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工作策略探究

2021-01-03孙艺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大学生

孙艺萍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1 运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政策中,就提出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传统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的精准扶贫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健全和创新大学生资助体系以及模式;利用互联网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改善高校“重资助轻育人”的现状;促使资助工作的公开化,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自助化的同时加强政府与学校的“一体化”审核制度,动态化的同时强化应急审核程序。

2 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教育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学生资助,一系列资助体系贯穿于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为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提供了保障,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怀,也说明了国家对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定信心。但在具体的资助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导致资助工作现状堪忧,无法得到及解决,阻碍着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更是影响着高校教育的发展。

2.1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精准性不足

高校里贫困大学生的评定,通常是通过大学生提供的地方相关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低保证明、残疾证明等材料进行评选,然后以班为单位,结合班上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的投票判定;但很多高校的实际资助工作中,这样的认定流程缺乏严谨,主观性太强,所以很可能会出现认定不公平甚至假冒评定的现象。另一方面,甚至还有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照顾自家人”的心态,给评定贫困家庭学生的申请资料加入虚假信息,其真实性与合理性得不到有效监督。正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缺乏权威和可信性,使得贫困生资助工作缺少公平公正。并且班级评定人员设置也缺少合理性,都是给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投票,主观意见影响过大,这严重影响着投票的公平性。从而出现“伪贫困”,无法精准认定贫困生,最终导致资助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恶化同学关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

2.2 贫困生资助的等级评定缺少合理性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资助都是按照学生比例决定的,然后再具体给每个班分配名额,包括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助学无息贷款等。但是据相关调查,很多贫困生所得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他们学费书费以及日常生活费用。这表明其实一些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只是相对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资助模式存在问题,而且无法确保分配给不同院系、不同班级以及具体困难等级资助金时的公平性,这样分配很可能会导致真正的贫困生享受不到应有的资助,而相对贫困生却占用很大的资助。这种资助模式不但不利于贫困生的发展培养,反而容易助长个别学生对于资助的依赖性。基于这样的情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以资金资助的基础上,增设勤工俭学环节,既可以保障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大学生在大学里就得到社会上的锻炼,增强他们的经济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心。

2.3 资助体系的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只是重视“资助”,却不注重“育人”,并且倾向重视资助的实施,缺乏对于资助后的跟进落实。例如,个别学生为了获得资助名额,提供虚假材料,拉关系走后门;还有部分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后,没有在毕业后及时还款,这都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工作流程都需要健全资助体系建设,促进对资助后的落实以及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学生资助体系提高效益化。此外,还应关注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情绪,及时给予积极地心理疏导。一些实际贫困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会产生自卑心理,就不愿意主动去申请助学金,并且即使得到了资金的资助也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和心理负担。所以一定要及时跟进他们的资助后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建立自信,这样才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改善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认定信息系统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建立高校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首先,联合相关行政部门将贫困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借助网络交流确认贫困生的贫困证明、低保证明等材料的真实性,大数据也可以收集分析学生的社会活动习惯和消费情况。资助认定工作可以通过这个全面的数据库信息进行贫困生身份的精准判定。有效避免出现假冒贫困生或贫困认定信息未及时更新的现象;同时,网上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共享性,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因为突发原因无法及时提交申请材料而失去认定资格的情况。其次,高校可以将贫困生的资助信息及时上传至数据库,整合个人完整的资助信息,以学生为单位建立统一格式一目了然,以便于资料留存和检查等工作。最后,为避免因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认定通知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相关资助政策或者具体资格认定时间不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将将要评定的资助项目的相关文件定向发送到学生的邮箱中。

3.2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资源资助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普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资源共享的资助平台很有必要,重点加入学校活动和勤工俭学兼职模块,在相应的模块下导入更新信息资源。例如,可以整理学校各大活动举办信息并公布在平台,招募筹建参与者,给资助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锻炼的机会。其次是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构建课程学习库、提供学习场所等方式对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促进他们在大学里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收集并发布兼职、就业等信息,学校可以寻求企业合作、替学生筛选一些工作信息,并把相应的信息发布在平台上,便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兼职、工作,这样不但可以达到资助的目的,而且对贫困生的锻炼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帮助他们形成自力更生的人格和艰苦耐劳的品质,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必要的基础。

3.3 健全资助工作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在资助体系平台建立后,肯定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团队和制度,学校可以在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人员设定,落实资助金发放、兼职就业信息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管理团队中任职,只有明确好岗位职责以及完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整个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使得大学生资助工作高效化,使得大学生能够获得合适的资助,并在资助过程中得到社会锻炼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当下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大部分贫困生,但也不能保证假冒分子的混入,所以资助资源平台应当设置监督机构,从而能够辨别出贫困生的真伪,从而保证资助资金可以顺利被分配到更需要资助学生家庭。监督机制可以由学生、教师、政府等共同组成,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和留言墙等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优势,形成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完善对违规参与人员的处罚机制,力求大学生资助平台的公平公正,提高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加强对于资助生的育人教育培养

心理自卑问题一直伴随在贫困生的大学生涯里,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后续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受资助学生中励志奋斗、坚强学习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成绩的典型模范,促使贫困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设立专门的网上心理咨询室。一般贫困生在对于心理问题上,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可以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室,给贫困生进行心理压力缓解和给予专业的疏导建议;另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将诚信贷款渗透于学生意识里,对学生诚信受贷及时还款起到督促作用;建立网上诚信档案,对于提供虚假证明骗取资助、拖延还款等恶劣行为做出处罚并记录在电子诚信档案,作为此类学生以后工作、贷款、考编等情况时的诚信参考。完善网络举报反馈机制,确保资助工作有一个真实的背景环境。

4 总结

大学生资助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大学生教育工作保障的重要一环。贫困生资助工作使国家、家庭和学生个人都会获益,但是工作体量较为庞大,并且涉及的人员和部门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科学的资助体系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才可以确保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资助体系,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多在工作中实践改进,才能精准地为大学生提供资助服务,保证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益化最大。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大学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