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翻译“六关六观六品”论
2021-01-03王强
王 强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一、引言
现在学生做翻译,就像几十年前的会计在记账,一手按手机(好比算盘),一手写译文,心里想着“一机在手,翻译不愁”,译作质量令人担忧,从以下两例学生译文可见一斑。
(1)原文:AAA公司创立于2008年,现拥有信息技术、汽车和房地产三大产业。
学生译文:AAA Corporation built / established/ found in 2008. Now it has …
修改译文:Founded in 2008, AAA Corporation now has …
(2) 原文:The processing power of a highly optimized framework for deep learning and a fast GPU can be amazing.
学生译文:高度优化的深度学习框架处理能力和一个快速图像处理器的结合,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修改译文:高度优化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快速图像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令人称奇。
例(1)的学生译文动词用的不对、语态不对、句式也不紧凑。例(2)的学生译文断句错误,没有找对主语,没有识别出processing power为两个并列项所共享。要想做好翻译,尤其是学术翻译,这些错误必须予以纠正。
近年来,笔者一直给英语和翻译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MTI讲授《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比较与翻译》《学术英语翻译》和《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也评阅了数十份翻译专业本科生和MTI的翻译报告,主要是信息通信技术相关资料的翻译报告,发现学生译文中存在着一系列错误。同时发现翻译报告总是在套用那几个老理论,比如功能对等论、目的论等。这些现象,在开设有翻译专业本科和MTI的高校都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那些陈旧的西方翻译理论并不是为学术翻译或科技翻译而提出来的,并不适用于(至少不完全适用于)学术翻译,而且那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未必能够掌握,容易盲从或产生误解。
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我们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翻译报告评阅,坚持自己收集、分析英汉互译实例,不从任何教材、网站或公开资料中选材,尝试提出学术翻译“六关六观六品”论,旨在为学术翻译提供新的、合理的、实用的方案,培养称职的学术翻译译匠。
二、学术翻译的“六关”
要想做好学术翻译,最首要的、最基础的是要讲技巧,重视语法、措辞、语态、词类、句式和语序,过“六关”,包括:
(一)语法关
对学术翻译而言,重要的不是词汇问题,因为句子不是词汇的简单累积。相比之下,语法更重要。语法相当于词汇或短语之间的关系,如果关系弄错了,哪怕词汇译得再准,整个句子也将译错或无法理解。例如:
(3)原文:With separate modules for accounting,finance, inventory, human resources, and many, many more, ERP systems, 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 represente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学生译文:在会计、财务、库存、人力资源和许许多多的ERP系统中,德国的SAP系统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了信息系统集成的先进水平。
修改译文:ERP系统设有会计、财务、库存、人力资源等多个模块,代表着信息系统集成的最高水平,尤以德国的SAP最为领先。
例(3)原文里有很多逗号,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受此影响,学生译文断句错误,忽视了many more后面的那个逗号,误把many more和ERP systems连起来翻译为“许许多多的ERP系统”,最终导致误把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当作全句的主谓结构。事实上,原文里的more是个代词,而不是作修饰语修饰ERP systems,全句真正的主语是ERP systems,而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只是伴随,并非主谓结构。修改译文明确了主句结构,先翻译ERP systems … represented …这个主句,再翻译with …短语。
(4)原文: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the more the waves travel in a line-of-sight characteristic.
学生译文:频率越高,波在视线特性中传播得越多。
修改译文:频率越高,波越会以直线形式传播/波的传播路径更接近于直线。
例(4)原文中的the waves后面还有谓语部分,因此the more修饰的是in a line-of-sight characteristic,是形容直的程度或多么地直,学生译文误以为是修饰the waves,这种修饰是不可能的。另外,in也不是“在……中”的意思,而是指“以……形式”,这不是词汇问题,而是语法问题。
(二)措辞关
学生做学术翻译,往往不知如何措辞或选词。手机词典上,输入一个词,往往有很多义项弹出来,究竟选哪个呢?很多学生都不假思索地选第一个义项,而这往往是错的,有时可能是最后一个义项合适,也可能所有义项都不对。例如,communication device有学生译为“交流/沟通/交际装置”,其实都不对,而要译为“通讯/通信装置”。由于词义的流变性[1]131缘故,特定学科领域里一词多义现象时有发生,要注重常用词汇的专业化,根据上下文缩小词义范围,合理推测词义,而不能依赖电子词典随意选择义项。例如:
(5)原文: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virtual worlds do not model the real world as closely as we would like.
学生译文:这不仅是因为虚拟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紧密/密切模拟现实世界。
修改译文:这不仅是因为虚拟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
例(5)原文是关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closely修饰“模拟”,最佳义项是“逼真地”,但这个义项并没有出现在任何电子词典中。
(6)原文:The central offices contain switching equipment that routes content to its final destination or to another switching center.
学生译文:中心办公室包括……
修改译文:中央交换局包括……
例(6)原文是关于通信领域,central office不是“中心办公室”的意思,而是指“中央交换局”,只有在专业词典中才能查到。
总之,不能随意选择义项,而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本所属领域确定唯一的、最佳的关联义项,或曰“咬文嚼字”。这也说明,“译者的常识、学识越丰富越好”,要“有点治学训练”[2]38。
(三)语态关
英语倾向于用被动态,汉语倾向于用主动态。汉语的被动句是受限的,一般用于不利、不幸的情况[3]123-131,所以翻译时要慎重。例如:
(7)原文:If a criterion is met, the traffic is routed between the networks; otherwise, it is stopped.
学生译文:如果一个标准被符合,通信就在这两个网络之间被路由;否则,就被停止。
修改译文:如果满足某个标准,就建立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路由;否则,就予以终止。
面对英语的被动句,很多学生只会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往往一“被”到底。这种形式对应会引起译文语法错误、语体不合[4]54。原文纯粹表示客观的情况,不表示任何不利或不幸的情况,所以不能译成汉语的“被”字句。修改译文采用汉语的无主句和简化被动句翻译,没有出现一个“被”字,通顺且符合汉语习惯。
(8)原文:朴槿惠案一审判决今天宣布。
学生译文:The first trial against Park Geunhye today declares/announces.
修改译文:The first trial against Park Geunhye will be declared/announced today.
例(8)原文是汉语典型的意义被动句,即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这是意合语言所允许的。但是,对以形合为主的英语来说,要把这种被动意义用结构被动句表达,即will be declared/announced。英语不支持trial ... declares/announces这样的意义被动句。
可见,汉译英时,不能仅看中文原文里是否有“被”字(这种情况很少),而要看意义上是否有被动意义(这种情况更多)。如果有被动意义,就有必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四)词类关
英语单词有形态变化,体现不同的词类,不同的句子成分要用不同的词类来充当,不能随意,名词、形容词、介词一般不能做谓语,动词原形一般不能做主语等等。相比之下,汉语形态变化少,一个词可以同属于多个词类,这一点在汉译英时尤其要注意。例如,在汉语中“必要、成功、快乐、分析”等词无需变形就可以充当主、谓、宾等多个句子成分,但英语中则需要做相应的变形,如necessitate - necessary -necessity、succeed - success - successful、happy- happiness - happily、analyze - analysis -analytic,很多学生混用,不区分词类。例如:
(9)a. I against this argument.
b. I successed, he not happy.
c. I will analysis this argument.
d. Kick the door is a mistake.
(9a-c)误把介词、名词、形容词当动词,(9d)误把动词原形做主语。
(10)原文:Functions include the ability to type and edit text, format fonts and paragraphs, and add, move,and delete text throughout the document.
学生译文:功能包括键入和编辑文本、格式/格式化字体和段落的能力,并在整个文档中添加、移动和删除文本的能力。
修改译文:……给字体和段落进行排版……
例(10)原文中的format显然是做动词用,因此不能译为名词性的“格式”,而要译为动词性的“给……排版”,当然更不能译为“格式化”,那是指对硬盘、软盘进行重新分区,而且“格式化”后面不能跟名词。
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以下更多因词形不同而造成意义不同的实例[5]138-141。
(11)a. logical address 逻辑地址 vs. logical addressing 逻辑选址
b. network technology 网络技术 vs.networking technology 联网技术
c.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码调制 vs.pulse coding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
d. bridge 网桥 vs. bridging 桥接
e. signal transmission 信号传输 vs.signaling speed 发码速率
这些都说明一个词做名词用和做动词用的意义不同,也说明词类是学术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句式关
英汉语句式的分类标准不同,英语句式一般是按照句子成分来分类的,而汉语句式一般是按照功能和意义来分类的。刘宓庆[6]245,403主张,做翻译要灵活安排句式,涉及句式的选择以及句子在上下文中的适应性问题,抓住句子的骨架含义之后,再找出词项之间的语法关系和主题关系。学术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句式,而要以忠实、通顺为标尺。例如:
(12)原文:共享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以及在网络中交换信息,就需要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实体的通信。
学生译文:Sharing resources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network require/need/demand implementing communication of entities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修改译文:Communication of entities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is necessary for resourc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computer network.
例(12)原文的句式可以概括为“共享……以及交换……需要实现……”,显然有4个动词,学生译文受此影响,按照原文逐词对译,也译出了4个动词,结果不符合英语的静态特征。修改的思路是,鉴于英语句子少用动词,最好只有一个动词,而且这个动词最好是be,先把汉语句式提炼为“……以及……需要……”,这样还不够,因为英译时还不得不有require之类的动词,不够静态。因此,还要继续把汉语句式转换为“……是……以及……所需的”,就是为了直接转换为非常静态的英语句式… is necessary for … and …,充分利用英语的形容词和介词表达静态的特点。然后往里面填充名词化的词汇,如resource sharing和information exchange,就有了上面的修改译文。课堂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这种句式转换的思想。
(13)原文:设计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是逐渐进化的。
学生译文:Development of design, lik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s gradually evolving.
修改译文:Design developed gradually as mankind.
例(13)原文的句式在英译时显然可以简化,因为“发展”一词出现两次,而且,“历史”一词已经包含了“发展”的词义,“发展”与“进化”又是近义词。因此,不宜按照原文逐词对译,切忌“一个萝卜一个坑”。修改译文只用了五个词就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句式更加地道、简洁。
(14)原文:这里曾培养出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弹道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颗洲际导弹的黄成芳。
学生译文:The University has cultivated such talents as …
修改译文:The University is Alma Mater for such talents as …
例(14)原文的句式可以概括为“这里曾培养出……”。学生译文采用cultivate这种动态表达法,不符合英语习惯,也缺乏亮点。修改译文采用be ... for ...这种更加静态的表达法,体现了傅雷[7]548、杨绛[8]95和许均[9]193等翻译家都提倡的“重组句”原则,即根据不同语言的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也体现了黄振定[10]108等翻译家提倡的“解构—重组”过程。
(六)语序关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特征,是语言信息的主要编码形式,语序共性具有比形态共性更大的普遍性[11]1-13。英汉语的基本语序是相同的,但是局部语序存在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有丰富的连接手段,语序相对自由;汉语是意合语言,少用甚至不用连接手段,语序相对固定。学术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先看一个较简单的例子:
(15)原文:最成功的三个案例
学生译文:most successful three cases / most three successful cases
修改译文: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
例(15)原文也可以说成“三个最成功的案例”,即数词也可以放在修饰语“最成功的”的前面,但是英语只能把数词放在修饰语前面,即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大而言之,这是关于英汉语定语语序的差异,“三个”属限定定语,汉语中限定词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英语那么固定,“最成功的”属描写定语,而且比限定定语“三个”要长,英语一般按照“先短后长”的原则安排这两个定语[12]315-316,因此只能说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学生译文most successful three cases受原文语序束缚,属错译。most three successful cases则属乱译。可见,即便是极短的短语也可能需要调整语序。
(16)原文:The scientists can ①study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②through various methods③to interfere biology materials ④such as inducing gene mutation or protein modification.
学生译文:科学家们可以学习各种性质和功能,通过各种方法干涉生物学材料,例如诱导基因突变或修饰蛋白质。
修改译文:科学家们可以②通过 ④诱导基因突变或修饰蛋白质等 ②多种方法 ①研究各种性质和功能,③进而干涉生物学材料。
为表述方便,给例(16)原文主要部分编了号。其中,表方式的短语②在动词词组①后面,汉译时需颠倒顺序。表枚举的短语④与中心词即②里面的various methods被表目的的短语③分隔,这是英语常见的分隔结构,因为④比③更长,为了避免头重脚轻,英语把④放到末尾,汉译时需先翻译②和④,再翻译①。与原文相比,修改译文的语序已经变为②-④-②-①-③,其中,翻译②里面的through后翻译④,再回到②翻译剩余的various methods。学生译文貌似每个短语都译出来了,但由于没有调整语序,最终的意义无法接受,尤其是把through various methods to interfere biology materials译为“通过各种方法干涉生物学材料”,缺乏基本的语序认识。
(17)原文:One can ①be grateful to the photographer②for communicating his passion③for this still well preserved part ④of our shrinking planet.
学生译文:一个人可以向摄影师表示感谢,传达了他对我们正在萎缩的星球仍然保存完好的部分的激情。
修改译文:④在我们这个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星球上,③还有这样一片依旧保存完好的土地,②而摄影师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情传达了出来,①我们应该向他表示感谢。
例(17)原文可以切分为四个部分,②、③、④都是介词短语,充分体现了英语句子多用介词以及向句尾开放的特点。汉语少用介词,而且句子不是向句尾开放。学生译文忽视了英汉语这一点差异,几乎完全按照原文从左至右翻译,诘屈聱牙。修改译文将原文拆分成四个短语,每个短语分配一个汉语短语或分句,再按照逻辑顺序重新排列,译文语序和原文完全相反,变成了④-③-②-①,属典型的倒序,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修改译文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回味无穷。
(18) 原 文: ①Functioning on sustainable principles, the village is a ② welcoming ③ 60-acre resort ④ with a spa, artisan shops, and ⑤ services.
学生译文:在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作用下,这个占地60英亩并且很受欢迎的村庄,是一个集休闲中心、手工店铺和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度假圣地。
修改译文:③该度假村占地60英亩,①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建造,④已建有一个spa和多个工匠铺,⑤提供多种服务,②令人惬意。
例(18)原文开头有分词形式,且中心词resort前后都有很多修饰语,汉语动词没有分词形式,且是话题型语言。修改译文把话题“该度假村”放在句首,再按照逻辑顺序重新排列原文的各个修饰语,变成了③-①-④-⑤-②,同时,把with短语转译为汉语的动词短语“建有……”“提供……”。相比之下,学生译文感觉平平,没有亮点。
以上例(16)-(18)都有一个共性,即翻译时把英文切成了几段,译文才是“中国的中文”[2]195,不同于逐词对译。这三个例句涉及到的语序只代表一小部分,主要目的是强调培养语序的意识。但凡有两个短语的翻译,就会涉及到语序问题。短语越多,语序的可能性就越多,确定最佳的语序就越困难。如上文例(18)包含5个短语,译文可能的语序多达数十种,但或许只有③-①-④-⑤-②最合理。这种跟原文语序相差很大的译法,思果[13]46形象地称为“天翻地覆”。那么,如何确定多短语英译汉的最佳语序呢?关键在于要遵照逻辑顺序或曰事物客观发生的先后、因果、条件-结果等顺序。汉语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因而语序是相对固定的。多短语英译汉时,往往只有一两种语序可以接受,有时甚至只有一种语序合理。
以上讨论的是学术翻译的六个技巧,和语言基本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孙宁、张蕾[14]123指出,没有语言基本功打底,学多少翻译技巧也是枉然。不学技巧,纵使语言能力再强,也很难做好翻译。技巧是基础,是必过的“关”。
三、学术翻译的“六观”
如果说“六关”是基础,那么“六观”就是提高。我们把学术翻译的“六观”总结为全局观、形义观、步骤观、文体观、伴随观和潇洒观。
(一)全局观
句子不是由一个个的词或短语简单地相加而成,而是一个整体,翻译句子时不能看一部分就译一部分,而要前后通盘考虑,翻译段落和有嵌套的长难句时更应如此。例如:
(19)原文: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就是尽可能少地消耗以材料、能源、劳动力、资金等形态存在的资源,创造出满足预先功能要求的物质实体。
学生译文一:Design is a complex thought process,which uses … to create …
学生译文二:Design is a complex process of thinking. Design …
修改译文:As a complex mental process, design creates objects that satisfy predefined requirements with the least resources such as materials, energy, labor and capital.
显然,例(19)原文第一句是次要内容,第二句才是主要内容。学生译文一颠倒主次,将次要内容作为主句。学生译文二按照原文造出两个独立句子,太短而不紧凑,不符合英语使用长句的倾向。修改译文把原文两句话联系起来考虑,用as …介词短语引出原文第一句次要内容,用主句design creates…表达原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把方式短语with the least resources…后置,体现汉语的偏正和英语的主从之差异。这些都是全局性的考量。
(20)原文:Tutorials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until the user has indicated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are a great method of inducing mental models into the minds of users.
学生译文:直到用户表现出有清楚理解时,使用指南才算完成任务,并且,有效交互是将心理模式引入用户大脑中的极好方法。
修改译文:有些指南要直到用户表明完全明白并有效交互才算完成,这些指南是……
学生译文缺乏全局观,看一步译一步,没有识别出定语从句,主句主语也没有找对,主语并不是effective interaction,而是tutorials,导致译文相当混乱,是典型的语段组织混乱或逻辑思维混乱,即根本没有将原文机理捋清,就一句接一句机械地翻译下去[15]455。放眼全句,tutorials和are构成主句的主谓,其中tutorials后跟有长定语从句,翻译时先把tutorials和定语从句合并译出,再重复“这些指南”另起一句。
做翻译好比作画,之前要胸有成竹;做翻译好比下围棋,要抢占星位;做翻译好比盖房,要先打牢地基和框架。布局一定,翻译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把全局观列为学术翻译的“六观”之首。思果[2]19在讨论翻译步骤时也强调“先看全句、全文”。
(二)形义观
语言的根本问题是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张力——形式承载意义,意义驱动形式[16]216。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综合体,形式和意义可能一致,但也可能错配,语言学理论中的特殊疑问词移位(如what are you doing)就是典型的形义错位(displacement)例子——疑问词what形式上(句法上)在句首,却要到句末即动词doing后才能诠释意义。形义错位是语言的基本性质和不可归结的事实[17]222,而翻译是跨语言的形义投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先讨论形义一致的情况,例如:
(21)原文:In 1975, the first microcomputer was announced on the cover of Popular Mechanics: the Altair 8800. Though at first just a niche product for computer hobbyists, 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ractical software led to growing sales.
学生译文:1975年,《大众机械》杂志的封面上公开了世界第一台微型电脑——牵牛星8800。尽管微型计算机最初只是为计算机爱好者设计的小众产品,但实用软件可用性和实用性的提升造就了销售量的增长。
修改译文:……小众产品,但它的性能不断改进,加之各种应用软件相继出现,带动微型计算机的销量上升。
学生译文貌似没错,实则错误。我们聚焦例(21)原文的两处下划线部分,发现usability前面没有定冠词the,而availability前面有。定冠词是英语特有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区分意义,属于“有意义的形式”[15]359。因此,可以断定usability和availability并没有直接并列,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与the availability of practical software才是并列,usability是指前文“牵牛星8800”的可用性,而不是指后文“应用软件”的可用性。修改译文注意到了这种形义一致,把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译为“它的性能不断改进”,其中的“它”指前文的“牵牛星8800”。
(22)原文:A firewall can be defined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laced between a network (the protected network)and another network (the public network) that is able to filter access to the protected network.
学生译文:防火墙可以定义为放置在一个网络(受保护网)和能够对受保护网的访问进行过滤的另一个网络(公共网)之间的通讯装置。
修改译文:防火墙可以定义为放置在一个网络(受保护网)和另一个网络(公共网)之间的通讯装置,它能够对受保护网的访问进行过滤。
同样,学生译文貌似没错,实则错误,错在定语从句引导词that的指称上,不是指形式上离它最近的another network,而是离它最远的、句首的firewall。语言本质上是层级性的,而不是线性的[18]19-26[19]20-26,理解语言时不能看形式远近,而要看层级、看意义——that和another network不是在同一个层级上,网络自身(即another network)并不能过滤访问,否则防火墙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可以断定that是指代firewall。这可以视为形义不一致的情况,犹如上文提到的特殊疑问词的语义诠释。
形式上的1+1翻译时不一定都等于意义上的2,可能等于1或者3,例如:
(23)原文: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与充分肯定
学生译文:be widely acclaimed and sufficiently affirmed by their clients
修改译文:be widely and highly acclaimed among their clients
学生译文忽略了原文“好评”与“肯定”属意义重复[3]248的特征,“一个萝卜一个坑”地逐词对译,造成译文不符合英语忌讳重复的特征。修改译文只保留acclaimed,足矣!这属于1+1=1,即“好评”+“肯定”=“好评”,“肯定”属于无意义的形式[15]359。
(24)原文:Smartphone makers are ready to demonstrate their best to attract us.
学生译文:智能手机制造商准备展现他们最好的一面吸引我们。
修改译文:各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买家。
例(24)原文有复数标记-s,学生译文仅译出“制造商”,显然是不够的。为了表达复数义,修改译文并没有采用“们”(一般用于指人),而是在“制造商”前面加“各大”,后面加“纷纷”。这属于1+1=3,即maker + -s = “各大”+“制造商”+“纷纷”。
(三)步骤观
除了非常简单的句子外,大多数句子的翻译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或转换,少则两步,多则四五步。步骤观既指宏观的理解、表达、校核等宏观步骤,又指翻译表达时的各个微观步骤。例如:
(25)原文:重庆正在修建轻轨。
学生译文:Chongqing is building light rails.
修改译文:Light rail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
例(25)原文里面含有动词“修建”,这是汉语的动态表达,翻译时不能采用Chongqing is building …,因为原文汉语采用地点主语,英语却不支持这样的地点主语。要设法转换成静态表达,首先想到的动词是construct,再把它名词化为construction,接着在前面加上介词under,成为under construction,然后在前面加上虚义动词be,成为be under construction。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动词名词化、介词静态化和添加虚义动词,体现英语的静态特征[3]133-148。
(26)原文:They work closely with clients, who may not understand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and design systems that meet their customers’ needs.
学生译文:他们与不了解复杂通信系统并设计系统的客户密切合作,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修改译文:他们与客户密切合作,还设计出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各种系统,那些客户或许不太了解先进的通信系统。
例(26)原文包含一个以who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一个以that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译文没有辨别出两个定语从句的不同性质,也没有采用不同的译法,而且把主句动词词组design systems错误地划入who引导的从句。修改译文辨别出主句和两个不同性质的从句,采用分译法翻译who引导的从句,采用合译法(“的”字结构)翻译that引导的从句。我们把英语定语从句汉译的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步,识别。识别定语从句的起止,切勿把从句成分划入主句或反之。
第二步,判定。判定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根据从句长短、从句前是否有逗号以及从句是否能够删除来判定。
第三步,选择。选择采取合译法还是分译法,再具体到某一个翻译技巧,做到“一事一译”。
这种具体的步骤类似于刘宓庆提出的程序论[20]149。
(四)文体观
学术资料是一类重要的文体,有其特殊的文体特征,包括常用被动句、物称主语、长句多等,但在汉译时又要符合汉语的文体特征,所以文体可译而且必须译。学术翻译的读者都是专业读者或高级读者,翻译学术资料时需保持正式、书面的文体特征。例如:
(27) 原文:fast GPU
学生译文:快图像处理器
修改译文:快速图像处理器
学生译文里的“快”是单音节的,不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节的习惯和文体,须改为“快速”。与普通文体一样,IT术语中双音节是基本音步,双字词占多数,也是构成更大音节的主要组件,这是IT术语与普通文体词汇最显著的共性[21]15-29。
(28)原文:As you can see in the above figure
学生译文:正如你在以上图中所能看到的那样
修改译文:如上图所示
显然,学生译文非常累赘,属非正式文体,修改译文简洁而正式,也是刘重德老先生倡导的“信达切”中的“切”的体现。正如刘宓庆[6]413所强调的“返其真”——译文应适应原文文体风貌,遣词造句务须符合文体的需要。
(五)伴随观
句子是一个整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翻译时如果调整了句子某一个地方,那么其他地方也需要跟着调整,形成所谓的“伴随效应”。例如:
(29)原文:从本篇章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学生译文:From works in this chapter, we can feel the equality, unity, mutual help and harmony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修改译文:Works in this chapter depict the equality,unity, mutual help and harmony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例(29)原文是汉语典型的无主句,学生译文采用we can feel …不符合英语的物称主语特征。修改译文把“从本篇章作品中”转变为英语句子的主语works in this chapter,相应地,选择一个与之搭配的谓语动词depict,这就是伴随效应。
(30)原文: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风俗。
学生译文:These works have vividly reflected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stom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修改译文:These works have presented vivid descriptions of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stom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例(30)原文是汉语典型的“副词+动词”结构,学生译文几乎逐词对译,不符合英语的抽象特征。修改译文先把“生动地反映了”名词化,译成vivid descriptions,相应地,再在前面加上虚义动词present,这也是伴随。这种“虚义动词+名词化”的结构在英语中很普遍,如made a careful examination,而不说carefully examined。
(六)潇洒观
做翻译,不要蹑手蹑脚,该省便省,该加要加,该转就转,要译得潇洒、自如。翻译过后,不留下任何痕迹,看上去是本族语者自己写的,笔者一直认为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22]10-17。例如:
(31)原文:Programming software is software whose purpose is to make more software.
学生译文:编程软件是一种软件,其目的是制造更多的软件。
修改译文:编程软件是制造软件的软件。
例(31)原文里包含whose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译文误判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采用分译法,造成译文不够忠实,而且明显累赘。修改译文忠实、通顺、潇洒。
(32)原文:From tracking inventory to creating bills of materials to scheduling production, the MRP systems gave more businesses a reason to want to integrate computing into their processes.
学生译文:从跟踪存货到创建物料清单到调度生产,MRP系统给了更多企业一个理由将计算整合到流程中。
修改译文:MRP系统广泛用于库存跟踪、物料单创建和生产调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在工艺中融入计算。
例(32)原文也是英语惯用的抽象表达法,其中give是英语常用的虚义动词,学生译文受原文束缚,显得僵硬而累赘。既然前者给后者一个理由做某事,那么前后自然就构成因果关系,修改译文用“因此”一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十分潇洒。思果[2]15强调,翻译不是译单字,是译句。一般人所谓的直译,就是把字典里的解释搬到译文里去,这是最次等的翻译。
四、学术翻译的“六品”
如果说“六观”是提高,那么“六品”就是境界、人品、态度。译如其人,人如其译。译品就是人品,译风就是作风。我们主张,做学术翻译要铸就以下六个方面的品质:
(一)要负责,不要敷衍
翻译无小事,翻译事关重大。“文章千古事”,译作永流传。从朱生豪先生译的莎剧,到王佐良先生译的“论读书”,再到许渊冲先生译的唐诗、宋词,无不是高度负责的经典译作。做学术翻译,首要的不是看水平,而是看态度——是否负责任的态度。小到一个术语,大到国家重大工程资料,都需要负责任的翻译,因为翻译肩负着“神圣职责”[23]211。例如:
(33) 原 文:“Business Name” means each and every name, title, device or logo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Business.
学生译文:“公司名称”是指与公司有关的任何名称、标题、装置或标志。
修改译文:“公司名称”是指与公司有关的任何名称、称谓、图案或标志。
例(33)原文选自一份法律合同的词语释义部分,学生译文把title和device想当然地分别译为“标题”和“装置”,这显然与公司名称无关,是很不负责任的,将导致严重后果。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修改译文查阅了专业词典,分别改译为相关的“称谓”和“图案”。
(二)要创新,不要守旧
做学术翻译,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胆大心细,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34)原文:我长大了想开飞机。
学生译文:I want to drive / fly / operate a plane when I grow up.
修改译文:I want to be a pilot when I grow up.
看到例(34)这样的原文,的确有不少学生会想到drive / fly / operate a plane这样的表达式,却忽视了英语重静态表达而汉语重动态表达的差异,学生译文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更无亮点可言。修改译文跳出固有思维,兼顾英语重静态表达的特征,创造性地把“开飞机”译为be a pilot,胆大,却也心细。这可以视为译者的主体意识或翻译的创造性。
(三)要冷静,不要草率
做学术翻译,很少有一气呵成的,不要草率行事,要冷静思考,反复比选、修改,确定最佳译文。例如:
(35)原文:These applications, called productivity software, allow office employees to complete their daily work.
学生译文:这些应用程序,称为生产力软件,允许办公室职员完成他们的日常工作。
修改译文:这些称为办公软件的应用程序允许办公室职员完成他们的日常工作。
例(35)原文是一条软件行业术语,学生译文把productivity“生产力”和software“软件”机械相加,十分草率。修改译文冷静思考,反复比选多个可能译文,最终译为“办公软件”,才够忠实。曹明伦[24]24曾把翻译比作下棋,建议译者甘于并善于“悔棋”,翻译之后一定要回过头去对原译加以改正或修饰,对怎么改正或修饰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四)要坚定,不要上当
语言会说谎,我们要是经验不足或一时疏忽,就被它欺骗了[25]89。跨语言的翻译里充满着各种诱惑,做学术翻译要坚守底线,坚定认识,谨防陷阱。例如:
(36)原文:邮政监管机构对快递业的监管,就像银监会对邮政储蓄的监管一样,主要是产业政策指导和市场监管。
学生译文:Supervision of post administrations on express industry mainly refers to industry policy instructions and market supervision just like supervision of China Bank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postal savings.
修改译文:Supervision of post administrations on express industry mainly refers to industry policy instructions and market supervision just like that of China Bank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postal savings.
例(36)原文里“……监管,就像……监管一样……”是汉语典型的重复特征,也是一种诱惑,学生译文没有经受住这种诱惑,照样译出了supervision一词,结果上了当,不符合英语的替换特征。修改译文抵制诱惑,坚守底线,采用替代形式that。虽然都是一个单词,但是用supervision和用that性质完全不同。
(五)要灵活,不要僵化
学术翻译讲究科学的刚性原则,但也有一定的灵活处理空间,这得益于语言的表征性。灵活的处理更能体现译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例如:
(37)a. 原文:Practically any business anyplace is nurturing its equivalent on the Internet.
学生译文:几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培育它的对等物。
修改译文:几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发展业务。
b. 原文:President Xi and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Putin
学生译文:习主席和他的俄罗斯对应的人普京
修改译文:习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equivalent和counterpart在词典里分别注明意指“对等物”和“对应的人”,其实都体现了英语的抽象性。学生译文照搬词典注释,十分僵化,造成译文无法理解。显然,需要结合语境将equivalent和counterpart具体化,灵活处理。要想译好equivalent和counterpart,须回到前半句分别找到实际指称的名词即business和President。这样一来,就可以判定equivalent指企业的业务,counterpart指国家元首,对俄罗斯而言就是指总统。
(六)要放下,不要纠结
做学术翻译,放下不是不译、乱译,而是指不要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更不要弄巧成拙地做无谓选择或盲目坚持。例如:
(38)原文:走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误区
学生译文:Go / Walk / Run out of the dilemma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修改译文:Out of the dilemma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例(38)原文体现了汉语的动态表达特征。学生译文纠结于“走出”该怎么译,其实,不管选哪一个都不符合英语的静态表达特征。修改译文放下这些纠结,不用任何动词,采用英语的静态表达介词词组out of …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反而使译文更完美。
五、学术翻译“六关六观六品”论的优势
(一)针对性
我们主要针对学术翻译、科技翻译,尤其是信息科技翻译,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评阅本科和MTI翻译报告时发现的错误,概括提出这些论点,未必适用于其他文体。我们不提倡大而全,不提倡雄心勃勃地搞一套自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翻译理论。我们一直认为,翻译思想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才更有价值。
(二)相对全面性
在确保针对性的前提下,这些论点涉及到学术翻译的若干重要难关、观念及译者品质,带有一定的根本性,相对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学术翻译人才,势必要求进行比较系统、相对全面的训练,将学术和翻译结合起来。但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要而述之,故曰“相对全面”。
(三)实用性
这些论点从教学实践提炼而来,又回过头去指导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的译文部分。既发现了问题例句,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还修改了译文,力求实用。任何理论、学说或思想最终的价值都要落实到实用性上,落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做学术翻译,尤为如此。学术性和实用性从未分割。
六、结语
我们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翻译报告评阅,提出了学术翻译“六关六观六品”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相对全面性和实用性。“六关”是基础,“六观”是提高,“六品”是境界,构成递进的关系,倡导过“六关”、培“六观”、铸“六品”。同时,我们把学术翻译“六关六观六品”论定位为一个proposal,而不标榜为theory,以区别于陈旧的西方翻译理论,期待能作为可替代的方案应用于学术翻译实践。翻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翻译学要建基于实践,将实践经验深化、升华为理论,以指导实践[15]XXI。翻译理论的拓展和完善化舍实践别无他途。现在看来,我们正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