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1-12-28文丨本刊编辑部
文丨本刊编辑部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2019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做出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深入开展。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广泛动员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到2020年底,实现对10万个需要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创新发展动能。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起源
网页截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闽北农业大市,福建南平的粗放型农业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6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更是雪上加霜,让南平市的农业农村受损严重,面临着繁重的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为破解发展难题,南平市3000多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发现基层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是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陷入“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大量科技人员养在机关“睡大觉”,农业科技成果远离农民,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南平市党委和政府提出了“三保留、三优先、三鼓励”的政策,即保留待遇、保留编制、保留职务,优先聘任技术职务、优先提拔任用、优先评定科技成果,鼓励建立利益共同体、鼓励参与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培训新型农民,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1999年2月,南平市选派225名科技人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与广大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逐步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最有活力的内核。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实践在南平市取得显著成效,全市12.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8%。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33%提高到60%以上,七大绿色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85.8%。
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专门撰文并在《求是》杂志当年第16期上发表,指出选派科技特派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曾为解决村民提出的“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问题,亲自当推广员,给淳安县下姜村派去科技特派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特别重视科技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强调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具有时代感的使命。为持续深化和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十三五”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
从福建南平发端,经过22年不懈努力,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在奋进的新时代,要坚定不移把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下去,营造科技人员向乡村流动的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制度环境,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深入探索人才强、科技强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路径。科技特派员们既导入科技,又宣讲新思想,传播党的声音、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激发干群担当实干精气神,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动能。经过22年的发展,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成效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应用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十三五”期间,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和自身事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现实科技难题,着力提升农民运用适用技术脱贫增收的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指示精神,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涌现出一批像李玉、赵亚夫、李保国、朱有勇、姚建民、吕秀兰等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科技特派员。
目前,全国科技特派员有84.56万人,大部分是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与乡土人才、大学生、复转军人等形成多元化的队伍,通过无偿为农民、企业、合作社的创业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或成果转让等方式将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到农业生产一线。共形成利益共同体3万个,创办企业1.15万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62万项,组建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1.57万家,带动农民增收1010万户。
“十三五”期间,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在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文旅等方面培育了一大批乡村产业,积累了“一村一品”等许多好的经验,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科技特派员与全国80%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结对关系,科技特派团覆盖了“三区三州”各深度贫困县,成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为农村基层输送大批科技人才。通过政府选派技术骨干等多种方式,强化了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与农业农村的连接,畅通了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构建了一支稳定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占58%,还有大量来自基层的科技人员。
同时,科技特派员多为优秀党员、业务能手,与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等多方力量有效融合,在引领乡村文明风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典型、“一懂两爱”的先进代表成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标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