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肿瘤专科开展中医特色医学人文实践的探索
2021-01-03林洁衡蔡静芬阿依古丽阿不都克力木阿不都克尤木阿不都热依木余玲林洁涛刘志辉曹洋
林洁衡, 蔡静芬, 阿依古丽·阿不都克力木, 阿不都克尤木·阿不都热依木,余玲, 林洁涛, 刘志辉, 曹洋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恶性肿瘤在新疆地区的发病率约127.46/10万,是新疆地区居民历年死因的前三位之一,约占总死亡的16.8%,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健康[1-2],且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为晚期,给肿瘤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南疆地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中医特色医学人文实践及中医药治疗相关研究极少。开展中医特色的人文实践与中医药在临床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促进人文实践与医疗技术在南疆地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医护群体的医学人文素养,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诊疗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为在南疆地区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提供基础。
1 医学人文实践在国内的开展情况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疾病诊疗过程中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越来越凸显。医学回归“人文”,要求在日常的医疗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文精神的体现,要求临床医护人员投入足够的人文关怀。医护群体在医疗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躯体,而且要关心患者的心理[3-4]。医学人文实践的开展在我国主要在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进行。人文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体系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5-6]。医学院校主要通过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意识,完善医学人文学科建设,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创建医学人文校园文化,促进医学人文道德与专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等综合手段,多层面、全方面改进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机构方面,医护人员作为医学人文实践的重要主体,主要通过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医患共同决策能力、病情告知能力、病史采集能力、医务团队合作能力,成立医患俱乐部,开展叙事医学等多种方式,促进医学人文实践与日常临床工作有机融合。例如,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作为全国首创规模最大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的志愿公益组织,其提供的志愿服务多次被评成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该俱乐部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其他地区及医疗机构的俱乐部活动提供了经验[7-8]。叙事医学作为一种实践医学的方式,为医学人文的最终“落地”提供了工具。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叙事医学》立项,标志着叙事医学和叙事医学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9]。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有助于改善医生与患者、同事之间的关系,改善临床诊疗过程[10]。目前医学人文实践在国内教育机构及医疗机构日益受到重视。
2 中医特色医学人文实践在南疆地区开展的地域基础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学科,它包括了在诊治过程中,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道德信念、医德、医风等大量人文知识。“天人合一”就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1-12]。医德的培养在我国数千年的中医传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古今医统大全》:“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仁术”,自古以来中医教育不仅要医师要医术高明更需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在医学人文实践中突出中医特色,对传承中医文化,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3]。
南疆地处祖国西北,以喀什地区为例,该地区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占90%以上,维吾尔族医药是该地区运用广泛的传统医学之一。维吾尔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与中医学在对人体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的选择、文化的传承等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例如,维医学中的“四大物质学说”认为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的繁殖、发育、生长均依附于自然界的土、水、火、气四大要素,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与中医“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相似,均来源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自然哲学的总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而维医除了强调四诊,还重视“尿诊、痰诊”,两者探索病因病机的过程有着相似之处;同时,维医的形成与发展在当地受到宗教文化影响,崇尚医德,重视医患和睦关系,与中医“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体现着共同的人文精神。正是基于两者的文化渊源,中医药的使用也受到南疆地区人们的欢迎[14-16]。医学人文实践的开展,需要与当地的文化民俗相结合,该地区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识为中医特色的医学人文实践开展提供了地域文化基础。南疆地区医疗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于沿海地区,对于临床医护人员,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人文素养的关注度较低。在该地区开展中医特色医学人文实践,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医护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 在南疆地区肿瘤专科开展中医相关医学人文实践的探索
恶性肿瘤在南疆地区发病率高,该地区与全国的恶性肿瘤顺位及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维吾尔族患者,维吾尔族患者前十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皮肤其他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和卵巢癌[17-18]。南疆地区居民,以维吾尔族人为主,他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均与内地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以面食为主,常见饭食有馕、抓饭等,副食以牛羊肉小吃为常餐,喜欢烤制,这可能是南疆地区恶性肿瘤顺位及构成与内地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由于当地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知不足,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有限,肿瘤门诊缺少充足的肿瘤专家,肿瘤专科治疗多以单纯西医治疗为主,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欠佳,且该地区大部分肿瘤患者在发病之时已为晚期,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群体,医护人员提供的医学人文关怀不足,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黄帝内经》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内容,与现代肿瘤医学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探索适合在南疆地区肿瘤患者中开展的中医特色医学人文实践模式,既有助于引导当地人们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当地人们对肿瘤“早诊早治”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减少肿瘤疾病的发生,降低肿瘤疾病的病死率;同时,也有助引导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多地关注到晚期肿瘤患者生命的“厚度”,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1 针对医护群体的培训模式
强化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专业技术。参考南疆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顺位及构成,有计划地开展单病种的中医肿瘤治疗技能培训,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指南、临床路径、名中医治疗经验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在中医科室、肿瘤科室牢固中医肿瘤学专业基础,进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
培养中医人文关怀能力。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以人文讲座或读书分享等形式开展学习传统中国文化,以“医礼”待患者。尊重患者,加强自身的言谈举止修养。提倡宣扬仁爱思想,从医者角度反思医患者关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强化中医健康观,提倡养生、预防疾病宣教。重视人体的整体性、统一性,促进患者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发展。
开展医学人文技能培训。主要通过讲座、临床带教等方式,重点培训青年医护人员的文病史采集能力、共情能力、癌症患者病情沟通能力。以病患为主体,关注病患体验和理解痛苦,减少癌症患者心理负担。在临床活动中促进专业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相融合。
利用叙事医学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叙事医学是实践医学的一种方式,是以倾听关注患者为开端,通过再现、理解患者的疾病经历,为医学人文的最终“落地”提供了工具[19-20]。通过叙事医学,结合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引导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反思,对共情形成新的认识,有助于改善医生与患者、同事之间的关系,改善临床诊疗过程。
3.2 引导肿瘤患者或家属参与共同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是指医生或护士邀请患者或其照顾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医疗服务模式,是患者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21]。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充分是在沟通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性及价值取向,有利于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目的,促进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之一。肿瘤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共同决策的开展既要求医护人员在决策过程给予患方提供足够的信息,引导患方客观理性思考,参与选择,又要求医护人员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22]。
3.3 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肿瘤相关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是中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南疆地区肿瘤患者中开展更多的中医特色治疗,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医护人员的中医人文素养,同时为该地区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治疗手段,具体如下。
(1)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运用综合了“望、闻、问、切”四诊,是特色鲜明的非药物中医治疗。目前,针灸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一种辅助手段,已证实在肿瘤或抗肿瘤治疗相关症状方面有确切疗效,如缓解癌痛、改善放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改善癌因性疲劳等。针灸治疗在南疆地区深受人们的欢迎,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例,针灸治疗作为院内中医特色推广技术,广泛开展于脑血管意外、运动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针灸治疗在南疆地区有着一定的临床基础,进一步拓展针灸在肿瘤患者的运用,可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2)开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活动。在中医病房或肿瘤病房中引进并推广中医特色的传统运疗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医传统运动疗是以传统体育为运动形式,把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融合到一起的传统运动疗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由中医医护人员组成教学队伍,采用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手段向患者传授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在康复、保健方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
3.4 构建“中医肿瘤学文化驿站”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合适的开放性区域场所,开展中医肿瘤学宣传。以新疆地区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为基础,依托南疆地区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品牌效应,结合岭南中医肿瘤学的特点,使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技术在当地广为传播,让当地更多群众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获得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有关常识。“文化驿站”的宣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4.1 新疆地区中医发展历史
新疆的中医药使用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地人们已用茴香、紫花地丁、番泻叶、诃子等药物治疗疾患。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地区的大黄、肉桂、黄连等传入西域,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中医药的发展。1960年出土于阿斯塔那338号墓“唐人写疗咳嗽等病药方”,是唐代新疆地区的医疗文献,药方与现代中医使用的小青龙汤相近。清代新疆地区开设“凝德堂”“德生堂”等中药店,并聘有中医坐堂应诊当地居民。民国时期开办“新疆中医传习所”,培养了以“陈浩然、蒋贤达、刘星吾、田鹤龄”四大名医为代表的一代中医生[23]。至改革开放以后,新疆地中医药事业有了全面的发展,“十三五”以来,新疆地区更是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药发展,如《自治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
3.4.2 粤喀情深,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赴喀交流
介绍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平台,喀什地区在广东医疗帮扶下,中医药的发展状况。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例,介绍该院肿瘤科、妇科、中医科、骨科、康复科等科室中医技术的覆盖情况及中医技术在南疆地区的推广情况。岭南中医肿瘤学作为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重点介绍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轨迹,其中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引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发展壮大。同时,依托广东医疗援疆平台,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2019年带领该院肿瘤中心专家团队,赴喀什地区开展中医学术交流、中医肿瘤大型义诊活动,为两地中医肿瘤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3.4.3 地方特色抗癌中草药的应用
采用图文及中药标本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岭南地区及新疆地区的本地药材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如“南药”阳春砂,阳春砂多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其中以广东阳春砂质量最优。阳春砂与海南砂、绿壳砂的外观特征十分相似,易混淆,可通过显微镜、理化特征进行鉴别[24]。阳春砂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等药用功效,广泛运用于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化疗期间合并消化道反应肿瘤患者。其他如产于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广东化州的化橘红、广东肇庆、高要地区的广藿香、广东肇庆德庆的广佛手、广东湛江、雷州地区的高良姜等均为广东地区的道地药材,临床中常运用于消化道肿瘤疾病。在新疆地区也有着资源丰富的道地药材,如伊犁河河谷贝母,新疆天山北坡西部的红花、枸杞子、肉苁蓉,伊犁、阿勒泰地区的甘草等,此类药物质优效佳,在卵巢癌、肾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有着广泛的运用。另外,目前研究表明新疆地区维医常用药材具有抗肿瘤作用,如鹰嘴豆、叉子圆柏、新疆一枝蒿、巴旦杏等,在肿瘤疾病的运用有着广阔前景[25-27]。
3.4.4 中医肿瘤适宜技术介绍
介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肿瘤疾病当中的运用,如双柏散外敷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针灸治疗、熏洗疗法、穴位贴敷等。
(1)双柏散外敷法:双柏散由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兰、延胡索等组成,该药物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使用加味双柏散外敷患部,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滞,通络止痛,祛瘀散结,药物经制成膏剂,药力缓慢释放,却能穿透肌肤,直达病所。加味双柏散广泛用于各种癌瘤引起的癌痛,证属气滞血瘀者,如肝癌、头颈部瘤、肺癌、骨转移瘤及乳腺癌等。
(2)耳穴压豆、穴位注射:中医学认为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和神经的汇聚之地,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在耳郭上有固定的反射位置和病变反应点。耳穴压豆的方法可通过刺激胃穴、脾穴、肝穴、贲门穴、大肠穴等,促进胃肠排空,增进食欲,减轻恶心、呕吐、便秘等化疗副作用。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利用针刺和药物作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如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防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耳穴压豆、穴位注射广泛运用于化疗期间合并消化道反应的肿瘤患者。
(3)针灸治疗:针灸具有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通过对穴位刺激调节机体功能,祛邪扶正。现代医学通过临床观察、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发现针灸能调节免疫微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作用。针灸治疗广泛运用于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或合并梗阻患者;运用于癌痛患者,与止痛药物联合可增效减毒;运用于癌因性疲乏患者。
(4)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熏蒸、淋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进机体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化疗作为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部分药物可导致神经毒性的发生,如:铂类药物、长春碱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等。熏洗疗法具有活血通络、益气温阳之功效,该外治法广泛运用于化疗后引起的四肢末梢神经毒性。
(5)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作用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穴位是人体组织的特殊部位,可激发经气,引起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起到消炎、镇痛作用,特别对慢性钝痛作用明显。常用外敷药物具有扶正气、补骨髓、生精血、消肿痛、化瘀血之功。穴位贴敷通常运用于癌痛患者,及放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结语
南疆地区恶性肿瘤患者人群受关注程度较低,以该人群为切入点,开展医学人文实践更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南疆地区开展中医特色的医学人文实践的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素养,促进人文精神回归医疗,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在开展医学人文实践的过程突出中医药特色,有利于打造南疆地区的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广中医药文化,同时为国家“一带一路”的中华文化输出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