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扶贫的木耳院士
——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

2021-01-03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玉木耳食用菌

文丨本刊记者杨平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正是其中之一。除了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李玉院士也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获得者。2020年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李玉因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创新贡献而获得表彰。

李玉院士致力于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40多年,构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统分类体系,从技术支撑到产业孵育,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为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和菌物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以来,他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

“小木耳,大产业”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称赞柞水木耳是“小木

“脱贫攻坚后,还要平滑地过渡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需要产业,食用菌产业就非常合适。”耳,大产业”。

李玉院士和柞水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年,吉林农业大学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

李玉院士和他的团队经过多次调研,针对柞水区域不宜、技术落后、品种不良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实施“1153”木耳推进战略,充分发挥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多年来,李玉院士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深入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为了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李玉院士团队先后指导当地建设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全面开展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

2012年,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拉开了序幕。此时,李玉已经从白城市农科所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敏锐地意识到食用菌产业在扶贫领域的重要性,开始探索“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其中有70%-80%的贫困县发展了规模不等的食用菌产业,不少地方都留下李玉团队的身影。从河北阜平、安徽金寨,到云南澜沧……一年365天,李玉有二百多天都在田间地头,李玉和他的扶贫团队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培育新品种,探索地面摆放全光栽培,推广微孔出耳技术……

在川藏高原和新疆,冒着严寒酷暑和高原反应,从零起步指导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在安徽金寨建立大别山药用菌资源保育区,规划培育百亿级药用菌产业助力扶贫。建立贵州丰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贵州铜仁市食用菌种植从2016年的1亿棒飞跃到2019年的2亿棒,全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有60余个,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增收,促进5万群众就业。截至2020年5月底,铜仁食用菌产量5万多吨,产值达5亿元。

“我一年总在外边跑,老伴对这个事很有意见,说你拿家当宾馆。我的助理也有意见,人家是年轻人,整天陪着我在外面跑。上高原过了海拔4500米,助理有高原反应,我的身体不太好,反应还不是太大。”李玉院士笑着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肯定越来越跑不动了,但还是要坚持下去。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从5.7万吨增长至近4000万吨,40多年实现700多倍的增长,成为我国继粮食、油料、果品、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这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各类作物的发展历程中是绝无仅有的。

“脱贫攻坚后,还要平滑地过渡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需要产业,食用菌产业就非常合适。”李玉院士告诉记者,食用菌产业具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三个特征”。此外还有“五不争”的优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而且种植难度小,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突出。在已经拉开序幕的“十四五”之中,食用菌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李玉木耳食用菌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12岁孩子命殁亲爸之手, 放养的孩子怎能撑起你失败的人生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论李玉电影作品的“跳切”剪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幼儿园私家菜
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汉庆亡命途中的“痴心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