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集聚 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2021-01-03撰文摄影滨人才牛婧文
撰文、摄影/滨人才 牛婧文
目前,“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产业发展时所要面对的“必答题”。在这样关键的窗口期,如何焕发产业链上下游活力?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如何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滨海新区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集聚优势,汇聚“政、产、学、研、金、用、服”等要素,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项目捷报频传 注入充沛动能
5月22日,天津新能源产业(人才)联盟在滨海新区成立。联盟旨在构建“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全创新链条,并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各类高端要素对接,促进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和人才同步高质量发展。在联盟的带动下,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
今年,联盟副主席单位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迎来高速发展期。赛德美依托自主研发的“物理法”回收技术(物理拆解+ 材料修复),可实现电池材料回收再利用率95% 以上。据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勇介绍,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再生领域的精准发力,赛德美成功入选工业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在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产值,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将比去年翻一番。
上半年,联盟副主席单位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00 吨锂盐、1500 吨电解液的生产项目在滨海新区开工,项目整体规划建筑面积约5 万平方米,主要将建设生产车间、厂前区、仓库、罐区及装卸栈台棚和配套公用设施等,是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另一家联盟副主席单位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在其现有厂区投资建设年产4 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62 亿元。据悉,贝特瑞的此番动作,主要为了突破现有生产线产能瓶颈,满足客户对负极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负极材料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学研合作 搭建交流桥梁
2021年以来,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形成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成果。据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正斌介绍,该院通过与中汽研、北汽、东风、力神电池等行业龙头的合作,使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材料技术已陆续应用在实际的产业当中。
今年6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院副总经理戎辉走进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双方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开发的最新进展成果,以及汽车轻量化设计和新能源汽车检测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展开对接。双方均表示,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发、标准制定,汽车轻量化设计,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此外,联盟还在积极筹建“天津市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联盟副主席单位力神电池会同中电科能源、中汽研、贝特瑞、巴莫科技、中科高新等成员单位组成联盟联合研发团队,聚焦电池均衡、管理系统、SOC 等行业共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着力解决电池寿命、电池续航、充电速率等制约瓶颈。
据悉,新能源产业是天津市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滨海新区将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5%的目标,加快助推天津市综合能源先锋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应用政策、采购政策、配套政策等方面优势,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最优质服务,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真正把联盟打造成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之盟、领军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