑,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

2.问题串导入,展开连环设问

利用问题串进行导课教学,可促使学生对一连串问题展开思考研究,这对学生个人发展是有利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应设置合理的设问问题,促使学生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思考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进而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侧重开发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问题进行汇总,帮助学生形成语言逻辑。例如部编版《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关于秋天的元素,尤其是可展示出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中古人对秋天的理解。此时,教师可播放关于本课的导读音频,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史铁生是一个怎样的人?②“我”的性格是怎样的?③母亲看到“我”的颓废后,她做了什么事情?④文章借助秋天表达了哪种思想感情?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串,要求学生对作品各段落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根据导学设计方案进行思考。在理解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砸碎玻璃”“将物品甩向墙壁”“暴躁的性格”“双肢瘫痪”等元素,这些元素正说明了他心理是抑郁的。理解作者的心理特点后,学生发现关于“母亲”的字眼,包括挡在窗前、央求、敏感等字词。学生收集与母亲相关的元素后,教师还可对本问题进行深入设问,提出:“当看到儿子双腿瘫痪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儿子有哪些心理?”在更深入地理解分析中,学生需自主找到与课文相关的关键字词,收集与儿子心理活动相关的元素,以便让学生在更为准确地理解分析、理解感知中掌握文章中“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对这些问题串进行总结,采用引导式指导学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并理解文章,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体验认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理解,获取语文课程中所需求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逻辑。

(二)导问教学

1.迁移导问,建立拓展性文本

为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当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内容,指导学生根据拓展性的问题展开联想和思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不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解决措施。拓展性文本创新中,教师也可设立成套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实践、理解、感知的过程中融入学习情境。例如在部编版《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文章的理解思路,即“爱新衣”“做新衣”“看新衣”“着新衣”四个角度,要求学生自行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此期间,教师可阶段性提问:①你怎么评价“皇帝”对服装的喜好?②文章中有哪些“不敢说真话”的?试着说说这些人的想法。③最后是谁说了真话?④童话从侧面说明了什么?⑤生活中有没有像童话中皇帝那样“掩耳盗铃”的人?此类导问问题是基于文章意境、内涵的深入理解,需要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出发,并使用3~4个词组概括出文章的重点。例如在②导问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发现朝中大臣、皇帝随从都怕说了真话后,引来杀身之祸,为保全自己,要在小人面前“阿谀奉承”,这才有了所有人都说新衣“好看”的原因。在第③个问题理解中,学生通读全文后发现只有一个小孩子说了真话,而小孩的性格是天真自然,敢于用自己的第一直觉说出自己对美、丑的看法,自然就下意识地说出自己对皇帝新衣“感觉不自然”的想法。总之,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在讨论课内思想的同时,厘清各个问题的解决措施,再指导学生由课内迁移理解至课外,可让学生掌握自己所提到问题的见解。同时,为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应当重点阐述虚拟的童话故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逻辑,指导学生自行提炼童话故事的构想思维,打破原有的语文学习观念,可让学生在导学训练、讨论感知、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掌握童话故事所特有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感受语言文字和童话故事的美,可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个性化导问,凸显文章争议

设置个性化的探究问题,尤其是导入趣味性较强的理论内容,可让学生逐渐形成对文本的亲切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可方便学生带入自己对生活元素的见解。因此,教师应当提出个性化探究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可方便学生快速融入体验式学习。同时,教师应引出具有争议的、自带话题社会热点问题,可方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现代小说、散文、故事的能力。例如部编版《孙权劝学》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吕蒙在学文前和学文后鲁肃对他印象的改变,然后引入“士别三日,然刮目相待”这一话题,促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内涵特征。其间,教师可提出:“如果没有学习,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在这个话题研讨中,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争议问题。部分学生想到当前知名的网络主播,且部分网络主播的学历比较低,他们认为网络游戏主播门槛很低,认为学习无任何用处,进而导致学生形成了负面的思想认知。另外部分学生就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提出“人应当在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成长,因为只有学习到新颖的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观,从网络主播这个群体看,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记者、历史学家、音乐家所表现的直播内容就更有深度,而仅从搞笑一类内容输出作品,看久了也会厌倦”。通过指导学生在实践、理解期间体验更全面地认知到争议性话题的内涵,并从中逐步感受到本文所阐述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在改变自己思想认知、理解语文理论的过程中掌握各类问题的理解方式。总之,教师应教导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分析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再从中落实教学计划,展开文章的阅读和教学渗透。通过指导学生在文本、观点、个人感知中逐步改变自己的实践感悟,可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快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结合小组合作体验,渗透优质导学理论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疑的过程中发现学习方面的问题,并重视对各类知识点展开拓展性联想,可帮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部编版《讲故事的人》的教学中,教师则可指导学生围绕“讲故事”这一元素,在发现、理解、体验各类故事的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自主体验期间形成学科学习兴趣。其中,学生可自行分析莫言笔下的修辞特点、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文章中的‘最’字可以表现莫言对母亲的思念?文章的创作灵感都是源于苦难吗?整篇文章都是关于‘追忆母亲’的介绍吗”等问题。此类问题也逐步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好奇心,这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是有利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创新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出发,重视采用设问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的学科理论和学科思想,方便学生更深入地展开问题理解和思考。同时,教师也应当合理设计教学导入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情境分析、问题串等教学思路设计语文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知识点文章情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