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微课设计和制作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动画微课检验

姚 璇 杨 忠

(陆军军医大学 重庆 40003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开放的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添砖加瓦。现代教育对于终身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高,使得各种“短小精悍”的网络视频蓬勃发展,微课(micro-lecture)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微课建设也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微课是指以多媒体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进行的省时高效的在线教育资源,是针对某一重点或难点而制作的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课件,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熔炼解析,也可进行分解详述,主题突出易懂易学。微课的发展不仅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使得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碎片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目前微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许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微课的设计制作仍在不断摸索和研究,希望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让“教”与“学”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学制从五年转变至四年,这极大地压缩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的时间,课堂讲授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加之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本身乏味枯燥,单凭传统课堂讲授,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抽象晦涩,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同时实践课程又需图像音频才能更详尽具体地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成功率。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医学教育的改革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微课的理论、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设计并制作出优质微课,提升四年制检验教学质量,是目前医学检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旨在分享并探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方法,为基于微课的实验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网络媒体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制作出的移动教学资源。其特点就是“微”,从时长来说,微课一般控制在5-20min;从内容上来说,微课往往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内容少而精,学习者利用较短时间即可迅速掌握;从形式上来说,相较于传统课堂模式,微课可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增强教学效果。

2 微课的设计

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课前的微课设计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课中的微课设计可以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解释,节约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课后微课设计重点在于强化知识,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实际安排自己的课后复习和深入强化时间,根据微课重温课堂理论知识或实验内容,甚至可以再次动手操作,从而真正掌握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完整的设计是制作精品微课的基础。微课的设计主要包括明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呈现方式,拟定教学脚本以及搜集教学素材。接下来针对以上依次分析介绍。

2.1 明确教学对象

微课的作用主体仍是学生,然而不同年级、学历和教育背景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时,需根据教学对象调整知识内容和语言表达。临床血液检验技术的授课对象为已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的四年制本科生。他们的需求在于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掌握各类血细胞的分类鉴别方法,然而有限的线下实验教学课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应符合教学大纲,围绕整体教学计划,其次基于教学目标。微课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知识点拓展,重难点讲解,实操技能传授或经典教材解读等,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有趣,学习者可在短时间内掌握。例如在学习造血干细胞产生和分化相关知识时,可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微课作为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加强理论教育与临床相结合;而在实操学习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之前,利用微课将操作流程细节和注意事项提前讲解,可提高学生操作成功率。

2.3 确定呈现方式

微课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其具体的选择需依据教学内容和主讲个人风格确定。例如当课程内容较为晦涩难懂时,活泼的动画和强对比度的色调会在一定程度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利于知识的吸收;而如果主讲老师讲授风格比较稳重时,过于活泼的呈现方式则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反而影响学生的观感。

2.4 拟定教学脚本并搜集素材

好的脚本写作是一节微课质量的保证。在确保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应逻辑连贯,语言精练。虽然微课时间不长,但仍应具备正式课堂的基本要素,包括导入,目标,重难点,主题内容和小结。对于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来说,通常可由临床病例或知识背景引入,随后迅速进入主题,节奏紧凑更能吸引注意力。为了更清晰直观地表现主题内容,讲解时通常会辅以视频、动画等手段,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制作脚本时,提前将需要视频、动画的部分标注清楚,人物出镜和视频动画所占时长应合理分配。其中所需视频、动画等的素材来源非常广泛,例如网上搜索、实地拍摄、动画软件编辑制作等。讲解之后需对整个课程内容归纳总结,此部分宜言简意赅,精准概括。

3 微课的制作

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为例进行经验介绍。当微课的框架设计和脚本都完成后,便开始准备录制。

3.1 素材获取

素材的品质影响整节微课的品质。素材不仅包括病例收集、图像/视频信息,还有习题、参考文献及动画模板等。所有素材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具象的渲染来加深印象,增强理解。例如,以“巨核细胞检验技术”为例,可在低倍镜下采集胞体图像信息以表现巨核系细胞的胞体巨大。巨核细胞各个生长过程的形态图片应选择特征明显可辨的,结合图片与特征要点,再辅以动画展示从原始阶段到成熟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加深记忆。课程中的提问和课后的习题设置在达到巩固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

3.2 拍摄过程

拍摄地点选择相对宽敞、安静、光亮的场地进行,若光线不够,也可人工打光。正式录制时,主讲人须穿着得体,保持口齿清晰,眼神镇定,体态自然,语调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关键部分可以搭配肢体语言,充分展现主讲人个人魅力和台风。拍摄前可提前多次试讲录制,通过观看回放来改善细节。除此之外,也要注意讲解与课件的同步,切忌顾此失彼,造成学生学习时的困惑。

3.3 后期剪辑

后期剪辑是微课制作中画龙点睛之笔。流畅的剪辑和巧妙的过渡会增强课程的感官效果,学生在愉悦、舒适的氛围下更易吸收新知识。同时剪辑也是对视频内容的二次修改,如果在后期制作时才发现拍摄时出现了一些卡顿忘词等小差错,通过剪辑可实现改善;在重难点部分也可添加字幕或特效用以提醒渲染。医学院教师大部分剪辑制作技术并不专业,当对技术需求较低时,可采用一些非专业软件,例如premiere,爱剪辑,Vegas,快剪辑等进行基础剪辑;而当需求较高时,则可以与视频制作公司合作,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诉求,经多番沟通协商之后得到满意的微课成品。

4 微课的应用

除巨核细胞之外,本团队还设计制作了红系、粒系、淋巴系及单核系形态演变的微课,围绕血细胞形态形成系列微课,系统完整地讲授血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点,帮助学生随时学习,巩固技能。团队将做好的系列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微课发至学习群、学习通及医学教育网等平台,让学生课件预习、课后复习,使原来仅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结合课后的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巩固课堂知识,随时查漏补缺。将微课融入教学的举动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最终收效良好,学生反响积极。

课前:可作为预习资料,使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答,帮助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同时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后,可增加对于新知识的把握,尤其是实验课,在操作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微课的课前使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课中:以“巨核细胞的检验”实验课为例,当学生完成细胞化学染色后,开始自主观察骨髓细胞片,根据形态特征识别其中巨核细胞。当有些学生对于巨核细胞特征记忆不清时,可随时利用微课复习,实现理论实践双轨并行学习,加强记忆。

课后:学生可利用微课复习回忆染色操作步骤及细胞识别方法,对比自己的实际操作,在课后的实验报告中针对结果进行合理讨论,真正掌握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5 小结

严谨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在优质微课的建设中至关重要。本文以“巨核细胞的形态演变”为例,分享了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方法,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微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内容单一、学习者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回应等。本团队在设计微课时同时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除巨核细胞之外,还设计了红系、粒系、淋巴系及单核系形态演变的微课制作,希望通过系列微课,系统完整地讲授血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点。因微课本身的局限,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它仍主要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手段,将其与传统课堂合理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可设置微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便于更好地建设优质微课,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动画微课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我是动画迷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