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路径分析

2021-01-03叶雨齐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叶雨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也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上还有所欠缺,很多企业开始选择通过建设和加强内部审计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影响,提升管理效率。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内审建设上不够完善,因此在风险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可以发展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并及时规避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调控,形成风险动态化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计来控制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工作也开始从传统的审计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审计。企业通过内审来控制企业的风险,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和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企业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合理化的预警,降低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优化企业的管理,提升风险管控。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企业面临的风险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将企业资源投入到创造利润上,从而忽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也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通过内部审计来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发现企业当前经营和未来战略规划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这些风险隐患影响到企业发展之前就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判断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内部审计部门相对较为独立,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业务联系,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部门通过了解企业全局的关系,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科学、合理地识别出企业当前存在的风险,从而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分析和评估,发现企业发展中隐藏的风险,避免企业由于风险陷入发展困境,对企业发展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对长期战略的规划,加强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了解和分析。

2.合理化评估企业的风险

内部审计除了可以有效地识别风险,在明确风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之外,内部审计还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根据风险的种类进行合理化的评估。企业在开展内审下的风险评估时,负责内部审计的人员可以根据风险的种类以及影响进行合理化的风险评级,从而完成对风险的评估工作。除此之外,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从具体数据中发现企业可能会面对的风险。内部审计在评估风险过程中,可以从企业经营角度上对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并据此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企业在进行内审风险评估时,可以对风险事件进行合理化的评估,找出根本性的原因,但是由于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某些数据评估上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估,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判断能力对此影响非常大,审计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本身的专业经验进行判断,给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建议[2]。从企业全局观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和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案,降低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

3.对企业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识别出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针对具体的风险采取具体的措施,以此来降低企业的风险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日常工作中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经验来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影响因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加强对风险的预警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之前,可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基本的判断,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恰当的判断和权衡,然后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战略规划对风险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风险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的影响。内部审计在对风险进行预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避免企业因此承受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的发展和实现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4.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我国经济的发展给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很多风险,有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整体风险较大,并且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外部风险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企业内部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上的风险。以上风险因素的出现从企业建设角度上来看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够完善造成的,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风险的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建设。企业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审核,从而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顺利进行。在内部审计作用下,内审部门可以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并做出准确的分析,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质量。

5.优化企业管理,远离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步伐不一致,因此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风险的威胁,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产生的风险大多数也是来自于企业本身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内部审计来优化企业管理,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远离经营风险[3]。比如,大多数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建设上不够完善,导致财务水平偏低,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从企业整体发展来说,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优化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对当前企业走上现代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缺乏有效管理的企业将无法顺利地生存下去,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企业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从而形成较为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以及更加有效的运行流程,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路径建设

1.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内部审计对企业控制风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降低、优化等,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内部审计进行优化,提升对企业的风险管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有待进一步优化的,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环境进行建设,构建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让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适应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产品的变化,跟随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优化,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期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一般都是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审计报告,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各项管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对信息的披露,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风险,从而优化风险管理,完善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内控与内审的结合,明确在内审过程中存在的内控问题,优化内控制度,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发展和降低风险的有效保障。

2.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与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内部审计制度的优劣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需要对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该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大多数企业建设内部审计制度和搭建机构时过于片面,没有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建设内部审计制度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大多数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其他企业已经成功应用该制度,并取得有效的风险管控成果,但是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内审环境是不同的,所应当制定的内审制度也存在差异,简单照搬只会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更大的风险,导致企业总体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有效性[4]。因此,企业需要对传统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革,在传统的内部审计制度上加入现代发展、市场影响等元素,融合风险管理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通过风险控制,提升内部审计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中的重要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3.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作用

企业在强化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风险导向作用,重点发挥出风险导向作用对企业控制风险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的审计方式是科学的、合理的。因此,企业为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可发挥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强化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在内审方面的风险管理。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审机制的建立,提升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氛围,将企业风险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是进行风险管理,满足企业当前对发展、风险控制的要求,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类别的识别,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匹配相对应的专业的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提前识别,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以此来确定风险项目,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内审效用

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对企业风险的控制。企业在优化监督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委派专门的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内审工作的效率,强化风险控制。企业需要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效率,强化监督管理效果,确保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规范化的进行,将内部审计工作真切地执行下去,保证企业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识别、评估和防范。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来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融入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执行,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企业可以制定出统一的风险管理系数指标,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职能,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效力,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为企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加大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企业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比较落后,跟不上当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强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切实地落实各项信息化风险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企业的内审和风险管理活动,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更加系统化[5]。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也需要跟随企业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作出优化和改变,对企业之前内部审计中的风险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内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优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化评估,然后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模型,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内部审计控制风险的效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企业整体的管理框架都放到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进一步优化内部风险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企业选择内部审计来优化风险管理,在该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较好地识别出企业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化的评估、并根据专业的分析对风险进行预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优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审制度的建设、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建设有效的监督官机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内部审计效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从而不断的优化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促进企业地发展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