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和品牌建设的研究

2021-01-03徐凌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徐凌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0)

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高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兑现教育公平、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为实现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梦,高校应始终站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解决经济帮扶问题,又要解决思想教育问题,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效,助力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圆满就业、成人成才。

1 目前高校资助现状

1.1 贫困认定难度大,难以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当前,我国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由于目前并未建立全国性的贫困认定数据库,学校很难掌握每名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状况,贫困认定依据主要是依靠学生本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然而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强,不能真实反映贫困情况,甚至由于地域不同,证明材料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存疑,有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审核不规范、不严谨,材料真实性缺失。此外认定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同学存在“贫而不申”以及“申而不贫”的情况,部分真正困难学生因自卑心理、自尊心强等心理因素,不主动申请资助或补助,家境良好的同学反而申请资助。

1.2 资助体系不完善,体制建设仍需加强

当前中国高校的资助体系主要有“奖助贷免勤”等资助形式,资助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社会性资助的参与度不高,未能真正构建起全方位的资助体系。同时要完善家庭经济贫困认定的具体指标解释和认定条件的界定,建立相应的贫困数据库,对于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做好动态跟踪工作,加强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资助资金的监管亟待加强,做到专款专项管理,务必使资助真正运用到每一名真正贫困的学生身上。

1.3 重物质轻精神帮扶,资助育人功效不凸显

当前大部分高校资助工作仍以物质帮扶为主要着力点,这也导致有学生认为资助工作只是“发钱的事”,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最终资助金额的多少,甚至有学生会出现“等”、“靠”、“要”的想法,对社会、对国家少有感恩之心,获得资助后未能激发内在成长的驱动力,这与国家“资助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次对于资助资金的使用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随着资助政策的完善和国家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不断提升,这些资助不仅为困难家庭减轻了负担,也有效地为贫困学生继续求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但不乏学生获得资助后肆意消费,挥霍无度,反而助长了爱慕虚荣之心,让资助工作的意义大打折扣。

2 构建全方位资助体系

为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资助育人工作,学校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线,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紧紧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勤”和“绿色通道”在内多种形式,国家资助——学院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全方位资助体系:

(1)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强化责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认定流程,公平公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发放、签收工作;

(2)为更好的帮助、服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学校资助中心的统筹组织下,从新生入学——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覆盖,分别设立了新生奖学金、学生先进个人奖、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等,确保每一名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3)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接受社会捐助,创立企业“爱心基金”,加强优秀校友联系,拓宽优秀校友捐赠扶持母校渠道,增设“学长基金”,号召毕业班级、毕业学生、优秀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增智添力,形成稳定资金保障,用于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

(4)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提供了众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塑造自身自强自立的顽强品格。

3 创建特色资助品牌

学校积极打造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为主体,以“爱心募捐、公益宣讲、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圆梦“资”路品牌活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资助育人品牌。不仅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发挥资助育人功效助力更多的学子通过升学、就业、创业等途径实现人生梦想,激励学生勇敢追梦、奋发筑梦、成功圆梦:

(1)通过举办“励志之星”评选活动,加大对先进、励志人物事迹的宣传教育,评选出励志先锋人物,传递自强自立的精神;

(2)开展以“助学、筑梦、铸人”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包括资助征文比赛,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优良品质,比如组织学生寒暑假在当地以及初高中母校进行学生资助政策宣讲、资助政策调研等反哺社会,造福家乡;

(3)通过开展“诚信标兵”的评选活动,表彰奖励一批按时还款的贷款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诚信友善;

(4)对于部分特别贫困或是学业、就业困难的学生,结成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和学生一对一扶贫扶志帮扶小队实施贴心关怀,深入掌握学生真实情况,为困难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4 品牌特色与创新

4.1 “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精准资助模式

一般传统大学生资助模式多为基础覆盖型资助,对于不同类型贫困学生情况无法精准掌握、对于贫困学生不同需求无法精准落实,圆梦“资”路品牌活动着力解决该突出问题,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模式,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精准定位:

(1)通过学生贫困认定申请材料,充分分析认定表中各项指标数据,根据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困难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不同困难类型学生,实行分类分级帮扶资助;

(2)通过家校联系、师生走访,实地家访,充分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学业情况、校园生活情况,确认精准贫困资助对象,并为每位精准贫困对象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了解贫困学生所需所想,及时高效、核实、更新贫困生家庭信息档案库,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3)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扶贫与大数据有机结合。通过调查问卷、调研访谈、校园消费信息收集等方式,收集贫困生消费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分析贫困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水平,进一步有针对性进行资助。

4.2 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

落实国家帮扶政策,多是通过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社会奖助学金等方式进行,以“输血型”资助为主要形式。这种“输血型”资助方式,虽然能够缓解学生一时的生活困难,但可用资助资源相对有限,从长远看,不能更好地解决受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封闭、能力欠缺、成长意识弱化等问题。“输血”不如“造血”。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计“造血型”资助项目,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搭建就业实习平台、参与大型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在受助自助过程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学校每年开展勤工俭学招聘、专业型技能大赛工作人员招募等资助项目,通过双向选择,累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行政助理、教学助理、技能大赛工作人员等兼职岗位百余个。同时通过学业规划、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创新引领、项目驱动等方式,着力提高贫困学生的成长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实力,有效强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学生真正的自立自强。

4.3 构筑扶贫扶志同心圆,加强资助育人功效,助推莘莘学子圆梦起航

“资助育人”作为教育方针中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之一,表明了资助不仅是解困,更要承担着育人的功能。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高举“立德树人”大旗,在全面推进国家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政策的同时,学校着力构建“扶贫扶志”同心圆,除了通过国家资助—学院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给予充足的物质帮扶之外,更加重视他们意志品质的锤炼,锻造诚信感恩、甘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同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争取在贫困生中发展一批先进入党积极分子,为共产党培养一批忠诚肯干的接班人,逐步把资助工作重心从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切换到帮助他们“上好学”的新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5 小结

通过全方位资助体系和资助品牌的打造,学校创建了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校外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和评价、突出我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特色的学工品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资助帮扶制度,确保资助资源稳定,资助渠道多元化,资金保障到位。助力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圆梦起航,成长成才;在全学院营造一股崇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