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落实制“慢”
——以青岛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为例
2021-01-03郭振峰王如冰
李 婕 郭振峰 王如冰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6)
面对2019届和2020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对于就业更“从容”。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引路人,面对毕业生的“慢就业”心态,从工作实际出发,分析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实效型办法。2019年和2020年的就业大环境上增加了不利的影响,就业局面愈加严峻,此时我意识到毕业生“慢就业”就可能引发严重就业问题。
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好第一步。如何在毕业阶段引导毕业生把思考变成行动,把“迷茫”变成反思,把“不急去”变成“我要去”。基于此,制定“一二三,三步走”方案:
1 第一步,寻找症结,激发动力
要想解决“慢就业”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毕业生“慢就业”心态,找准“慢就业”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与八个班同学相处三年,他们对我非常信任,这份信任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因此通过与毕业生的交流沟通让我快速找到了“慢就业”心态的症结所在,新时期大学生有着他们的年代特征,不用老思路,避开经验主义,是思政工作者面对培养人的必要思路。为了真实准确了解新时期大学思想情况,主要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两个方法进行探析,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指导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
借助网络新型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群体性的特征。同时注重个体和群体性谈话,交流也广泛从网络社交上实现。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他们易出现把握不好心态、知难而退、意志力不够坚定等问题,如果没有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出现利益居上、缺少集体意识的急功型心理。因此,这些实际情况体现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不让思想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短板”,更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去应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1)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的自由选择;(2)就业岗位的需求量减少;(3)疫情严重影响就业环境;(4)受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潮的影响;(5)家庭环境影响就业观。
受以上因素影响,“慢就业”很有可能成为“懒就业”,甚至是“不就业”,如何正确引导毕业生正确面对“慢就业”?我采用“共情——引导——建立”的实践方式对毕业生进行知行合一实践观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营造自信的群体氛围,并结合具体情况,“一对一”帮助毕业生面对挫败或迷茫,不断进行自信心重建的工作。在理性宽松的氛围下,做好育人的细节,从实处小处着眼,让他们乐于倾诉,不刻板不执拗,才能将他们的心扉打开,把“慢就业”心态释放出来,主动迈出实践步伐。机电专业实用性强,能较快的与市场应用结合,但缺少人文知识的培养。辅导员采用“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跟踪,定期座谈,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外的生活、情感状态,以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知识,也采用书籍推荐、微信微博推荐、名人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党中央重要的文件或会议全体观看或团队浏览。
辅导员对学生形成“外松内紧”的管理氛围,以宽容失败,严谨态度为指导,并在日常中导入红色主题教育,感受老一辈红军的坚定信仰、坦荡胸怀和为国为民的深情。处在历史交汇期,和培养者一起面对大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困难,把自古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精神领会深入,把红色历史的革命精神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坚定前行。
2 第二步,两个维度,共同“制慢”
2.1 协同教师搭桥,精准推荐“制慢”
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愿景,需要高校作为“中间桥梁”。为了更好的让毕业生满意的走出去,我与专业课教师搭好联盟,对就业工作有着具体细化分工和合作。
打造符合学生实际的专业教育和创新思政工作平台,将产学研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笔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途径。特点在于以思想政治为引导,始终把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把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专业领域学习中,真正做到穿针引线,关注日常细节,关注整体思想意识形态的氛围,与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创设良性的教育氛围。
切实探索过程性育人,量身打造育人模式。从大一开始,全程跟班进入学生学习生活,结合学院中思政课程,把工科生不能深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内化到日常的谈话和团队活动中。例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和相对论,引导实践中所遇到的心理上的问题。充分借助工科大学生思维清晰的优势,让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变成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支点。
具体表现在,我和专业教师通过定期毕业生工作交流会、QQ、微信联系,互通信息,尽量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发现“慢就业”情况。关于招聘单位,我和专业教师共同深入了解,通过下发对企业的调查问卷,每阶段参加校园和毕业生专场招聘,共同与企业对接。我对接企业的人事专员,教师对接企业的技术人员,动态跟踪毕业生入企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动态对接。全面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性需求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方便给“慢就业”毕业生精准推荐,提高他们就业的成功率。
从我与教师的协同工作中发掘毕业生就业具体困难,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以辅导员和教师对接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对毕业生的“慢就业”有明显改善效果。
2.2 创团队树典型,同辈行动制“慢”
2.2.1 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育人
笔者带领学生经过多次讨论,结合国学传统和STEM国际教学的先进理念设计趣闻科学、英语剧场、诗文欣赏、化学可爱做、乒乓运动等十余门课程。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带领准毕业生进行支教,激发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感。
2.2.2 创新创业——实践传承育人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创建小组,在和专业指导老师配合下,全面启动日常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结合方式,配合专业指导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将生产实际和专业结合。小组成功设计出的全自动电脑剥线机项目,获得山东省首届高校“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在2019“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省赛中,以原小组成员为队长,带领低年级新队员参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典型团队的培养和推广,强调真知笃行,知行并进,坚持行胜于言,要求青年在新时代力学笃行,拓展实践能力。把思想和行为组成合力,帮助实现个人梦想。
我通过网站、宣传会的方式,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规划对毕业生们讲出来,把“行动”的成就感洋溢出来,强调真知笃行,知行并进,坚持行胜于言,用身边人的例子给“慢就业”的毕业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3 第三步,三个阶段,提升成效
第一阶段,就业加速辅导开展时期。重点工作任务为:针对2019届和2020届毕业生的整体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就业工作小组成立,进行全面情况的掌握和动态的指导推进。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面对面交流改为线上的云班会和“一对一”线上指导。
第二阶段为就业辅导工作全面覆盖的关键时期,重点工作任务为开展企业专场招聘会的团体辅导,开展班级工作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的线上工作安排。同样,在2020年全面采用线上交流方式,多利用微信、QQ、钉钉以及其他交流平台。
第三阶段为毕业生在校的最后阶段,实现团体在校辅导跟进的难度变大。因此采用了线上辅导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同跟进,了解并及时沟通。同时针对有挫败感的毕业生群体进行及时了解并单独指导。在就业一阶段有“慢就业”心态的毕业生也在积极就业的气氛下扭转了心态,从“慢”变“快”,迷茫感烟消云散。
结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具体签约信息,针对就业情况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对毕业生任职与所在单位调查,专业对口率为43.1%。78%的人对其所任职单位持满意或较满意态度。就业单位66.4%在青岛,83%在山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98人。通过对毕业生任职与所在单位调查,专业对口率为57%。77%的同学对其所任职单位持满意或较满意态度。就业单位74%在青岛。其中79%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表示比较满意。
4 从以上的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总结
4.1 感性共情与理性引导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怎样才能把习总书记所提“知行合一”用到解决工作实际中,必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作为辅导员,“知行合一”观能帮助我们把“知”从情绪的爱变成理性的做,具体在细节处观察学生情况、及时记录总结等,才能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正确方向。面对学生,把“共情”用在换位思考上,点燃他们的自信,用理性帮助他们找到就业方向,“知行”才能在不断尝试中“合一”。
4.2 全局思维与尊重个性
辅导员面对学生群体,同时也面对学生个人。辅导员身旁永远是祖国的时代新人。但年轻的他们也最容易迷茫,这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断扎实基础工作的同时,潜心思考如何能真切的将思想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积极就业、实现理想。
95后拥有更多的个性化特征,每个人的个性化特征同时体现出更多元的特质。因此,“全局思维”与“因材施教”统一是必要途径。提前部署全局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同时帮助不同情况的学生,面对95后“小随性”、“文艺懒”、“宅一族”等,针对他们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进行不同方式的单独指导,能够把工作做到实处上。
4.3 耐心疏导与弹性把控
在就业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耐心疏导学生克服各种困难,陪同学生面对各种状况。把这些困难和状况作为弹性把控的范围,比如接收“慢”才能迎接“快”。重要的是在弹性把控中注重好度,保证学生在安全的范围内“试错”。弹性把控与耐心疏导的结合,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现代大学生们拥有更多的个性化特征,充分了解他们的群体性特点,了解他们的专属语,针对他们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进行不同方式的单独指导。不断把所学用在实际工作中,用职业初心的动力变成每一次理性的引导,让学生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结合,鼓励学生朝正确理想方向不断努力。
4.4 守正立德与终身学习
牢记辅导员的职业守则,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能力,成为真正的优秀引路人,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政治觉悟,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