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2021-01-03李一卉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

李一卉

(日本立教大学,日本 东京 171-8501)

一、前言

在企业中,优秀尖端的人才是企业最终走向成功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才能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助力企业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因此,一个企业要在本行业乃至全球市场上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强化人才的建设应是重中之重。企业要以高质高效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助力自身快速、稳步、长久的发展下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让企业能够顺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局势而处变不惊,并在竞争中获得磨练、发展和壮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在经济学理论以及人本思想观念指导下,通过筛选、聘用、培训、绩效、酬劳等管理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尽可能满足企业目前乃至未来经营发展的需求,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与人员最大化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通常,我们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划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配置、培训及开发、员工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六大组成部分[2]。而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构建企业人才选拔、聘用、考核、晋升等各项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路径,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得到实现,以此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

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板块,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才选聘方面,遴选对企业有需求的针对性、专业化、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才能保障企业在长期发展战略中得到持续的人才支撑,顺利达成经营目标。因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明确知悉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以此制定相应的人才招聘及储备计划,聘用切实符合企业的合格人才,将其安排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发挥光热。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来到企业便是企业宝贵的资源财富,作为企业应制定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帮助人才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等各方面有所提升,使其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以此提高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应和价值。第三,在人才评价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准确了解并掌握人才的优势和特点,保证将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所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在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来制定人才的薪酬标准,以此激发人才主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发挥潜在能力为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3]。第四,在人才管理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出对人才管理的权责和能力,通过深造学习、升职提薪、技能表彰等一系列措施方法,充分调动人才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意识,从而使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综上,我们可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资源整合作用,保证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关系,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第二,资源调控作用,通过对员工予以动态化的科学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主观性,促进企业良性运作;第三,资源开发作用,对企业各类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第四,奖惩作用,通过对员工进行考核并给予奖惩激励,让员工持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度[4]。

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1.生产因素

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具备相应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的生产确保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始终保持在最优化的状态之下,以此支撑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得以如期顺利进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5]。因此,企业要合理配置相关的生产资源,通过物尽其用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的能力,扩大其经济效益,从而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回报。

2.成本因素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投入相应的成本费用,这其中包括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动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活劳动以及物化劳动耗费的总和,比如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材料费用等[6]。企业在运作中所支出的成本费用越高,其经济效益的获取难度则越大,这是因为企业成本投入的大小在相应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实际营收状态。

3.人力资源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是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相对应的,同时企业劳动生产率还直接与企业资源消耗相挂钩。因此,要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应做好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通过提高人本价值而减少生产消耗。由此可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所以企业要摸清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并与之对症下药,才能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帮助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四、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1.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必须要以人力资源作为支撑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各项经营活动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根本,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能按预期的企业发展目标而实现增长,这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在人力资源管中“人”是其管理的唯一对象,通过人力资源工作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人才配置,通过人才的科学合理配置帮助企业建立决策通道,规避管理上弯道,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密切围绕企业经济效益而为之的,通过为企业各部门输送合格的需求人才,制定执行目标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以此推动人才发挥最大优势,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受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影响

从客观层面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映射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效益当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如管理质量降低则必然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相应阻碍,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无法如期达成,甚至于造成企业负增长,迫使企业退出市场竞争的围墙[7]。因此,为合理规避这一问题,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水平,以人才为依托才能确保其健康稳定的继续发展。

3.人力资源与企业经济效益两者目标相一致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和职责非常明确,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管理而实施的,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达成相一致。因此,企业应将人力资源与经济效益两者的目标相结合,促使人力资源工作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所形成的影响分析

1.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充沛供给,只有不断补充人力资源,落实人才管理,才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一般社会对企业进行评价,以企业实际投入和产出比情况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效益创造的奠基石,不光是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达成形成重要影响,还是日常企业运作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8]。

2.通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速度

企业只有最大化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权责和作用,才能保障企业各部门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这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组成,也是督促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切实结合自身运作和发展的需求,将人才分拨到合适的职业岗位上,这将有利于企业快速达成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企业实现人才资源的优质分配,促进企业内部人才资源获得优势互补。

3.通过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为经济效益达标提供条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此评价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达成情况,激励所有人员投入到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得到顺利开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应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与学习培训相关联,促动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进退。

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策略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尽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相同,但不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不可复制的,企业所在的每个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应有所偏重和不同。比如:在企业发展初期,管理应偏向于效益发展层面,借助人力资源为企业累积资本、创造条件,力争督促企业更快更好的起步发展;而在企业发展中期阶段,企业形成了一定人脉资源,则应努力做好经营生产,强化人才技能、专业水平,通过好的产品以及服务来吸引市场,促进企业能够稳步前行;到企业发展稳定成熟之后,则应再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储备优秀高端人才,让管理随时能够紧跟市场的变化、时期的需求,这样才可帮助企业走得更为长久[9]。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管理侧重方向应体现不同,而为促进企业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管理部署,优化管理模式,为企业顺应市场变幻赢得发展契机。

2.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据调查了解,当前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鉴于企业在人力资源工作上经验不足、落实不够,导致其无法正确了解并掌握员工的真实情况,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摸不清,造成人员分配定岗不合理,一些员工未能真正发挥领域所长,而一些员工在岗位上浑水摸鱼,这不仅无法激励员工产生工作动力、激发工作潜力、形成工作热情,还会让优秀的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可度、降低工作成就感,最终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所以,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构建全面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准确评估员工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员工与企业得到双赢发展。

3.完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绩效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经济效益的考核是重中之重,企业必须结合发展目标,设计合理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以此充分满足经济效益发展的需求。同时,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应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的不同分别设定,以此保证企业经济考核目标的合理性。

4.健全管理体系和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保障人力资源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为提高人力资源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与企业其他部门和员工,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必须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制度的规范进行。而企业要想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员工工作积极性,就要促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职责所在,通过实施奖惩措施、淘汰以及晋升机制等,鞭策员工不断努力投入工作、取得回报。这样员工在企业中才有干劲、肯思维、去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将优秀的工作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5.重视员工学习培训

市场经济变化无常,为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在人力资源培养上多下功夫,以此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长期规划战略目标确定人才的培养计划,重视对员工进行再学习培养,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促使人才得到更为合理高效的配置,为企业赢得超预期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还应出资安排优秀的员工出国学习深造,继而反哺企业为其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力量等,这也能更好地激励员工为企业效力、产出效益。

6.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水平

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人力资源专业水平,从而为企业做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同时,要主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比如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延展性作用。此外,企业领导人应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多多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机会,使其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以此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减少人员配置的不合理现象,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转化。

7.合理制定企业薪酬制度

经营企业是为了获取利益回报、提供社会价值,而人参与工作的目标是与企业相一致的。所以,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吸纳更多的人才,而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将是企业获取人才的最直接手段,通过合理的、有层次的薪酬制度才能激励员工积极主动付出劳动、创新思维、产出效益。因此,企业应以员工为本,制定合理、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广纳贤才扩大人力资源,收获经济效益。

七、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成长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通过各项经营管理措施,最大化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大作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并将人力资源管理这项工作始终作为企业的重点、要点工作来做。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提升管理者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让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